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冷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高寒地区冷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风润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党政综合楼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摘要:近年来,奶牛作为对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的生产型动物,从业者对奶牛热应激导致生产损失引起足够重视,对奶牛舒适度方面(喷淋、卧床设施)投入成本加大,但对奶牛冷应激的重视还不够,尤其冬季,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出现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气温骤降,严重影响了奶牛生活环境,给奶牛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冷应激造成的损失,保证节能环保型畜牧业发展,成为奶牛养殖业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冷应激在奶牛生产中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实际生产中奶牛冷应激的合理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奶牛;冷应激;生产性能;影响

前言:冷应激对奶牛的身体机能和生产性能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不仅会使其产奶量下降,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会让死亡率大幅上升。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一般环境温度在8~20℃时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奶牛即进入冷应激状态。为减少冷应激对奶牛生产造成的影响,冬季奶牛场应强化防寒、防冻措施,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1. 冷应激概述

冷应激是指动物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不同类型、不同体温的动物,对寒冷的感知标准不同,冷应激的范围和程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其强度和持续时间,通常可分为急性冷应激(低于常温10~15℃,持续时间2~24h)和慢性冷应激(持续时间长达3~10d),以及随季节或环境变化的冷驯化。作为寒冷地区一种普遍存在的应激因素,有研究认为,当温度<-5℃时,奶牛出现冷应激;有报道欧洲牛在无风时气温至-6.8℃时进入冷应激区。说明冷应激的发生不仅受到低温的影响,同时还伴随风速等环境因素的效应,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冷应激评价方法或指标。有的学者通过家畜环境的风寒温度(wind chill temperature,WCT)评价奶牛是否遭受冷应激,并根据WCT的范围将冷应激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轻度(-25℃,-10℃]、中度(-45℃,-25℃]、严重(-59℃,-45℃]和极度(≤-59℃);有的学者根据温度、湿度、风速和太阳直射时间相结合提出了冷应激综合指数CCI,美国和加拿大气象中心联合提出了温度和风速相结合的风寒指数WCI,以判断奶牛冷应激程度。处于冷应激状态时,奶牛机体通过动员能量代谢来应对低温刺激,导致奶牛行为、繁殖、生理及生产方面均受到影响,使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率降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能量合成代谢降低,进而出现诸如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繁殖力降低及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等相关表现。不同品种奶牛冷应激反应不同,据报道,荷斯坦奶牛与三河牛在冷应激下,其躺卧休息时间延长、反刍和站立/游走等维持行为增加且抗氧化性能被显著改变,同时慢性冷应激还能够影响荷斯坦奶牛血清某些激素的分泌;对蒙古母牛而言,寒冷虽然造成了应激,但与非应激状态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而同等环境对西门塔尔母牛而言,其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即造成了较严重应激。综合说明不同类型的奶牛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存在较大差异。

  1. 冷应激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在奶牛品种、生理因素以及管理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气候因素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因素。极寒情况下,奶牛通过消耗大量能量以保持体温恒定,导致用于产奶的能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相比中产奶牛,低产和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更易受到低温影响。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奶牛产奶量会下降6%以上。奶牛乳成分除受品种、胎次、饲养管理等因素影响外,环境温度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低温造成奶牛生理水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易使奶牛患乳房炎。患乳房炎的奶牛乳腺组织的渗透性提高,血液中物质转移到乳汁中,从而导致牛奶中体细胞数(SCC)增加。研究表明,奶牛乳成分中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在10月末至下一年1月最高,但乳糖率在此时期最低,而乳糖是牛奶的渗透压调节剂,乳糖率降低导致产奶量下降。关于热应激乳成分方面的研究显示,热应激条件下乳成分中的蛋白百分比(4.23%和4.32%)高于等热区条件下的蛋白百分比(3.8%),而乳脂和乳糖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对处于泌乳前期且中等强度热应激的奶牛来说,THI增加对产奶量和乳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泌乳中期和末期的奶牛来说,THI会显著影响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泌乳后期奶牛对热应激最敏感的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在研究冷应激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中,应根据不同泌乳时期进行划分,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除此之外,可利用敏感指标判断冷应激程度。

3.预防奶牛冬季冷应激的有效方法

3.1排查安全隐患

对牛舍、待挤区、挤奶厅、饲料仓库、草料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棚顶进行排查,如若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加固和维修,防止冬季大雪、大风天气压塌和吹翻圈舍顶棚;畜舍饮水管道需使用保温棉进行包裹,以防水管被冻裂;饲料贮存、加工区的电器线路应及时进行检修,同时也要注意生活区用火、电安全,场区内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做好场区防火工作,避免冬季火灾发生。

3.2做好防寒保暖

及时填塞牛舍门、窗墙壁的漏风处,将牛舍内温度控制在13℃左右;为了保证牛舍采光,选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膜、采光板将窗户密封,窗户的玻璃或采光板应保持干净,有利于采光,夜间开启牛舍内照明灯,增加光照时间,有利于奶牛机体内催乳素分泌,提高奶牛产奶量;为保证牛舍空气质量,在晴朗无风的白天,可以将圈舍的南侧门窗部分打开,提高圈舍的通风,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保证圈舍通风换气时也要防止贼风的产生,不要让冷空气直吹牛体,在通风换气时,尽量降低气流的速度;天气晴朗时,可在每日11:00—15:00时,将牛群赶到运动场内进行活动,夜间将圈舍门窗关闭,保证夜间牛只在圈舍内休息,避免牛只夜间在运动场内受寒挨冻,避免冻伤、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3.3做好营养调控

与处于等热区状态下的采食量相比,动物在寒冷环境下,增加了机体的采食量,但是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却处于下降趋势,冬天奶牛抵御严寒能量消耗较大,因此,饲料制作过程中可以在奶牛日粮里添加全棉籽、瘤胃脂肪等能量高的饲料,以弥补奶牛因维持需要所消耗的能量,用于维持产奶需要;精料给量可增加15%,但总脂肪含量不宜超过6%;冬季寒冷时,牧场应使用恒温加热饮水槽,保证牛只能够随时饮用温水,冬季为泌乳奶牛提供温水,可以减少5%左右的奶产量损失,泌乳阶段牛只饮水温度以15-20℃为宜。

3.4调整奶牛日粮配方 

在精饲料的供给方面,保持蛋白质饲料不变,玉米的供给量增加20%~30%,从而增加能量饲料的比重;在饲草料方面,最好饲喂全株青贮玉米、优质苜蓿草、优质燕麦草、全棉籽或啤酒糟等能量高的饲料;还要防止奶牛采食腐败或冰冻的饲料。此外,在其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钙和磷,投放营养舔砖,以增加奶牛微量元素的摄取。

3.5采用“冬配秋生”的模式 

冬季大部分奶牛处在妊娠期,饲养管理不良很容易发生流产或造成死胎。在日常管理中要避免奶牛拥挤、滑倒;严禁急赶猛转、摔倒等现象的发生,以免造成其出现外伤或流产。同时,要保持奶牛运动场地干燥,清除积水,防止奶牛卧在冰面、冰水或雪地上。此外,加强对奶牛乳房的保护,防止乳头冻伤。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是奶牛养殖场必须面临的主要“环境应激”因素,奶牛冷应激不但不利于牧场产奶量的提升,而且还增加了奶牛的病死率和淘汰率,危害奶牛健康。未来,研究工作可以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与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生产、行为、健康指标间的关系准确定义奶牛冷应激,量化奶牛冷应激程度,以减少冷应激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钱志春.冷、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畜禽业,2018(6):114-115.

[2]白琳,栾冬梅.冷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5(7):46-47.

[3]郭磊.奶牛冬季饲养管理要点[J].现代畜牧科技,2021,73(1):40-42.

[4]王亚轩,邓书辉,杨龙,等.高寒地区冬季奶牛舍环境调控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