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再制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1

机车再制造研究

斯东杰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随着隧道工程的发展,市场逐步趋向于使用大盾构进行施工,物料的输送量越来越大,使得现有的45吨机车难以满足要求,大多数的此吨位机车面临淘汰,为了更好的利用此类机车,可对其进行改造,增加其运载能力。首先对改造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实际可行的方案,其次对所选方案进行计算分析,使其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关键词:隧道工程  机车  再制造  方案对比  计算分析

1、引言

现在的隧道施工时,趋向于使用大盾构进行施工,对机车的运输能力要求越来越大,导致对大吨位的机车需求增加。所以就会出现许多被淘汰的45吨机车,但此类机车并未报废,通过机车改造的方式将45吨机车改造成大吨位机车,增加机车的运输能力,从而满足现在隧道施工的需求,并将淘汰的45吨机车回收再利用。

2、机车改造方案分析

2.1、现有小吨位机车

现有45吨机车如图1所示,包括司机室、车体、充电器、电池及配重等,其后方牵引平板车、渣土车、管片车及砂浆车等,所以机车的牵引力直接影响整个编组的运输能力。

图1 45吨机车

2.2方案对比

2.2.1 柔性连接

将45吨机车进行柔性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连接板,直接将两台45吨机车连接在一起。然后再与管片车、渣土车等连接。

图2 柔性连接

此种连接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改造费用,但再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将两台45吨机车直接连接,若两台机车的生产时间不同,则机车的轮径可能会不同,所选择的电机减速机也会不同,这样就会导致前后45吨机车的速度不同步。所以柔性连接方式对两台机车的同步性要求较高。若两台45吨机车的转速不同,轮径不同,对控制的要求会很高,实际应用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2.2 刚性连接

一个机车不动,将另一个机车司机室割掉,将后车的电气柜放置于前车司机室后方,在两个车体上面添加心盘,用刚撑将两个心盘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

图3 刚性连接

此种连接方式是将两个45吨机车连接成译者整体,对电气的同步性要求不高,电气的同步性可以通过刚性同步性来实现。但此种方案需要一定的改造费用。

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对比,选择刚性连接的方案,虽然会有一定的改造费用,但对两个45吨机车的控制相容易实现,不容易产生内耗。另一方面柔性连接会使整个编组长度边长,对有些隧道可能存在不适用的情况。

3、改造前后牵引力对比

3.1、改造前牵引力

45T机车的黏着系数0.25,电机功率110KwX2,速度8Kn/h,粘重45T,坡度30‰。

机车起动牵引重量算式:

         (3-1)

式中:—机车起动时牵引重量

—黏着牵引力=

式中:μ—黏着系数,取0.25

P—机车黏着重量=450kN(45T机车)

—起动机车单位阻力=5N/kN

—坡道阻力系数,取纵坡千分数绝对值,上坡为+,下坡为-

—起动车辆单位阻力=15N/kN

故,[0.25X450000-450X(5+30)]/(15+30)≈2150(kN)≈215(t)

机车所配动力牵引重量算式为:

            (3-2)

式中:—机车运行牵引重量

—机车车轮周牵引力=112.46 kN(9550Pi/n/r)

—机车单位阻力=5N/kN

—车辆单位阻力=5N/kN

故,[112465-450X(5+30)]/(5+30)=3102(Kn)≈310.2(t)

3.2、改造后牵引力

改造后,机车重量可达70-80吨,计算时机车重量按70吨,70吨的机车可以满足大多数大盾构施工,黏着系数0.25,电机功率110kW×4,速度8kM/h,,粘重70T,坡度30‰。

改造后机车起动牵引重量算式:

             (3-3)

式中:—黏着牵引力=

μ—黏着系数,取0.25

P—机车黏着重量=650kN(改造后车重65吨)

故,[0.25X650000-650X(5+30)]/(15+30)≈3100(kN)≈310(t)

改造后机车所配动力牵引重量算式为:

           (3-4)

式中:—机车车轮周牵引力=224.92 kN(9550Pi/n/r)

故,[224920-650X(5+30)]/(5+30)=5776(Kn)≈577.6(t)

4、总结

根据计算可知,改造前可牵引重量最大约为215吨,改造后,最大牵引重量可达310吨。通过改造可大幅度提高机车的运输能力。因为是对现有机车进行改造,一些元器件不需要购买,只需要对钢结构进行改造,改造的成本远远低于65吨机车成本。通过上面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此种改造在实际中可进行应用,可将运力低的机车进行改造,从而增加其运力,在新的施工工程中再实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央,列车牵引计算[J],中国铁道出版社。

[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J],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