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 1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

姜梦玲

盐亭县人民医院

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然而,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了解这些干扰因素及其影响至关重要。

1、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1)尿液颜色的变化及其涵义

淡黄色至橘黄色:这是正常尿液的常见颜色,表示尿液中的代谢物得到了适当的排放。

深茶色:这种颜色可能意味着存在胆红素尿,可能与肝功能障碍如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有关。

红色: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出现了血红细胞,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有关。

啤酒色或酱油色:这可能是由于蚕豆病或血红蛋白尿导致的。

乳白色: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大量白细胞(脓尿)或淋巴流出(乳糜尿),后者常与丝虫病有关。

(2) 尿透明度

若尿液呈现浑浊状态,可能与乳糜尿、血尿、尿酸盐结晶或脓尿有关,这些状态均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评估。

(3)尿液的物理性质及其意义

①尿比重。是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指标。正常范围在1.003到1.030之间。尿比重的升高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急性肾炎、高热等有关。而尿比重的降低可能与尿崩症、慢性肾病、饮水过量等状况有关。

② pH 值。反映尿液的酸碱状态。正常值范围为5.5到6.5。酸性尿可能与摄入大量肉类、饥饿、发热、重度腹泻、糖尿病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有关。而碱性尿液可能与大量蔬果摄入、持续的呼吸过度、尿路感染或严重呕吐有关。(4)尿液中的生化成分及其意义

①尿蛋白定性。蛋白尿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病理性蛋白尿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心功能障碍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②尿葡萄糖定性。尿液中正常不应该出现显著的葡萄糖。尿葡萄糖的出现可能与糖尿病、肾性尿糖或其他内分泌疾病有关。

2、干扰尿常规检验的因素

(1)经期影响:

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的尿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导致尿常规检验出现“潜血”阳性反应。此外,经血及其它分泌物的混入也可能引起尿液中的其他成分偏高或偏低。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避免进行尿常规检验。同时,无论男女,进行尿检时都应确保尿道口的清洁,减少其他体液或分泌物的混入。

(2)饮水:

饮水量会直接影响尿液的浓度。若检测前一天晚上,特别是在晚8点后摄入大量水分,尿液中的一些生物成分可能会被稀释,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为了获取可靠的检测数据,建议在进行尿常规检测前,尽量避免过量饮水。

(3)采集时间:

尽管尿常规检测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但从尿液成分的稳定性和代表性来看,晨尿是最佳的检测样本。晨尿在膀胱中的停留时间通常为6-8小时,使得其成分较为浓缩。这种浓缩的尿液能更好地反映出肾脏的功能状态和其他相关疾病的标志物。因此,为了获取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建议使用晨尿作为检测样本。

(4)是否为中段尿

尿液可按排尿顺序划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由于前段与后段尿容易受到外部污染,尤其是前段尿由于直接与尿道口相连,通常存在定居的细菌,因此,为了确保准确性,实验室通常推荐收集中段尿作为检测标本。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泌物、细菌或其他外部污染物的混入。

(5)尿液的新鲜程度

新鲜尿样的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建议在尿液产生后的1到2小时内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生化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若需要在家中先行采集后再送检,为保持尿样新鲜度,可放置于冰箱保鲜层,确保在1小时内进行检验。

(6)标本容器的清洁度

进行尿常规检验时,除了要确保尿液自身的纯净度外,收集尿液的容器也必须保持清洁。任何容器上的污染物都可能导致尿液检测结果的偏差,因此,应使用专门的无菌或单次使用的尿杯进行采集。

(7)身体状态和外部因素

体力活动、特定药物使用、心理应激等状态可能对尿常规的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剧烈的体力活动和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会改变尿液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为了避免这些干扰因素,建议在采集尿样前,确保身体处于相对安静和未受药物影响的状态。

8)其他潜在干扰因素:

药物和食品: 某些药物和食品的摄入可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酸碱度或某些成分的浓度,从而影响尿常规检测的结果。

活动和体力劳动: 剧烈的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尿液中可能出现大量的肌红蛋白,这也会对尿常规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感染和炎症: 泌尿系统的感染或炎症可能会导致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白细胞和细菌,这也会对尿常规的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总之,尿常规检验是一个相对简单但信息量丰富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避免上述干扰因素的影响。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如何准确地收集尿样,以及如何避免可能的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