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常识,你了解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常识,你了解吗

纪勇刚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广元市 628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发生异常改变,极易出现冲动、暴力行为,临床表现为自伤、伤人等等,对自身和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还需要进行积极地治疗和管理,控制。针对此类患者,在对其实施必要地药物等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其实施必要地护理干预,以更好地改善其行为状况,减少暴力行为的出现。

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方法如下:

①护理队伍组建。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联合心理咨询师组成研究队伍,护理人员在参与研究前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并且通过考核;护士长着重对护理人员进行意识教育,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将患者的精神与心理作为护理的主体,切实为患者服务,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利用同理心,共情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适当给予其心理安慰,护理人员需要学会“我明白”“我了解”“我能懂你的感受”“我知道你痛苦”等话术与患者沟通,达到共情的效果,以便于患者敞开心扉,缓解心理压力;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临床资料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要求患者家属协助参与护理过程提供心理支持。

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时,给予患者热情的接待,主动介绍病房环境、病房制度,使其尽快消除环境陌生感,并取得信任。接触患者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先对其日常生活表示关心,如询问起居,待与患者熟悉后再多与其耐心交谈,关心、体贴患者,提高其心理上的舒适程度。理解、接纳患者的精神症状,患者表达任何观点时,都不做批判,真诚对待患者,要求合理情况下要尽量满足,让患者感受到尊重。注重护理操作技术的专业性、标准性,将工作中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尽量减少,避免发生差错事故,增强患者的信任程度。

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面对面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聆听患者的倾诉,掌握患者的真实想法,揣摩患者的所思所想。并注意利用温和、缓慢的语言,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全面地认识疾病,减少其对疾病的恐惧或者对治疗的抵触。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保持充分的尊重和爱护,为患者多讲解一些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指导患者自我心理分析,指导患者学习一些与人交流,沟通,自我调节的小技巧,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主动融入人群之中,消除患者的被隔离感。向患者强调暴力行为的危害,讲解暴力行为和暴力情绪的发生因素,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整,协助患者重塑人格。如果患者出现心理波动,情绪激动等情况,及时进行安抚,分散其注意力,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避免出现暴力行为。

④生活指导。第一,生活技能训练,采用奥瑞姆的自理模式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病情最大限度地指导其自理,鼓励患者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将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心理特点等尽可能详细描述,为后续疾病指导提供帮助;另外根据患者兴趣学习唱歌、舞蹈、打球等,分散注意力。第二,服药技能训练,护理人员将服药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与其一起熟知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严格监督其服药。第三,生活技能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起居、洗漱、进餐、修剪指甲等日常生理活动,并做好记录;可以采用比分制度促使患者相互之间监督、检查激发其兴趣,巩固治疗效果。第四,行为训练,依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护理人员每周组织3~4次生活化的活动,例如组织患者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社会交往技巧等,同时组织患者共同健身,如做早操、立定投篮、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⑤营造舒适环境。住院环境需确保安静和舒适,病床上采取厚度适中且柔软的被褥,注意对室内空气定时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相对湿度35%~50%,温度保持在15~26℃。可按照患者喜欢的风格和图片布置室内环境,以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注意对患者衣物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换洗,指导患者在晴天时接受20min左右的日光浴。同时对住院环境进行严格隔离和消毒,对周围的噪音情况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住院环境安静,以保持患者平稳的情绪和充足的休息。

⑥康复期护理。注重认知功能恢复方面的护理,指导病人自行进行进食、洗漱、如厕等,引导病人参与康复训练,如工娱治疗、角色扮演、生活技能训练等,如针对性的同义词、反义词转换、阅读训练、数学训练、记日记、智力拼图等,使病人头脑灵活度提升,改善其认知功能。

⑦行为指导。在陪同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需对患者加强行为指导,可通过情景演示、角色扮演、社交技能等方式唤醒其自身的行为能力,促使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同时指导其掌握自我护理的各种技能,进一步提升其自我效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大家的健康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传统护理观念往往将重点放在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之上,而忽略了患者在治疗中的症状改善及心理健康发展,无法适应现在人们对于精神健康的追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地增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精神分裂症疾病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疾病,患者经治疗后也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高达40%左右,当患者陷入这种负向情绪当中时,就会影响其对生活中各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对病情的预后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同感心理论的心理护理,不但总结了以往临床工作中的实战经验,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同时,还融合了专业精神科医师人员的建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展开统计分析,在掌握不同性格特征患者的心理以及护理需求的前提下,针对性地为其开展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当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全程保持友善温和的护理服务状态,主动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神经损伤的进度展开对比分析,在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进一步掌握患者的个人喜好及性格特征等,能够更好地针对为患者解除心结。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开导,能够改善心理状况,有利于病情恢复。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和患者之间形成一种共鸣状态。为患者讲述疾病发作原理及其治疗原理,并为患者讲述以往治疗经验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