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切口缝合的方法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3

两种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切口缝合的方法的比较

郝云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后闭合切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需长期、反复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外科切口皮下组织缝合经皮间断缝合,观察组患者施以皮下连续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24h、48h出血、疼痛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5d切口感染情况,术后15d、30d、60d瘢痕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24h、48h出血量比观察组多,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3.41±0.54)d比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4.24±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d、30d、60d瘢痕形成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植入式给药装置干预的患者施以组织连续缝合、Histocryl组织胶水闭合切口方法,医务人员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切口美观,瘢痕形成率较低,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植入式给药装置;闭合切口;方法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也叫做输液港,属于皮下组织埋藏式注射方法,可完成长期、连续性静脉给药,包括穿刺输液座及导管两个部分[1]。植入式给药装置携带便捷,无需患者反复穿刺,降低患者疼痛感的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静脉给药装置植入方式需切开皮肤,植入后需要缝合切口,术后也要拆线。形成切口后常见的问题便是瘢痕,传统手术缝合方式操作较为繁琐,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2]。医用组织胶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不只能减轻患者疼痛,也能加速患者切口愈合及修复、缩减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患者形成瘢痕。对此,在研究中,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0例长期、重复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肺癌、胃肠道肿瘤、宫颈癌、)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患者施以皮下组织连续缝合、Histoacryl组织胶水闭合缝合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0例长期、重复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外科切口皮下组织缝合经皮间断缝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以皮下组织褥式缝合、Histoacryl组织胶水闭合缝合。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4-78岁,平均年龄(42±3.15)岁,其中,肺癌18例、胃肠道肿瘤19例、宫颈癌3例、其他1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42±3.42)岁,其中,肺癌20例、胃肠道肿瘤17例、宫颈癌5例、其他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纳入患者年龄在18-80岁②患者需要长期及重复静脉穿刺注入药物③患者需要注射TPN及其他高渗透性药物④患者需施以其他静脉治疗,比如,输血治疗、抗菌素注射治疗、普通静脉输液治疗[3]。患者均适合施以输液港治疗,凝血指标无异常。

排除标准:将穿刺后局部发生过敏反应及菌血症、败血症,对IVAD材料过敏及静脉血回流障碍、上腔静脉综合征,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插管位置形成血栓、接受过外科手术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在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前,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疾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癌症病理组织阳性表达)、体格检查(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影像学检查(病灶区域、周围神经组织)等。在病史方面主要是个人疾病史,包括是否实施过中心静脉插管及是否有血栓史。询问患者近期是否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类药物。在患者机体检查过程中,需观察患者穿刺位置皮下脂肪层厚度,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对输液港穿刺可行性进行讨论。

术前准备: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术前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手术指征。若患者发生气胸及大量胸水需避免侧穿刺,上腔静脉阻塞及狭窄患者施以下腔静脉植入。术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及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签署协议书[4]

手术过程:术前清点器械及检查输液港是否完整,手术切口15cm范围内进行消毒(这是任何手术的消毒原则),穿刺位置及港体位置麻醉处理。医务人员在影像学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胸壁输液港植入,在锁骨下静脉为患者完成植入,静脉穿刺成功后,将导丝置入,并输送到上腔静脉,沿着穿刺点留置导丝,将患者皮肤切开后向足侧分离皮下脂肪,并制作体积适中的皮囊,及时止血。导丝引入扩张导管后撕脱鞘,在其中引入导管,经皮下隧道找到末端位,在透视后观察导管预留长度,并利用剪刀垂直剪断,根据装置说明书检查导管连接情况。回抽血液通畅注入生理盐水,港体放在皮囊,固定后避免导管折角,并注入生理盐水证实穿刺效果,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

对照组:局部止血后,对照组对外科切口施以皮下组织间断缝合及经皮间断缝合术。

观察组:在皮下组织连续缝合,纱布擦拭干净切口,将切口对合闭合。利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涂抹切口,切口固定30s后,利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做好蝶形无损伤针及敷料固定。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在24h及48h出血及疼痛情况,并利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共计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较为疼痛,7-9分非常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次要观察指标:对比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15d切口感染情况,对比术后15d、30d、60d切口瘢痕形成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均利用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术后24h、48h出血情况及疼痛情况

对照组患者在24h、48h出血量比观察组多,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术后24h、48h出血情况及疼痛情况(

分组

n

出血情况(ml)

疼痛评分

24h

48h

对照组

50

10.24±2.01

6.14±1.54

5.51±0.54

观察组

50

6.14±2.11

3.24±1.20

3.01±0.41

t

9.949

10.50

26.07

P

0.001

0.001

0.001

2.2对比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形成情况见表2

表2组间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形成情况(

分组

n

愈合时间

瘢痕形成(评分)

15d

30d

60d

对照组

50

4.24±1.54

6.88±1.14

4.68±1.17

1.88±0.75

观察组

50

3.41±0.54

6.06±0.84

3.5±0.81

1.54±0.58

t

12.313.59

4.095

5.863

2.536

P

<0.01

<0.001

<0.001

0.012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3.41±0.54)d比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4.24±1.5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5d、30d、60d瘢痕形成情况优于对照组,前两个阶段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60d瘢痕形成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为明显,观察组48例患者瘢痕基本消失,对照组18例患者留下瘢痕。

3 讨论

3.1  患者施以皮下组织连续缝合、Histocryl组织胶水闭合切口方法加速切口愈合,减少瘢痕。

输液港在化疗及长期输液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为患者临床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6]。患者在植入输液港后,常见的问题是患者担心术后会留下瘢痕,影响身体美观[7]。医用组织胶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背景下,为植入式静脉给药提供帮助,组织胶在闭合患者切口后,可及时止血,避免患者在术后出血量过大,并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8],也能在术后改善患者局部皮肤美观性,医用组织胶无需为患者缝合切口,经过15d-60d 的持续恢复,患者机体疤痕在30d变得淡化,60d基本消失。传统手术缝合方式却恰恰相反,通过缝合会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加,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加。术后10-15天需门诊进行拆线,既增加疼痛不适感,又浪费时间。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植入输液港后施以常规缝合,观察组在植入输液港后,皮内组织连续缝合并施以Histoacryl组织胶水涂抹切口,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24h、48h出血量比观察组多,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3.41±0.54)d比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4.24±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整体切口瘢痕情况优于对照组。3.2 Histoacryl组织胶水使用注意事项。初次使用组织胶不容易掌握量、时间、方法。涂抹前须擦干切口皮肤并对合好皮肤,防止胶水与血液混合会影响切口愈合,同时不能使组织胶水渗入切口内,也会影响切口愈合。使用时先涂抹一次,涂抹的均匀平整,待干30S,可重复2-3次。使用后观察局部切口闭合情况。

综上所述,静脉植入式给药装置干预的患者施以组织连续缝合、Histocryl组织胶水闭合切口闭合方式[9],医务人员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切口美观,瘢痕形成率较低,同时切口允许早期触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巴菲.静脉输液港不同入路方法对胃肠肿瘤化疗病人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36):4552-4554.

[2]刘莉娟,柘磊,钱萍,顾小丽,彭蕾.目视操作流程图解在规范输液港维护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68.

[3]王建新,谢艳丽,王伟娜,王建平,焦俊琴,李海平,耿翠芝.个体化综合干预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4):2888-2891.

[4]康小云,郝楠,张勇,夏鹏.消化道肿瘤术后经植入式输液港与外周静脉通路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2):3640-3643.

[5]宾莲洁,张爱玲,叶建森,冯春武,王永霞,钟慕仪,何广宁,林伟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辅助化疗与外周静脉穿刺化疗在乳腺癌中应用效果对比[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09):1068-1069.

[6]凌泉,陈勇,李斌飞,杨源锋,林志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7):142-144.

[7]莫峰光,陈铭云,何丽洁,曾繁林,孔德建.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6,37(06):1421-1422.

[8]Okazaki M,Oyama K,Kinoshita J,et al. Incidence of andrisk factors for totally implantable vascular access device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 retrospectiveanalysis[J]. Molecular and Clinical Oncology,2019,11( 4) : 129.

[9]Baifeng W,Nursing DO. Effect of integrated medical and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intravenous infusionport[J].Journal of Modern Clinical Medicine,2019,39( 12) : 116-118.

作者简介:郝云,女,本科,副主任主管护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