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马娥

昭通市妇幼保健院  邮编657000

摘要:目的 探究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5-20226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患者78例,n=39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患儿各项身体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36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2974.36%),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对比,观察组患儿各项身体指标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论 通过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儿的各项身体需求,感知患儿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帮助家属更好的做好儿童肺炎患儿的护理工作,提高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儿各项身体指标的恢复进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语言行沟通;护理模式;儿童肺炎

儿童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喘息、呼吸急促、胸痛、乏力等。儿童肺炎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中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儿童肺炎是导致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发展中国国家,其医疗卫生水平低下,一些落后地区的疾病预防科普不到位等。肺炎好发于春季和冬季,是婴儿阶段最常见的疾病,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预防策略主要包括疫苗家中计划、适当的个人卫生实践、确保充足的营养支持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对儿童肺炎来说,及时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手段对疾病的治愈以及复发的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究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5-20226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患者78例,n=39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童患儿21例,女童患儿18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33±8.04)岁;对照组男童患儿20例,女童患儿19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94±7.6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

纳入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一般资料齐全;患儿均符合儿童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携带先天性疾病患儿;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患儿;精神障碍患儿;中途终止治疗患儿;转院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基本的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常规检查和检测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的模式,即采用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进行交流,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肢体语言等。注重患儿的反应和情绪,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儿的反应和情绪,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并给予正面的反馈;在儿童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可视化工具,如图示、图片、玩具等,帮助患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儿童患者的需求和偏好各不相同,护士需要了解每位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并尝试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的效果的达标;护士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设计和互动来创造友好的沟通环境。比如,创造游戏娱乐的氛围,引导和促进患儿进行主动交流,根据患儿的喜好来选择适当的交流内容等;通过合理用药,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并通过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告知患儿这些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帮助患儿提高用药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100%

两组患儿各项身体指标比较: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以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儿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36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2974.36%),组间比较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9

20(51.28)

16(41.03)

3(7.69)

36(92.31)

对照组

39

9(23.08)

20(51.28)

9(23.08)

29(74.36)

2.2两组患儿各项身体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对比,观察组患儿各项身体指标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儿各项身体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时间(d)

憋喘缓解时间(d)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d)

观察组

39

2.25±0.41

3.02±0.51

3.58±0.34

对照组

39

4.58±0.64

6.55±1.38

6.18±1.81

3、讨论

儿童肺炎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细菌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对儿童肺炎的发生也起到重要的租用。寄生虫感染主要是由真菌性肺囊虫引起的,儿童免疫系统受损时发病机会较大。

儿童肺炎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导致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新增人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因素。儿童患者相比成年患者来说,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心智的成熟度等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因而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在肺炎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账务非语言沟通技巧和原理,注重患儿的情感和需求,适当御用可视化工具、创造友好的沟通环境等,可以有效提升护士和患儿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的护理方式,帮助家属更好的做好儿童肺炎患儿的护理工作,提高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儿各项身体指标的恢复进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强雅玥.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1(12):34.

[2]吉小平.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235.

[3]马凤云.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西藏医药,2021,42(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