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高层医院设计初探——以养元医养中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高层医院设计初探——以养元医养中心为例

赵一凡

西安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本文以西安养元医养中心项目为案例,研究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高层医院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平面布局功能演变。在场地受限的约束条件下,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多种医疗功能叠加组合,并寻求竖向发展的组合模式,以解决现代医院医疗效率及使用便捷性的问题。本文旨在为高层医院建筑设计提供实用性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层医院 设计 医疗效率 便捷性

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在高密度的城市中,高层医院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高层医院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医疗功能,而是越来越注重医疗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包括预防保健、医学研究、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

一、高层医院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高层医院的布局设计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平面布局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医院的需求,因此垂直布局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垂直布局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用地空间,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医院人流和物流的问题,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也在逐渐被引入到高层医院的建设中,如“人性化设计”、“绿色环保”、“智能化设备”等,以提高医院的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项目概况

西安养元医养中心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地块周边城市界面良好,配套设施成熟,用地面积为45205㎡,用地密度要求为20%-30%,绿地率不低于35%。项目北侧及东侧为中南君启住宅项目,南侧为规划中的城市公园,西侧为百花村社区。

三、设计理念与空间布局

在与院方的多次沟通中,北区医院部分确立了采用高效创新的设计理念,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和使用便捷性。设计手法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线:总体布局顺应场地及医疗流线,采用“一”字型总平面布局形式,整体建筑东西方向对称,为确保医院区域拥有独立的医废通道,在有限的用地约束下,将门诊主入口设置在北侧凤城四路上,昭示性强,同时利于人流集散。急救入口设在东侧规划道路上,24小时值守,并与南侧康复楼区域通过绿化景观隔离,尽量减少相互干扰。医用废料通过东北角污梯运输至地下一层,从东北出口运输出园区,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构筑便捷的体量组合:医院建筑由5层裙房及两栋塔楼组成,1-1塔楼12层,1-2塔楼15层,裙房屋顶作为康复医疗休息的屋顶花园。在功能落位上,我们将医技部分与住院部叠加设计,形成垂直交通组织形式,在裙房设置双扶梯的基础上,再增加10部直梯作为竖向交通联系,以提高通行效率。

最后,高效集约的建筑设计:以“大专科小综合”的设计思路进行建筑功能平面的组织,围绕三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进行功能排布。相对于传统医院散点式联合布局,将急诊中心“单元化整合布置”可有效提升诊治效率,降低病患的死亡率,这也是未来大型综合医院急诊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

四、主要功能科室布置

1.一层平面总面积4002㎡,共有5个主要出入口,裙楼中部北侧及南侧为门诊大厅主要出入口,东侧为急诊出入口,东北侧为住院部出入口,西北侧为儿科门诊大厅出入口。一层以急救及门诊为中心,依次布置了急救大厅、抢救室、复合手术室及小手术室、影像中心、门诊大厅、儿科门诊大厅、公共卫生间等功能。为保证危重症病患及时得到救治,抢救室紧挨急救入口布置,确保病人以最快速度进入抢救室进行抢救。抢救室共160㎡,采用围合式布局,东侧紧邻护士站,配备6张抢救床,以方便护士观察各个病床情况。

紧邻抢救室布置复合手术室及小手术室共130㎡,在遇到紧急危重病人时,可以直接将其从抢救室送入手术区进行抢救。同时在南侧布置影像中心,设有1间DR、1间CT、1间MRI,以满足抢救及手术过程中的影像功能需求,在此之外于负一层相应位置设置影像中心扩展区域,该区域通过内部楼梯直接联系,设有1间DR、1间CT、1间MRI及附属办公及阅片室。

2.二层平面总建筑面积3383㎡,主要为内镜中心、检验科、心脑血管科、内科、外科、社区综合门诊等功能,通过一字型内廊联系各科室,分区明确且联系紧密。内镜中心设置床位7张,紧邻检验中心,加强各科室间检验流程,同时于外科科室设置胸外及泌尿外科手术室各一间,方便科室内常规手术操作。1-1塔楼下预留社区综合门诊区域,后期可考虑与医院合并经营。

3.三层平面总建筑面积3760㎡,主要为妇产科、病理科、超声科及检验中心。妇产科设有10间诊室,1间人流室和1间宫腔镜室,毗邻病理科与超声科,方便送检及检查。体检中心相对独立,可通过直梯从一层直接到达,也可通过大厅扶梯到达,共设有19间各科检查室(其中包括1间CT室)。

4.四层平面总建筑面积3397㎡,主要为手术部及重症监护室。手术部共布置手术室6间,其中百级2间,万级4间。为了保证手术中心的洁污分流,设计采用三通道布局,清洁通道与污染通道完全分开,使用过的污物器械经污染通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分类清洗、打包、灭菌、贮存。医护人员由专用通道换鞋更衣后进入手术区,手术区的患者入口靠近急救电梯布置,方便重症患者通过电梯进入手术区。同时,为方便联系手术部与重症监护室,在三层屋面设置连廊将两功能区相连。重症监护室共设置21床,其中隔离病床1张,单人间2张。

5.五层平面总建筑面积3397㎡,主要为消毒供应中心、信息中心、分娩中心以及为手术部配套的净化机房等功能。消毒供应中心设置一部专用洁梯与四层手术部相通,方便物资供应。分娩中心与消毒供应中心通过空中连廊相互连通,减少双塔之间医用物资传递距离。

6.六层平面总建筑面积2836㎡,1-1塔楼为康复中心,1-2塔楼为血液透析中心,双塔功能独立成区,通过竖向交通与裙房相连。其中血液透析中心设置床位31张,VIP病房4间,抢救室1间。

7.六层以上至十五层均为病房层,每个楼层设1个病区,由于建筑进深较大,各病区内部多以环廊结构为主。病房全部朝南布置,可以充分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医护用房布置在中间及北侧,护士站设于病区中央,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护理流线,且方便与北侧医护办公相联系。

以上是各功能平面布置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设计各功能分区位置及相互联系的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交通流线的问题,以便解决竖向交通中人流、物流及救护流线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各层布局均需考虑病患、医护、物流、救护等垂直交通的专用及共用问题,通过将医用梯靠中间核心位置布置,污梯双塔楼东西分置的设计逻辑,串联各层间人流及物流,合理安排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功能布局。

五、结语

以上是对西安养元医养中心北区医院综合楼设计的简要分析。我们探讨了高层病房楼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通过与院方多次沟通及方案修改优化,深入了解了医院设计和实际医疗工作中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医院建筑常常需要进行大量反复修改,因为医院设备不仅专业而且复杂,同时更新换代也很快,许多设备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协调厂家和其他部门才能确定。因此,在场地受限、规划审批影响和医院实际需求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论证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推进项目的顺利落地。我们期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使项目成功交付,并获得各界好评。

参考文献:

[1]黄育斌,韩晓琳.高层综合医疗建筑设计的逻辑演绎策略--以江阴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0,(1).90-91.

[2]张南宁,李炎.高层综合医疗建筑的内部交通组织--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科大楼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07,(7).DOI:10.3969/j.issn.1673-0232.2007.07.011.

[3]黄其钰.影响深圳高密度中心区生态安全的城市设计要素研究[D].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