航空维修中的RCM理论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航空维修中的RCM理论应用

郭志雄

东方航空工程技术公司云南分公司 650200

摘要: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航空维修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航空维修一直是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航空工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航空维修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也旨在探讨RCM理论的发展,并针对性地分析其在航空维修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航空维修;RCM理论;具体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航空发展更加突出,形成了国际航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将给各国航空公司带来更大的挑战[1]。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航空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运营上做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合理使用可靠性维修可以促进航空工业设备维修,改善航空设备的使用周期,将可靠性作为航空维修建设的关键部分,有助于保障航空安全,促进中国民航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RCM理论概述

RCM 理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RCM),是指将重要维修项目的可靠性分析,特别是失效模式影响分析,以及维修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作为确定是否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决策标准,确定工作内容、维修水平和维修时间。根据以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运用逻辑决策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的过程[2]。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可靠性是产品无故障完成任务的能力。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我国国家标准和GJB451A《可靠性可维护性保证条款》都将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与规定的条件、时间和功能密切相关。衡量产品可靠性的标准是可靠性,其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时间t 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产品的可靠度,记为R(t),可靠度的数学表达式如下:R(t)=P{T>t}式中:T 是寿命。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称为可维修性。产品的可维修性是指可维修产品被维修的难易程度。它是在设计产品时,直接影响到产品本身所赋予的维护工作的一种固有属性。产品可维护性的度量是可维护性,其定义为: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叫维修度,记为M(t),表达式如下:M(t)=P{s<=t}。

2可靠性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2.1维修项目

飞机维修工程以常规运行和故障运行维护的形式进行,以保证飞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常规运维工作主要是根据制造厂给出的参数作为主要维修计划,或依靠长期飞行下的运维经验,对飞机内各种设备进行定期运维处理。当飞机发生故障时,维修工作应针对相关联动部件,并可对故障的扩展范围进行分析,以确保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可靠性技术来分析故障发生与飞机驱动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使每个项目都在飞机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处理,从而保证飞机运行的稳定性[3]。在处理各个部件时,要遵循可靠性原则,根据内部机构所呈现的联动,结合厂家给出的基本参数,确定可靠性维护应遵循的各个工序。

2.2维修方案

我国的部分飞机部件是基于国外的加工系统,这也使得部分运维工作是按照国外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基于可靠性的飞机维修方案是对飞机设备的整体结构,如飞行系统、驱动系统、电路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等设定相应的维修流程。一旦飞机发生故障,可通过可靠性维护方案及时定位故障,保证飞机运行的稳定性。以波音300飞机燃油系统的可靠性维护为例,燃油系统是维持飞机稳定运行的基础。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要对辅助动力和燃油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对飞机故障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故障分析的全过程。对当前故障产生的联动值进行深度校验。同时,故障监测以科学的理论和精确的算法为基础,通过确定飞机故障频率和故障类型,为制定各种维修方案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2.3产品支援

产品支持主要是指对飞机内部存在的易损件进行备份管理。对于这些过程的可靠性设置,首先在设计前期和中期运行过程中对飞机运行方式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估,然后以数据为切入点,结合经济成本。对飞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校核,从而进一步获得可靠性数据,在原始数据的支持下,发挥产品备件的最大功效。另一方面,基于产品资源的可靠性设计可以看作是飞机飞行中出现故障的反馈处理机制,它不断作用于产品本身,并通过运行机制和使用寿命设定动态指导和建议,以确保部件在生命周期内发挥最大的应用效果[4]

2.4维修时间

飞机维修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必须根据飞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隐蔽性故障问题和服役期间的工作强度,结合飞机维修基本计划制定相应的维修基准,确保在周期性和不规则性的环境下,对飞机进行科学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真正实现飞机的全过程检验,需要根据设备和技术流程,从多个角度对飞机飞行服役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界定,然后以可靠性技术为切入点,解释各种隐患与故障之间的影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各项维护方案的制定符合飞机安全飞行的需求,进而保证整体运维工作的合理性,为飞机的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动力机构维修

动力传动装置运行问题是飞机维修工程中常见的故障,对飞机安全的影响也是最为严重的。目前,中国的飞机维修工程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相关人员应分析飞机设备内部部件的运行是否存在一系列缺陷,从而为后续的运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动力传动装置的检测和运维中,以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此类故障现象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制定具有逆向推理的技术指标,从而在飞机维修的整个范围内,深入分析飞机内部部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然后通过相关指标的定义来加强整体维修质量。从维修原理上讲,主要是基于逻辑判断和精度算法,分析当前飞机内部部件所呈现的参数在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然后以部件的最大压力值作为指标,定义飞机在整个飞机运行体系下,在内部部件极限承载值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运行效果。在此基础上定义相应的基准数据,为后续运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5]

3结语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现代维修思想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维修思想,并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先进性。为了保证航空维修质量和飞行安全,也降低了维修成本。因此,在未来的航空维修行业中,我们应该建立和深化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理论体系,落实和贯彻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维修部门要学习和运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尽快达到国际标准,实现安全、经济、效率、效益的同步协调发展,提高飞机维修水平和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兢茹,杨剑锋,杨忠清.飞机整体驱动发电机可靠性与维修策略探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3(01):8-14.

[2] 牛萌.民机可靠性数据质量评价模型及统计学抽样推断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J].航空维修与工程,2023(01):47-49.

[3] 刘谦.基于可靠性管理的Cessna172飞机发电机预防性维修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1):13-16.

[4] 王鹏.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6):70-71.

[5] 刘敬赟. 基于故障维修数据的飞机IDG可靠性分析[D].中国民航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