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断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1
/ 2

穿越断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冯天锐

四川跃通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穿越断裂破碎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安全进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穿越断裂破碎带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隧道洞身开挖等比较关键的施工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与隧道监测量测结果相结合,展开了对隧道监测量测结果的分析,最终得到了适合于该类型地质条件下的有效施工工艺,从而证实了双侧壁导坑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法,并且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隧道;断裂破碎带;双侧壁导坑法

0引言

在公路隧道的建设中,经常会碰到断裂破碎带,而且穿越这些断裂破碎带的工程,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施工方式,那么出现过大沉降、垮塌、突水和突泥等现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本文以通江县春在隧道建设施工项目为背景,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穿越断裂破碎带的工程技术。

1穿越断裂破碎带对高速公路隧道的影响

在公路隧道中,要穿过一条断裂破碎带进行施工,其开挖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正常的条件下,当断裂破碎带出现的时候,一定会使周边结构表面的抗滑阻力变小,从而使公路隧道的稳定性变得更差。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断裂破碎带的范围性影响进行清晰地认识,要根据现场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合理的计算。此外,由于断裂破碎带往往具有粘土化、抗水性差等特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将断层的裂隙水先排完,或采用预堵水的措施,确保开挖后不发生涌水、突泥等现象。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没有控制好,都可能会引起涌水、突泥,将会会给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体系带来较大的破坏。由此可以看出,断裂破碎带将会给公路隧道工程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其对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等属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断裂破碎带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穿越断裂破碎带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2.1公路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洞口地表注浆施工

在公路隧道跨越断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中,在对断裂破碎带的信息、类型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首先要围绕着断裂破碎带的埋深来制定出具体的处置方案。埋深较浅的可以考虑在地面和洞内对其进行注浆,埋深大于50m的,则要考虑对其进行洞内处置,并要依据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采用双层的小型管道对其进行注浆,或采用管棚对其进行超前预支护,或者在其周围添加一个护拱来对其进行加固。预支护完毕后,基于围岩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CD法或CRD法等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

2.2穿越断裂破碎带支护施工

(1)在支护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的操作规程来进行,例如在治水排水的时候,要将公路隧道的断裂和裂隙中的水全部排干。其中,开挖阶段的施工要点是对开挖段的进尺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因进尺过大而引起的隧道塌方。而弱爆破是为了对爆破效果进行控制,以防止对围岩体产生损伤,而强支护则是为了对公路隧道断裂破碎带进行实时的支撑保护,紧封闭是为了支护结构技术封闭成环,从而整体受力。

(2)对于断裂破碎带的围岩,必须保证其的稳定性,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将锚杆的尺寸设定到合格,纵向和环向间距都要限制在100cm以上,并以梅花状进行布控,与此同时,还要在拱壁上增加钢格栅,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通过喷射设备进行混凝土喷射(通常选用425水泥配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石灰石材质,黏稠剂选用初凝时间3min,水泥用量10%,终凝时间6min的类型,并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有关的标准,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2.3洞身开挖

2.3.1洞身开挖施工概况

使用的是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洞身,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止左右洞的施工互相干扰,隧道的两条线路都被挖掘错开,在此过程中,本隧道首先进行了左洞的施工,然后进行了右洞的施工。左洞掌子面与右洞的二衬间隔大约为30m,达到了规范的不少于20m的要求。为了将对周围岩石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在坑道内进行开挖和爆破,并辅以人工、挖掘机和风镐,共同进行挖掘。

2.3.2开挖及支护顺序

春在隧道通过断层破裂带的方法,采取了双侧墙导坑法,其施工工序的示意图如下。

图1 春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在穿越断裂破碎带时,按照中字母顺序,从A到P进行开挖和支护,其施工顺序是这样的:A主洞小导管超前注浆预支护(A)→左边导洞上半截面开挖(B)→左边导洞上半截面初期支护(C)→左边导洞下半截面开挖(D)→左边导洞下截面初期支护(E)→右边导洞上断面开挖(F)→右方隧道上段初期支护(G)→右方隧道下段初期支护(H)→右方隧道下段初期支护(I)→中导洞上断面环形开挖(J)→中导洞上段初期支护(K)→中导洞中断面开挖(L)→中导洞下断面开挖(M)→中导洞底部初期支护(N)→有序拆除临时支护→浇仰拱(O)→施工防水层→浇筑二次衬砌(P)。

由于采用了提前布置的小导流支架,增强了巷道的稳定,且在施工期间没有出现突水、突泥现象,因此,该支架的施工方法是安全、高效的。由于该断层破裂区围岩破裂,容易垮塌,即使采用了超前支护,其自稳定性能仍不能确定。为了防止出现大范围的塌方,该段的循环进尺为0.5米(1榀钢架间隔)。开挖施工后立即进行钢拱和喷射混凝土。

在进行隧道开挖时,二衬与下部台阶间的间隔应保持在20米以内。其中,隧道下断面的步长在整个隧道内都是5—10米的。在主隧道内,台阶的长度为10—20米。中导上部和中部台阶之间的间隔为5—10米。边巷上下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0米以内。在施工期间,最大的临界振动速率为15cm/s。

为了防止拱顶沉降侵限,结合设计文件、监控量测结果和同类工程的经验,将隧道拱顶保留的变形量按15cm来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在型钢拱架脚锚固结束后,才开始开挖仰拱。预支护在洞体开挖结束后进行,而边导洞段预支护在主体洞段预支护后进行。

由于这一段的隧道是V级的,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符合标准的规定,这一段的二次衬砌与工作面的间距按不超过35m控制。

隧道初期支护后,按要求对其进行监控测量。监控测量的有关指标符合规定,才能施工二次衬砌。

2.4监控测量

为检验该技术应用于跨断层破裂区地工程效果,并按照有关规定,项目部对该工程进行了相应的监控,监控内容包括:

2.4.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测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观测,发现围岩结构破坏严重,整体稳定性差,必须进行支护,施工中容易出现掉块落石现象。

支护区的观测情况:基坑初始支护结束后,喷射混凝土层表面未出现裂缝;无明显的开裂和脱空现象,无明显的剪力作用;钢制的支架不会被挤压变形,不会出现底部凸起。

2.4.2拱顶下沉监测

该段隧道施工中,拱顶沉降的监测数据统计见下表1。

表1拱顶沉降的监测数据

测点编号

桩号

当月最大变化速率

(mm/d)

累计沉降值

(mm)

右线

YK0980D1

YK0+980

-16.0

-38.0

YK0980D2

YK0+980

-7.0

-26.0

YK0980D3

YK0+980

-6.0

-26.0

YK0985D1

YK0+985

-7.0

-30.2

YK0985D2

YK0+985

-6.0

-23.0

YK0990D1

YK0+990

-13.0

-42.0

YK0990D2

YK0+990

-11.0

-33.0

YK0995D1

YK0+995

-6.0

-21.0

YK1000D1

YK0+000

-6.0

-27.0

3.4.3周边位移观测

该段隧道施工中,其周边收敛的监测数据统计见下表2。

表2周边收敛的监测数据

测点编号

桩号

当月最大变化速率

(mm/d)

累计收敛

(mm)

右线

YK0980ZS1

YK0+980

-14.0

-31.0

YK0980ZS2

YK0+980

-16.0

-33.0

YK0985ZS1

YK0+985

-15.0

-34.0

YK0985ZS2

YK0+985

-6.0

-15.0

YK0990ZS1

YK0+990

-6.0

-14.0

YK0995ZS1

YK0+995

-6.0

-16.0

3.4.4监测结论

通过对右线拱顶沉降值和周边收敛值的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穿越断裂破碎带的观测剖面中,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的相对变化率以及累积的位移值均与设计值相符。

4结语

到现在为止,该破碎断裂带的建设已经顺利地结束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过隧道拱顶沉降过大、坍塌、突水、突泥等事件。在公路隧道穿越断裂破碎带时,使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金峰,王皓正,周应新等.隧道穿越红层破碎带塌方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51(07):10-14+52.

[2]刘银涛,李治国,种玉配等.深埋碳质板岩隧道采用不同开挖方法时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特征[J].铁道建筑,2019,59(02):81-84.

[3]宋振余,毛安琪,易山山.高水位下软弱破碎带围岩开挖变形分析[J].交通科技,2018,287(02):87-93.

[4]张立丰,隋斌.山岭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施工灾害预报及稳定性分析[J].土工基础,2012,26(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