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建议

孙杰

中共烟台市蓬莱区委党校    265600

内容摘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因此引导多元主体的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今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力量;社会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群众力量凸显,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从几乎完全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变到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如何引导多元主体的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今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培育引领力度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方面要从社会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按照“非禁即入、不适则调”的准入原则,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大力支持发展能够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要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经费的支持和扶持。比如根据《人民调解法》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将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经费等非诉讼纠纷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再比如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像某区,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成立时会有300050000不等的启动资金支持,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会再给3000元的活动资金,这就很好的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提高工资待遇。严格落实烟台市、蓬莱市文件中关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的薪酬待遇标准要求,提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工资待遇。如果严格落实到位,社区专职工作者将在3000元以上,网格员应为1900/月。二是完善晋升机制。如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等方面向优秀社区倾斜。对素质高、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专职社区工作者,可打破身份壁垒,招考进入机关事业编制。可开展“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每年表彰奖励50名优秀网格员,将优秀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有效激发和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奖励力。市级可设专项资金制,每年年底对优秀社区工作者、优秀网格员、志愿者组织和个人等进行奖励。建立有奖爆料微信平台,对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等方面发现报告问题的群众给予“红包”奖励,鼓励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三)增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针对网格内行政资源整合度不高问题,可利用此次网格重建契机,统筹行政资源,实现综治和公安、党建、应急、环保、城管、食品药品监管等行政资源统一整合至网格内,实现“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到“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的转变,进一步完善“条块”有机结合、部门和属地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体制。比如可借鉴眉山经验,推动网格员做好矛盾化解和协助工作,鼓励网格员利用环境熟、人头熟的优势参与矛盾调节,并给予个案补贴。

(四)合理设置部门职能

主要是防止出现多头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扯皮的现象。像前面提到的社会组织的培育、监管,应该统一到一个部门,这样才有利于工作很好的开展。

二、多元协同共治,激发社会力量内生动力

(一)政府要敢于“放手”,引导多元主体共治。

政府要发挥引导功能,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应将疫情防控中建立的“镇街+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群众“社区+物业+自治委员会”“网格员+志愿者+群众”+企业++群众”等协同共治机制制度化、长效化,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基层治理有效载体。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相关制度,社会组织、个人均可对重大基层治理项目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对社区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对报名参与疫情防控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登记造册,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根据志愿者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保证志愿者工作物资保障。三是建立与重点群众的广泛联结机制。可分别为退休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分别建微信群、开设基层治理论坛、座谈会、民意恳谈会等有效载体,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搭建合作治理桥梁。

(三)创新治理方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将群众大走访活动做实做细,利用一年两次的大走访对居民进行全面摸排,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档案,对社区全体住户情况烂熟于心。特别要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控,可通过“集中管理房东”的工作思路,探索“以房管人”模式加强管理。建立党员微信群、业主微信群,及时进行活动发布、政策宣传、群众互动,联系感情的同时为群众排忧解难。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闭环式运作模式,收集于群众、反馈于群众,尽可能满足群众合理需求,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社会力量培训力

,增强专业化水平。

一招聘业对口、能力突出、业务精湛的种人才,吸纳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队伍群体,增强专业化能力。科学运用“指挥棒”,将社会力量培训纳入市级部门和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对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志愿者等进行定期培训,建立负责人每年必训、社任人员岗前必训、升岗人员必训的“三必训”机制,并将政治素养与价值观、法律与政策应用、专业助人、专业技能等纳入社会力量培训目录。创新形式,借力科技“新媒体”,利用互联网、QQ群、微信、微博等宣传法律政策、相关专业知识和典型案例,丰富培训内容,提升教育培训成效,不断提升社会力量服务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