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兰坪县一起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处置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怒江州兰坪县一起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处置报告

和鹤松 杨映芳 董雪梅

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怒江州  673100

[摘要]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结果,为怒江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材料与方法: 对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共发现病例7例,发病相对集中;畜间调查采集羊血液样本256份,样本阳性22份。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人群感染方式主要为养殖、屠宰、购买和加工羊肉、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物。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暴发;调查处置;报告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流行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能感染人和家畜,引起发热、无力、心内膜炎、关节炎及不孕不育等症状[1]。怒江州兰坪县历史上无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流行,本次为兰坪县首次发生布鲁氏菌病,经疾控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共同调查,判断本次疫情为一起布病暴发疫情。造成疫情的原因为外来病羊输入本地养殖户,引起养殖户饲养羊群患病而导致人感染布病。现将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 事件概况

1.1 基本情况:

本次发病的7例病例均来自兰坪县金顶街道来龙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兰坪县城东南约6公里,国土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2480.00米,年平均气温10.00℃,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下辖6个村民小组,群众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畜牧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其中养羊是来龙村人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产业。全村总户数404户1337人,其中有病例的新场小组70户205人、柳叶小组146户467人。

1.2 发病过程

2023年4月19日,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人兽共患病防治科对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送检的一份兰坪县住院病人和×兴的血样进行布病检测,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布鲁氏菌抗体滴度1:800(+++)。4月20日,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对该布鲁氏菌病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并对在医院陪护的该病例妻子和×妹采样送省地病所检测,4月21日检测结果:布鲁氏菌抗体滴度1:800(++)。4月20日,兰坪县疾控疫情室工作人员注意到该病例报告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进行核实,并第一时间报告县卫健局,县卫健局第一时间将该情况电话报告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并及时召集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和金顶街道办相关人员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现场调查采样和处置工作,共采集人血标本120人份,其中阳性7份,7例病例均于5月7日前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首例病例及家庭成员情况。首例病例和×兴:男,63岁,白族,农民,电话号码:1872481761×。家庭住址:兰坪县金顶街道来龙村委会新场组21号,家庭主要经济收入为种地及饲养山羊,一直在家放羊和耕种等,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家庭成员有7人,其中妻子和×妹为2号病例。

和×兴于2023年3月初无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5℃,伴全身酸痛,关节疼痛、腰部疼痛,疼痛以发热时明显,服药(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2-3天后再度发烧、关节疼痛,病情反复。于4月3日到兰坪县中医院住院,行理疗、针灸等治疗未见好转。4月5日转到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4月19日省地病所检测试管凝集试验抗体滴度1:800(++)。4月21日,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从血液中培养出布鲁氏菌。4月23日,为系统诊断治疗,转至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结合其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该例布鲁氏菌病诊断明确后给与抗菌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病情稳定,现已出院。

和×妹:为病例和×兴妻子,女,59岁,白族,平日在家协助丈夫养羊放羊,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于2022年11月无诱因出现全身关节疼痛、以腰椎及右膝关节明显,疼痛与活动无关,未规范治疗。因该例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照顾丈夫和×兴,4月21日试管凝集实验抗体滴度1:800(++),4月24日,从其血液中培养出布鲁氏菌。

2.2 其他病例情况。3号病例和×金:男,66岁,白族,农民。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2023年3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多汗,腰痛,4月23日试管凝集实验抗体滴度1:800(++)。

4号病例杨×海:男,57岁,白族,农民,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家中饲养山羊4月余。近10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关节红肿疼痛,无明显活动障碍,曾间断口服解热镇痛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4月23日试管凝集实验抗体滴度1:400(++++)。

5号病例张×显:男,54岁,白族,农民。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2022年10月开始饲养山羊,1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不适,在家自服用感冒药。4月23日试管凝集实验抗体滴度1:800(++++)。

6号病例和×辉:男,65岁,白族,农民。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2022年10月-12月20日,因病例和×旺(和×辉的小舅子)有事外出,曾帮其放羊,并把羊群赶回自己家羊圈饲养、堆肥,期间有一只羊生病死亡(具体死因不详)。羊圈在居住的院落下边,从居住的院落有楼梯通入,羊圈有单独的门通外部。2023年1月出现乏力、腰痛、牙痛,自服三七粉、云南白药等药物,症状反复,但未就诊。4月23日对该病例及妻子采样在县疾控检测,4月24日和×辉试管凝集实验抗体滴度1:800(++++),妻子结果阴性。

7号病例和×旺,男,52岁,白族,农民。离婚后因无住房借住于哥哥和×金家,否认近期到过县外其他布病疫区。2022年10月底出现身体不适,2023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4月23日再次到大理州医院门诊就诊,以“布鲁氏菌病可能”收住传染科。4月24日,大理州医院采集血液送省地病所检测,4月25日结果:试管凝集实验抗体滴度1:400(++++)。

2.3  畜间调查。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该村以往抽检均无布鲁氏菌阳性,和×辉2022年11月自四川购买10头羊,2022年底发生羊死亡情况,此次采集羊血液样本256份,样本阳性22份。

3 结论

根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 [2],结论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人群感染方式主要为养殖、屠宰、购买和加工羊肉、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物。

4控制措施

4.1  成立调查处置工作组。省地病所、州卫健委派出专家组现场指导防制工作,兰坪县及时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和农业农村副县长为双组长,卫健、农业农村、财政、市场、公安和街道办负责人为副组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兰坪县新发布鲁氏菌病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明确各组责任,确保疫情处置的有序和高效。

4.2  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采样检测。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组织卫健和农业农村2只队伍对涉疫村组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局牲畜台账、疾控中心人员台账。对排查出的疑似和密接人员及动物等进行抽血送检。

4.3  开展疑似病例主动搜索。对近半年来,有反复发热、出汗、肌肉关节疼痛等布鲁氏菌病相关表现,到县医院、县中医院、金顶街道来龙村卫生室等临床机构就诊的疑似病例进行搜索,并及时通知到县疾控抽样检测。

4.3  对金顶街道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消除卫生死角,对新场、柳叶组所有的养羊户院圈舍进行全面消杀。

4.4  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4月24日上午,召集卫健系统、农业农村等相关工作人员共50人,由省地病所两名人员对其进行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在调查处置和采样过程中,对来龙村新场组、柳叶组全部村民进行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饲养家畜时的布病防护等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4.5  通报疫情。及时将兰坪县布病病例情况和疑似涉疫羊群流转情况向大理州云龙县通报并提出预警。

4.6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要求,于2023年4月24日17时15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上上报该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  讨   论

本次疫情发生原因:一是养殖户购买的羊群入境前后均未进行布病检疫,从而导致病羊与本地羊混养传染;二是养殖户对布病不了解,无任何防护意识;三是各级医生对布病知识欠缺,病人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下一步工作建议:一是此次疫情为外地动物引起本地暴发感染,今后应加强动物交易市场检疫,建议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管理,对外来牲畜实行申报、检疫、审批、集中隔离饲养和检疫制度;二是加强健康教育。本次调查中发现养殖户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非常少,一旦购入患病牲畜,发生人间布病疫情的风险增大[3]。通过积极宣传布病防治知识,让养殖户、兽医等易感人群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多部门联防联控,建立长效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之,申晓君.长沙市首起布鲁氏菌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11,27(7):672-673.

[2]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

[3]蔡全民,王勇,吕斌,等.一起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