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的实践研究——以产教融合为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幼儿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的实践研究——以产教融合为视角

任天艳

黑龙江技师学院 158100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需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这也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相关实践案例,从顶层设计、教育供给侧改革、学校和企业两个角度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产教融合

一、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在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高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二是高校主动与企业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或实践课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为高校与企业双方合作,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缺乏沟通,双方的需求无法得到准确的对接。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文件,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校企双方不了解彼此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需求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有些企业将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此外,校企在合作过程中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在高校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时,往往忽视了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权利义务、保障措施等内容。校企双方对于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在此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通过“院-园”、“院-企”两种形式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西安翻译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等形式进行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厦门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与厦门一家民办幼儿园建立了“四双”育人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理念,通过“教学工厂”建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校企合作模式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办学定位不清晰、校企合作不深入、专业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与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及办学思路有关。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定位,这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前提。同时,职业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这也是“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这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规划;最后,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进行保障和推动。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在经济领域提出的概念,在教育领域中,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指政府通过结构性政策调整,从供给侧方面增加有效的教育资源,进而提升教育质量。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6年12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政策和文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发展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也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产教融合下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当前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很多困境: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教学改革滞后,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育理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偏低。这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上难以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根本上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教融合为视角,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院在“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理念指导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它是一种“在做中学”的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和在实践中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从2010年开始学院就探索并开展了基于产教融合下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从2012年起学院开始探索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五、实践效果及反思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产教融合的引领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校企双主体、三阶段递进、四阶段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建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深化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及推进产教融合下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我们也应反思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国琴,葛晓曦.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探索研究——以幼儿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21(20):161-162.

2.郑洪利,肖楠,李莉等.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成效与困境——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03):39-44.

3.唐忠玲.校企合作视域下的幼儿教师培养[J].学园,2023,16(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