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2022年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重庆市开州区2022年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分析

冉璐刘彬 沈燕

重庆市开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5400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开州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街道),再从各乡镇(街道)抽取1个行政村(社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同时对3~9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本次调查共1018人,感染率为0.69%(7/1018),全部为钩虫感染,3~9岁儿童蛲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土壤监测无钩蚴和蛔虫卵检出。结论:开州区土源性线虫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本次调查均为钩虫感染且感染者职业均为农民,农村地区钩虫感染防控仍是开州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结果分析;防控

根据开州区以往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有所下降,钩虫已成为人群感染的优势虫种。为确保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延续性,进一步健全监测体系,掌握流行动态,按照《2022年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土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技术方案》要求,我区2022年10月开展了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街道),再从各乡镇(街道)抽取1个行政村(社区)作为监测点,分别是:汉丰街道九龙社区、云枫街道兴合社区、白鹤街道东华社区、长沙镇狮寨社区、竹溪镇平溪村。每个监测点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调查,共调查1018人。

1.2方法

1.2.1人群感染情况调查:采集调查对象粪便样本(>30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等)。钩虫卵阳性者再以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粪样钩蚴培养,鉴定钩虫种类并计数。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1.2.2土壤污染情况调查:每个村(社区)随机抽取5户,每户采集1份田地或菜园的土样(≥400g),其中350g用于钩蚴监测,50g用于人蛔虫卵监测。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

开州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全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00mm左右。监测点村(社区)总人口44846人,常住人口26616人,总户数10343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3425.8元。主要产业为农业、工商业,主要饮用水为自来水。接受粪检的人群中有9人在检测前3个月内服用过驱虫药。

2.1感染现况

本次共调查1018人,检出土源性线虫虫种1种,即钩虫。钩虫感染7人,感染率为0.69%(7/1018)。3~9周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12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2流行特征

2.2.1性别分布。调查对象中男性424人,阳性3人,感染率为0.71%(3/424);女性594人,阳性4人,感染率为0.67%(4/594)。(详见表1)。

表1  开州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性别分布

性别

调查人数(人)

感染人数(人)

感染率(%)

424

3

0.71

594

4

0.67

合计

1018

7

0.69

2.2.2年龄分布。调查发现,感染钩虫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7岁。50~59岁组感染率为1.55%(3/193),60岁以上组感染率为1.08%(4/371),其他各年龄组均未发现感染者。(详见表2)。 

表2  开州区土源性线虫感染年龄分布

年龄组

调查人数(人)

感染人数(人)

感染率(%)

3~

112

0

0

10~

116

0

0

20~

42

0

0

30~

88

0

0

40~

96

0

0

50~

193

3

1.55

60岁以上

371

4

1.08

合计

1018

7

0.69

2.2.3文化程度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的感染率为2.08%(1/48),文化程度为小学的感染率为1.23%(6/489)(详见表3)。

表3  开州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文化程度分布

文化程度

调查人数(人)

感染人数(人)

感染率(%)

文盲或半文盲

48

1

2.08

学龄前儿童

46

0

0

小学

489

6

1.23

初中

304

0

0

高中/中专或中技

101

0

0

大专

18

0

0

大学本科及以上

12

0

0

合计

1018

7

0.69

2.2.4职业分布。感染者职业均为农民,感染虫种为钩虫,感染率为1.33%(7/526),其他职业组未发现感染者。(详见表4)。

表4  开州区土源性线虫感染职业分布

职业

调查人数(人)

感染人数(人)

感染率(%)

学龄前儿童

4

0

0

学生

225

0

0

农民

526

7

1.33

其他

263

0

0

合计

1018

7

0.69

2.2.5地区分布。五个监测点感染率不同,感染率最高的为竹溪镇平溪村2.44%(5/205);其次是白鹤街道东华社区,感染率为1%(2/201)。云枫街道兴合社区、汉丰街道九龙社区和长沙镇狮寨社区均未发现感染者(详见表5)。

表5  开州区土源性线虫感染地区分布

街镇村名

调查人数(人)

感染人数(人)

感染率(%)

云枫街道兴合社区

206

0

0

竹溪镇平溪村

205

5

2.44

汉丰街道九龙社区

206

0

0

长沙镇狮寨社区

200

0

0

白鹤街道东华社区

201

2

1.00

合计

1018

7

0.69

2.3粪便钩蚴培养情况

对发现的7份钩虫阳性粪便进行试管滤纸培养,培养阳性3份,钩蚴培养结果均为美洲钩虫。

2.4土壤污染情况监测

检测及培养菜园/田地土壤样25份,均未检出蛔虫卵和均未发现钩蚴生长。

3讨论

3.1本次调查检出土源性线虫1种,即钩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69%,远远低于2018年重庆市寄生虫总感染率5.41%[1]。开州区2017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83%[2],其中,钩虫感染率为2.73%,蛔虫感染率为0.10%。本次调查与我区2017年调查结果相比,总感染率降低75.62%(2017年为2.83%),钩虫感染率降低74.73%(2017年为2.73%)。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近年来居民更注重饮食卫生、减少农家肥施用、改水改厕等因素有关。

3.2由于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或上班,调查对象以儿童、青少年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7名钩虫感染者职业均为农民且文化程度较低,可能与部分地区仍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且“徒手赤足下地劳动”、卫生习惯较差等因素有关。调查发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是感染钩虫的重点人群,提示寄生虫病防控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经皮肤感染的钩虫,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虫卵污染,从而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机率。

3.3菜园/田地土壤样中未检出蛔虫卵,也未培养出钩蚴,可能与农家肥施用减少、无害化厕所的推广等因素有关。

3.4开州区土源性线虫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为持续做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倡导良好生活习惯并鼓励群众自愿接受粪检;二是推动卫生厕所建设,消除传染源;三是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寄生虫病防治水平,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珊珊,罗飞,谢君,袁熠.重庆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02):194-199.

[2]李强,冉璐,沈燕,周勇.2010、2017年三峡库区开州段土源性线虫监测[J].预防医学论坛,2018,24(06):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