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李伟东  孙一善  董航天  王帅  张超  邓潇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体系与运作方式的变革,对建筑质量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形成区别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质量管理特点。工程质量控制是控制好各建设阶段的工作质量以及施工阶段各工序质量,从而确保工程实体能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从施工前的准备、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施工试验、施工过程的工序检验、隐蔽工程验收和结构实体检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该文首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其次探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希望能够为业内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制件;生产;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得益于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而且符合节能环保的标准要求。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安装质量差会造成整个装配式结构质量达不到要求。例如,装配式结构安装时,经常会出现预留孔洞与设计不符,钢筋预留位置不合理等等,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另外,在套管注浆过程中,由于溢浆口无浆液溢出,也会对装配式结构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从施工工序的各个环节入手,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方式方法。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连接组成的混凝土结构,是我国目前建筑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它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助力建筑节能减排,并显著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现浇工艺比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绿色建筑方面有压倒性优势,原因在于它契合节能、节水、生态保护的要求,这一范围也包括控制工程噪声、粉尘等,遵守绿色发展原则。另外,在工程垃圾方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对比普通建筑所制造的工程垃圾减少了约30%,废弃垃圾如废弃钢筋、废弃混凝土等。国外有大量学者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行了深入开发,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数种各方面性能都极佳的结构形式,比如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预制结构钢纤维高强度混凝土框架等。但从我国建筑领域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未认识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抗震的重要性,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地质不稳定地区的使用被限制,而我国疆土辽阔,有大量地质不稳定地区,亟须围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展开深入研究,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各方面的性能,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2.1预制构件的加工流程

市政建筑项目,采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实行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工程通过招投标环节确定由某预制厂家集中生产预制板、梁、柱、楼梯、阳台等预制构件。在结构件加工完毕后,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对预制件进行现场验收。

2.2工装系统

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建筑的施工中,最好使用标准化和工具化的工具系统。无论工装的混凝土建筑起重设备安装和使用材料的电子产品的标准化、工具化、起重、支撑架,包括堆放的标准化、通用模块的吊装梁式起重、起重设备、起重吊钩的预制板,连续板倾斜扶持体系、支撑体系的独立,在操作工具系列的外围。工装系统的精加工产品和施工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产品技术应用手册的有关规定。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检查。

2.3混凝土浇筑

在泵送混凝土之前,先将储料斗中的清水泵出,保障管道干净湿润。将1:1水泥砂浆压入,待管道润滑后,开始正式泵送混凝土。待入模之前,将泵车管道内水泥砂浆彻底排出,再入模施工。泵车泵送开始时,泵送速度应缓慢稳定,待施工正常后可以正常速度泵送,并确保泵送工序持续开展,中途不可中断。若泵送环节出现故障或者混凝土供应不足,则需要放缓泵送速度,并每间隔10min用泵机往复抽吸2~3次,预防管路堵塞。为了提高浇筑质量,应严格控制温度、时间与环境。该项目在盛夏开展,混凝土浇筑最好在早晚开展,避开午后高温。可在墙体底部浇筑厚度为5cm左右的泥浆,起到缓冲作用,预防漏浆。

2.4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吊装

装配式构件吊装方案的编写不能根据经验或者相类似项目的吊装方案直接套用,应在严密的验算数据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吊装方案编写。根据装配式构件吊装规范要求,需要对构件的吊点位置、构件抗剪强度以及构件的抗裂强度等方面进行验算,其中规范要求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抗剪强度计算采用控制构件边缘混凝土压力来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抗裂强度计算采用控制构件边缘混凝土拉力进行,通过以上计算转化,可以更加有效地确定混凝土构件开裂的前提条件[2]。装配式构件吊点位置的选择对装配式构件的吊装作业十分重要。吊点的位置在建筑构件设计阶段即应作出考虑,为了便于构件后续的吊装,可以在构件相应位置设置预埋件,预埋件的位置要根据计算后确定。如果没有针对构配件吊装过程吊点位置的设计要求,那么吊点位置也需要根据计算后才能确定。受弯力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吊装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荷载只有装配式构件本身,所以可以将此类型构配件吊点位置看成铰接形式。为了确保装配式构件的性能安全,吊点位置设置在构件弯矩的最小位置,即装配式构件正负弯矩相等的位置。针对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装配式构造柱的吊装,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单点直接起吊。单点起吊的吊点位置也是需要经过计算确定,不是随意选取,通常单点起吊的位置设置在正弯矩和负弯矩相同的位置上。单点起吊最危险的环节是装配式构造柱正在起吊但是没有完全吊起的阶段,这时结构跨中受到正弯矩作用,结构吊点位置受到负弯矩作用,只有当正弯矩和负弯矩相等时,构件受力才最合理。此外,建筑构件吊装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装配式构件自身的结构特性、负责起吊的机械设备、起吊吊具的类型以及施工场地具体情况来综合选择。

2.5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现阶段,在我国高层建筑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率比较低;在国外建筑设计中,这一结构多在一些工程建筑汇总中应用,通过预制、现浇剪力墙完成施工。为使墙体结构整体性不受影响,可在建筑的底层与顶层选择现浇方式,能够规避竖向构件未连续问题。转角窗不适宜应用在剪力墙中,剪力墙需要开洞施工时,必须对齐洞口位置,若建筑存在不规则凹凸,需要选择现浇梁板工艺,以减少该位置的长宽比。

2.6绑扎钢筋

(1)板先设置主筋、再设置负筋,梁先设置纵筋,设置有接头的钢筋时要满足规范要求。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由上至下分别是板钢筋、次梁钢筋、主梁钢筋。(2)绑扎板下部钢筋时,按照短向筋到长向筋的顺序绑扎;绑扎板上部钢筋时则顺序相反。中间采用支铁进行支撑,间距设置<lm,呈梅花形布置。(3)板筋的接头绑扎时,搭接长度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受拉筋接头安置在支座点1/3区段范围,受压筋接头安置在跨中1/3区段内。(4)板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且放置垫块,间距<lm。当板与主、次梁钢筋交叉时。还要注意安装水电管线时,避免对钢筋位置造成干扰。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结构可连续根据施工顺序实现多个工程的施工,可减少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型号与数量,并且缩减工序交替中的停工时间,从立体层面实现交叉作业,控制工程人力成本。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效果,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相契合,在对装配式结构持续开发中,逐渐成为我国的一种特色建造技术,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阳.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建造工艺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36-38.

[2]史君振,李辉,张国良,等.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04):210-211.

[3]高培楠,邓扬,李爱群,等.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工业建筑,2021,51(02):171-1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