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刘云1 丁小兰2

1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永乐社区卫生服务站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2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血压监测水平、满意度、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对血压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疾病的产生可直接反映患者血压异常情况,常见为血压持续升高且难以通过短期得到控制。疾病的产生于中老年群体中发生概率相对较大,高血压作为较为典型的慢性疾病,是脑出血、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对血压进行持续有效的控制十分重要。在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的情况下,疾病正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需引起充分注意。高血压产生后需终身服药以对血压进行控制。针对患者进行分析,由于中老年人患病基数较高,需对这一患病群体进行格外重视。中老年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长期服药下用药依从性、配合度等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加之疾病相关症状的影响、家庭因素、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随着疾病的进展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若负面情绪持续在内心中累积无法得到缓解与释放,会对患者心理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生理以及生活各个方面。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其意义较为深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抽签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入选条件:(1)全部病人都有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2)病人有清醒的意识,能自己填写调查表;(3)病人年龄大于40岁;排除条件:(1)不识字的人;(2)患有心理疾病或沟通困难的人;(3)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的人;(4)有传染病的病人,(5)有不良的合作精神的病人。其中实验组年龄45-76岁,平均(58.21±2.27)岁,男29:女11。对照组年龄42-75岁,平均(58.78±2.91)岁,男27:女13。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了常规的护理干预,也就是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记录,并对其进行了密切的关注,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了给药,并向其告知了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1)心理护理方面:为了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情况,避免出现十分应激的心理情绪,给治疗工作带来限制。需要重视患者内心存在的顾虑感,结合心理护理方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更多的配合,规范患者的不良行为。(2)健康教育方面:科室共同组建护理小组,就高血压疾病做好健康知识讲解,帮助患者提升信心。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包括高血压病症发展和饮食搭配、开展锻炼、戒烟限酒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提供疾病防治专业知识,便于提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储备量。需重点突出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明确血压出现下降或升高的原理和因素,并规范操作血压测量。不仅需保持血压监测环境的安静,还需温度适宜,患者情绪需平稳,以定体位、定血压计、定时间、定测量部位为测量重点,展开每日两次监测工作。可根据数值变化,方便医生为患者调整血压药的使用剂量,进而巩固疗效的同时,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血压监测水平、满意度、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计数x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血压监测水平

护理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血压监测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血压监测水平比较(,分)

组别

时间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SAS

SDS

实验组

护理前

90.13±6.91

151.52±3.28

54.45±1.81

56.37±1.68

护理后

78.34±3.21

125.15±2.31

33.12±6.94

38.21±5.51

护理后

护理前

90.45±6.58

150.45±3.12

54.91±1.42

56.13±1.25

护理后

85.61±4.53

142.48±2.12

42.56±9.23

45.57±8.13

2.2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40(100.00)比对照组32(80.00)高(P<0.05)。

2.3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实验组疾病认知水平96.12±3.66分、自我管理能力95.16±3.21均高于对照组82.41±3.57分、82.46±3.27分,P<0.05。

3讨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利用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推动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治疗的能力,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社区高血压的护理中,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综上,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对血压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苗锦华.基于危险分层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管理依从性,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J].首都医药,2022(013):029.

[2]张艳红,刘江,李瑞林,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慢性病管理体会[J].心理月刊,2022(011):000.

[3]王华.心理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对血压水平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21,030(006):147-148.

[4]黎淑馨,庞健,马月红,等.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观察[J].2022(1).

[5]陈召艳.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