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望闻问切”——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望闻问切”——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周敏

中山市迪茵公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评价既直接又快捷,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课堂评价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随意,或伪饰,或肤浅等等。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多样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认真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贯穿教学活动每个环节的课堂评价,提升学生发展的内驱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现状——“望”其方向把好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新的评价理念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评价语言的误区,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刻反思。

1.表扬声不绝于耳。“你真棒!”“好极了!”“太了不起了!”……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旧有许多一线教师依然在使用着这些既含糊又夸张的课堂评价语言。这些口头禅式的语言空洞、浮泛,刚开始或许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一定会让孩子们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变得麻木浮躁。甚至还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只要积极举手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常用批判性语言。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出现不遵守纪律或是跟不上节奏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能“高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品学兼优、思维敏捷、表达清晰的学生身上,教师亲切的语言、欣赏的目光,仿佛与“后进生”无关。他们要么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要么说出来的答案经常与老师想要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难免会提出质疑和批评,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只能加剧其内心的自卑感。

3.不当幽默性表达。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幽默感,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有着正面的作用,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之余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的艺术,也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敏感又脆弱,有时会把一句玩笑当作讽刺,教师的一句无心之语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

二、共性——“闻”其导向观其形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应该注重评价的本质并且加以具体的引导,而且需要更多地从内容方面去点拨和启发,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判断或褒奖。

1.缺少多维性互动。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师生评价,经常忽略了生生评价,重视的是个别评价,忽视了小组评价。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生生评价,能使课堂中心呈灵活多元的面貌,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使学生在共同交流、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互促,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缺少实用性建议。在少数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揭,学生坐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教师的课堂评价显得那么无趣、无味,这样的课堂缺少了童年的活力,原因就是缺少实用性建议和针对性指导。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的激励,更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即课堂评价要有事实、有依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无力。

三、成因——“问”其指向诊对因

盲目的评价、无效的评价,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的形成,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失效了呢?

一是不够真诚、自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思想。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因材施教,也要因人评价。只有真诚自然、直达内心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事半功倍。

二是不够准确、贴切。语文教学因其丰富的人文性、综合性,而显得绚丽多姿、博大精深。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解读文本,领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之中,使它们准确贴切、浑然一体,多一份感性与灵动,少一些程序和无趣。

三是不够创新、多元。新课程的评价核心在于凸显评价人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一评定终身,目标要多样,手段要丰富,形式要创新,尽可能多地做到评价方式灵活且多样,评价内容丰富有内涵,评价结果兼容能并用,即既兼顾个性评价与综合评价,又关注口头评价与文本评价,还重视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等。

四、对策——“切”其定向配良方

课堂评价是教与学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如何让课堂评价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使其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是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1.面向全体,评价具体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依然要面向全体、关注全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文本、质疑表达,通过点评他人、自我总结等方式达到交流评价的目的,借此搭桥铺路,让课堂评价落地生花,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例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时,于结尾处设置了小练笔。在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写,教师徐徐地走、缓缓地看;在分享环节,我分别选择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朗读,从文通字顺、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三个不同方面进行评价,让指导变得更加具体化、可视化。

2.有效鼓励,形式多样化

课堂评价具有评判、启发、鼓励旳作用,形式多校的课堂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常见各种有效鼓励,形式多样的评价,而且这样的课堂评价有趣、有料、有效,十分引人注目。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评价语:“表扬他,顶呱呱!”“棒棒,我真棒!”我们会颁发新颖有趣的表扬信:“某某小朋友,你在第18周语文课上表现积极,被评为‘学习小榜样’!”……这些好听、好看又好玩的课堂评价,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促进了有效学习的发生,提高了教学质量。

3.关注个体,语言艺术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生成一个和谐、促思的课堂,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学习的最高境界。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名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响亮。授课教师听后及时给予评价:“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该同学听后会心一笑,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感觉,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样的有效课堂评价,调节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智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理念的结晶。真诚、自然是应有的态度,准确、贴切是评价的根本,创新、多元是评价的追求,只有把好脉、观准形,才能诊对因、配良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创造。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依托实在的内容、灵活的方式、丰富的语言,使学生沉浸在富有情趣的评价语中,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