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刘金明 王俊玉

青岛平建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700

摘要: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具有混凝土浇筑体量大、一次连续浇筑成型、易因水泥水化热而产生温度裂缝等特点,实际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建筑单位及其技术人员就必须根据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程及质量标准,加强技术及质量管控,保证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中,要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始终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出现裂缝问题,提高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效果,进而为整个高层建筑的高效优质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会因为水化热的影响极易产生热量的积累,让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倍增,因此有必要加强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在施工期的温度增长并预防裂缝产生。

1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厚度和面积较大,混凝土水化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集聚在底板内部,加之混凝土内部的热阻抗较大,导致温度在混凝土构件内堆积,引起温度的急剧增加,内外之间的强烈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裂缝,裂缝极易导致地下室底板防水性能下降,渗透滴漏问题在结构运营期难以根治,这种现象在大体积快硬混凝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在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降温措施,以减小混凝土温度裂缝扩展,达到严格控制底板浇筑质量的目的。在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工艺中,混凝土选取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应该经过试验和试拌制。一般而言,针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和保证其早期强度的要求,在选择水泥时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加入一定的粉煤灰矿渣。这是因为粉煤灰能有效抑制水化热温度,随着粉煤灰掺合量的增加,水化热温度降低,同时水化反应释放的热量也可以有效激发粉煤灰颗粒的活性,进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

2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2.1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中,相关人员必须保证技术的严谨性,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会运用大量的混凝土,如果不能保证其技术的应用效果,就会使大面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施工准备阶段,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化学试剂的计量等;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设施等方面出现问题,特别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落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等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养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混凝土养护的环境和材料的选择,否则就会使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会有20%左右的水分被用于水泥硬化,剩余的水分会在内部蒸发,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收缩,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如果这种应力足够大,将导致混凝土开裂,并使混凝土的裂缝越来越大。

2.2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问题

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如果缺少技术人员的技术保障和支持,整个建筑工程都无法合理运用相关的技术,无法发挥技术能效,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只有施工队伍的整体思想和技术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的发展和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技术进行合理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果。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使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没有按照规定的比例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配比,导致开裂,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浇筑前的现场控制

为确保混凝土运输通畅,应对混凝土运输车线路提前规划,并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协调好工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不得因其他大量材料进出场或其他工序导致运输通道堵塞,防止由于混凝土泵送不及时造成混凝土接合面产生冷缝,导致混凝土结构缺陷。此外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管道应提前用自来水或水泥砂浆润湿,润湿用的自来水或水泥砂浆用料斗收集后吊出基坑,不得直接倒入基坑或基础内。提前将底板上的垃圾杂物清理,原结构面凿毛并清理干净。浇水充分湿润基层。正式施工时,浇筑区域应保持湿润,不得有积水。

3.2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根据基础底板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在边浇筑边后退的过程中,振捣器也随之跟上,以便有效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刚开始泵送的时候,先将泵管中的水和稀砂浆泵送到吊斗中,然后吊到坑上处理掉。等出浆正常后,将软管移至浇筑工作面上进行均匀浇筑,并且要严格控制砂浆厚度,防止堆积过厚。

3.3混凝土的振捣

待下料入仓之后,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摊平混凝土,并插入下层钢筋网之下实施振捣作业。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可在距离振捣棒端部65cm的位置绑上一根红皮筋当作标记,这样可有效控制振捣棒插入精度。振捣施工中,可略微上下抽动振捣棒,且插点需均匀,以保障振捣得足够密实。振捣过程中,也要控制振捣器不可碰到钢筋、模板、预埋件及测温探头等,且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下插5cm,以保障上下层混凝土之间能有效结合。为了避免在30cm导墙根部发生漏振或者烂根等问题,可在导墙位置的底板混凝土初凝之前,对导墙两侧均匀补充浇筑两次混凝土,再使用Φ50cm的振捣棒对其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从下面涌出为止。待浇筑完整个导墙混凝土之后,不能对墙根位置进行再次振捣(确保导墙混凝土是最后振捣)。等第一层混凝土振捣完20~30min,且已经浇筑好了一定的面积后,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需做第二次振捣。

3.4混凝土表面处理

待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均振捣密实之后,使用铝合金刮杆及时把混凝土表面的脚印和接槎处不平的地方刮平整,并且混凝土表面的虚铺高度也应比其实际高度略高。待混凝土初凝的时候,且脚踩没有下陷后,使用铝合金刮杆对混凝土表面做刮平处理,然后使用木抹子或铁抹子抹平,再等混凝土终凝之前使用磨光机再次抹平压光,以保障表层混凝土的密实度跟底部的混凝土密实度一致,提高基础底板美观度及安全性。

3.5混凝土养护

待将混凝土表面全部处理完且压光之后,采取蓄水法进行养护,使其能始终能保持湿润,并防止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确保基础底板质量。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后,才可以安排施工人员在基础底板上进行一些轻便的工作,并避免进行冲击性操作。

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对温度裂缝进行控制。所以,建筑工程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郑杰.超高层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1,43(12):2465-2467.

[2]洪成溪.对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5):103-104.

[3]何韶亮.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20(05):115,117.

[4]张甫.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20,39(02):137-140.

[5]马旭.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