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米焦炉低开工率管理和技术要求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7米焦炉低开工率管理和技术要求实践

袁经辉

532928199306061319

摘要:为保证7米顶装焦炉的长寿与安全顺产,总结焦炉在大幅度降产能的工艺情况下的相关管理和技术要求,并针对大幅度降产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关键技术要点和异常的管理要求,形成大型焦炉限产的生产组织和工艺参数调整手段,最终明确持续续改进的方向。

焦炉低出炉数生产管理要求

低出炉数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低出炉数阶段所有工作的重点应以维护好焦炉炉体为主,为了确保装煤后炉头砖的温度不至降到硅砖的晶形转化点以下,以避免焦炉受损,将炉温维持在允许炉温的下限,焦炭成熟后仍在炭化室中多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出焦。低出炉数生产时,出炉的节奏减缓,周转时间愈长,置时间(焖炉时间)愈长。针对焦炉低出炉数的特点,焦炉低出炉数生产的管理要求如下:

一、炉温管理

以保证焦炉的平均温度不低于1170℃为目标,确定焦炉的标准温度。同时还应关注个别火道温度不低于1050℃。

周转时间延长到36h以上时,炉温基本不再下降,标准温度的确定,应以保证焦炉的平均温度不低于1170℃为目标。

标准温度降低以后,由于炭化室硅砖积蓄的热量减少和供热强度降低,以及结焦后期焖炉的影响而使直行温度的波动幅度增大,直行温度的均匀性变差,可结合炭化周期内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温度调节,不应盲目地、频繁地调节煤气供给量。

标准温度降低以后,由于炉体表面散热的比例增大,特别是炉头火道的热量损失更大,横排曲线变成“馒头”状。在调整横排温度时,主要应增加边火道的气量供应,以弥补增加的散热损失。

煤气压力的控制。由于周转时间的延长,加热煤气减少,所以煤气压力必然降低。为了维持煤气主管的正常压力,有效的手段为:1、统一关小加减考克来提高分配管压力;2、更换小孔径的节流孔板,孔板的孔径应视延长周转时间的幅度,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

边火道煤气量增加后,为了保证正常燃烧,可适当提高全炉的空气过剩系数,这时宁可让中部火道的空气系数偏大些。

炉顶看火孔压力在任何情况下均需维持在微正压10pa左右。

二、荒煤气系统的管理

适当提高集气管压力控制的目标值;通过调节氨水压力来保持集气管温度的稳定。加强对集气管压力及温度的监控。周转时间延长以后,由于发生的煤气量少和出炉的间隔时间长而使集气压力降低并易出现较大的波动。集气管压力的目标控制值可提高至150Pa以上,集气管温度的目标控制值可在80~100℃的范围内。

三、炉体维护的管理

炉体维护上加强炉体各部位的检查,对于炉门炉框的冒烟冒火窜漏等无组织排放需尤为关注,更加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快速响应专人进行炉体的封烟灭火工作,以满足超低排放环保要求。对收集、检查的炉体各部位问题编辑好炉体维护计划,对窜漏严重程度进行先后处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消除异常。

对窜漏严重的炉门必须做到在下一周转进行更换维修,加强对炉门窜漏检查,对各部位窜漏进一步分析原因,根据出炉计划,提高炉门修理的数量和质量。结合炉门炉框的石墨堆积情况,有组织地进行炉框攻关和清扫,减少炉门窜漏。

做好低出炉数前后的铁件测量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及时对数据异常的炉号进行检查及调节。密切关注好低出炉数期间的弹簧数据变化,适当地对弹簧进行调节,确保对炉体施加合理的保护性压力。重点关注好窜漏冒火的炉号,迅速灭火,防止烧损护理铁件,对烧损的弹簧和拉条及时进行更换和修复。

焦炉低出炉数生产技术要求

  一、炉体状态检查要求

1、炉头立火道窜漏情况检查:1次/1周(检查1、2、35、36火道)。窜漏情况的记录按窜漏火势的大小分为大火、中火及小火。

2、全部燃烧室立火道情况检查:1次/1月(全面检查)。

3、测量检查发现炉头温度低于1050℃时,联系炉修对蓄热室封墙、斜道正面及二叉部缝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抹泥密封,直至炉温恢复为止。

4、根据炉头火道检查情况,连续两周有3个火道发生窜漏的,可酌情考虑采用空压密封进行修补。

二、焦炉炉温管理要求

1、低出炉数生产条件下,各焦炉根据本焦炉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纯BFG进行加热。出炉计划编制,每炉按11-12分钟安排,出炉段间不要刻意留检修时间,确保出炉的均匀稳定,保证K1。

2、降低机焦侧温差,将机焦侧温度差控制在10

3、焦炉提高集气管压力,一般设置在150pa以上。

4、测量次边火道温度和炉头火道温度,确保炉头火道平均温度不低于1000,如果炉头火道平均温度低于1000,需采用炉头补充加热方法焦炉炉头位置窜漏较严重的炉号,联系炉修进行密封处理。

5、定时检查焦炉地下室CO报警装置,对发生加热系统煤气泄漏的装置要及时处理。

6、按出炉签号将火落炉号的桥管水封翻板逐步关小三分之二。

7、炉顶看火孔压力在任何情况下均需维持在微正压10pa左右。

三、建立炉体状况档案

档案中需包括炉体检查情况、炉头温度、边火道温度及横排温度、直行温度等炉温管理情况。

四、工艺参数控制及应对措施

1、炉体维护

类型

窜漏部位

措施

炉体维护

加煤口

及时对窜漏点进行临时密封。

窜漏严重的进行翻修密封处理。

上升管根部

翻修密封处理。

及时对窜漏点进行临时密封。

小炉头

翻修密封处理。

及时对窜漏点进行临时密封。

炉框

安排人员跟随生产车辆进行封烟灭火,及时对窜漏点进行临时密封。

对炉框顶部缝隙堵塞纤维棉密封。

对炉框两侧钩头螺栓处先进行密封再更换钩头螺栓。

对窜漏严重炉号按照规范严格进行炉框内部密封,根据检查记录进行编排,确保每天至少完成1个。

蓄热室

对蓄热室封墙进行拆砖检查,对空缝进行密封处理,确保煤气的发生量。

水平烟道主墙

清理窜漏部位,使用浇注料整体密封,防止内部燃烧。

废气盘两叉部

重新打紧陶瓷纤维绳,涂抹精矿粉严密。

COG砖煤气道

进行喷浆密封处理,保证炉头补充加热正常。

参考文献:

[1]焦炉限产或停产的技术要求[J].燃料与化工,2010,41(4):66-66.

[2]刘合彬[1],于瑞军[1],栾义涛[1],随同堂[1].7.63m焦炉停炉实践[J].燃料与化工,2012,43(3):28-28. 

[3]王晓琴[1].焦炉限产或停产的技术要求[J].煤化工,2009,37(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