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药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药调理

杨俊

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中心卫生院405409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药调理的有效途径等进行探讨。方法:使用中医药对老年慢性病进行调理后观察效果。结果:中医药调理后患者的慢性病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结论:中医药调理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病的临床治疗,优势明显且经济使用,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中医药调理;情志护理

1 慢性病中医整体理念

大多数而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气机不畅、邪气有余、正气亏损等表现,在临床上多根据疾病本身的病理特点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进行辩证治疗[1]。在中医理念中,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脏腑间功能协调、互为所用,对疾病的影响重大,同时认为疾病的调理与自然环境有关,为此在调理过程中联系起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根据发病季节、环境等进行综合辩证治疗。老年患者一般多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终生服药,但长期服药对身体损伤极大,为此慢性病治疗也可选择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2.中医辩治

2.1 脾胃辩治

脾胃乃后天之本,化血养生之根源,主司运化水谷,能促进人体消化以及食物吸收,是转输水液的重要脏器功能,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微、气血、津液等,有效预防痰饮、水湿等发生,对于老年慢性病者由于正气亏损、身体机能差,需要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进而发挥肠胃优势,从辩证角度用食,调动脾胃上的正气,如,对于肠胃恢复功能差者不可过度的用餐,控制肠胃的消化,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减少生冷、过硬等食物的食用[2]。此外,需要关注食物、药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温寒相近的食物食用可无禁忌,加强脾胃的功能,提高体内正气与脾胃功能。如果是部分阳虚者,食用羊肉的过程中切忌与生姜同时服用,羊肉可与生姜搭配,补充其阳性,若再搭配当归、枸杞则能更好的养血,调理好老年患者的身体。若患者为阴虚者,可多食用素菜,少食用肉食,多食用水果、青菜等食物,在饮食上做到“谨和五味、以食养之”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提高正气的恢复,进而改善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辩治[3]

2.2 肝脏辩治

肝在人体中主疏泄和藏血,能疏通气血、津液,调节全身情志、气机,性喜条达,可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大怒者,疏泄差,因此肝血上冲,面红目赤,头晕目眩。情志低迷者也往往疏泄不足,肝气郁结造成胃胀痛或者持续腹泻紧张等疾病。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上表现尤为明显,长期遭受疾病困扰,肝气无法疏通,身体素质差,合并基础疾病多,难以树立治疗信心,为此医护人员需要着重观察患者的情志护理,观察患者的情绪是否稳定,指导其固守精神,邪不自生。

“治郁即治虚”对于慢性病的调理,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调理气机,如:患者,女,71岁,上腹疼痛多难,三月前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自觉癌症前期,为不治之症,加之身体年迈,身心消沉,疾病依从较差,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渐而消瘦。面无大华、大便不爽、舌质淡、脉细沉,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治疗意见:柴胡20g当归20g白芍20g白术20g茯苓20g丹皮6g山栀6g炙甘草10g,以水煎服,每日一剂量。辅助情志护理,首先让患者掌握胃病、饮食以及情志之间的联系,充分了解胃炎、癌症等基本知识,详细介绍疾病护理的经验,搭配良好的饮食,构建基本的治疗信心,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后半月回访自觉病情好转,体重增加,再半月后相关症状均消失[4]

2.3肺辅辩治

肺以呼吸二气主一身正气,但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风邪易入体出现慢性病概率很大的,肺作为人体重要防御平整,“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这说明了卫气能够固护肤表,抵御湿邪,达到调节全身气机的目的。老年慢性病者,身体气虚,津液不畅,卫气不足因此易受外邪侵袭,造成宿疾复发,为此,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资料应该针对阳气虚损或者气血两虚等方面,对于易感冒者更需要调节卫气,固本培元,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控制辛温解表剂的使用,应轻清宜透,微发其汗,才能有效治疗感冒症状。在日常调理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保暖、规避风寒,加强室外活动提高卫气,滋养全身充实肌肉表面。

病例:患者,男,65岁,多年哮喘史,畏寒,常年哮喘,胸部X线下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正常。主要症状:阵发性咳喘,见咳痰,胸闷、气短、低热、发汗,尿便正常,舌苔白,脉细速。辩证治疗指出:风寒袭肺、痰饮内停,可内服华盖散辛温解表,止痰化喘,固卫气,处方:麻黄15g、杏仁15g、炙黄芪10g、白术10g、桑皮15g、橘红10g、紫苏15g、陈皮15g、茯苓15g、防风10g、炙甘草15g,水煎服后每日一剂。用药后可见咳喘缓解,痰量少,汗多,可在前药的基础上多调服8g麻黄。嘱患者每日出门运动,饮食清淡,禁忌油腻等,半月调理后可见症状明显好转。

3. 辩治体会

3.1适宜起居

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遭受各种疾病侵袭,饮食起居对患者的治疗影响较大,为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案,若是阳虚气弱者,其室内温度偏高的情况下可适当外出采光。心悸、忧躁者可注重室内安静,对易感冒者不可过度通风,需要适当增减衣服,对此要求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起居有度、适当静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周定期室外活动,以此搬运气血、舒展筋骨。

3.2 标本兼治

治病需识本,只有分清疾病本末主次,才能根据轻重缓急辩证施治。人体以正气为本,湿邪为标,久病为本、新病为标,对于老年慢性病的资料,应该首要调养肺腑气血,加以调理后不可速胜,对于老年慢性病的基础上加新病,或又出危重症状则需要标本兼治[5]

3.3 不求速效

老年慢性病在治疗中,由于患者肺腑衰败,为此不求速效,因循序渐进,切忌朝令夕改,脏腑的转机是一个过程中,为此不可能用药就产生奇效,为此应该戒躁戒躁,对于一些老年慢性重病,多加看护,若长期无效,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另寻他法。

3.4 辨别虚实

在老年慢性病的治疗中,需多加分别湿邪、扶正之间的练习,久病之体正气多虚,虚中夹实,为求疗效,需扶正后使湿邪不损正气,但实际中慢性病患者就诊时多已经在复发边缘或者病情加重之际,祛邪应该是治疗的首选,但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仍需要多选择药性平和的药物,药量不可过大,造成药性猛烈损伤患者身体。

4 小结

老年慢性病的中医药辩治中,药物治疗相对较为局限,为此需要在调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案,这也是三分病、七分养是治疗的关键。为此老年慢性病的调养需要从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加以记录,也就是《内经》中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对此在临床上忌口是饮食调养的关键,如肾病少盐、脾胃忌冷,加以情志以情治。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病的治疗需要医患配合,充分调动中医药的临床优势,为老年慢性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金华, 陈运妹.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人性化中医护理[J]. 饮食保健, 2019, 006(005):225.

[2] 翁永龙, 蒲建霞, 蒲建芬. 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调查[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11).

[3] 蔡梦鸽. 中老年群体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研究[D]. 河南大学, 2019.

[4] 姚志萍, 倪英, 戴翠娴,等. 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v.21;No.188(12):216-218.

[5] 于莉, 林平. 慢性病管理的中医优势与全民健康服务[C]// 第六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创新驱动·融合共享·安全可控论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