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2

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

简桂枚

福建省龙岩市中心血站  福建省 龙岩市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对无偿献血工作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年份各6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予以传统及人性化服务和护理,观察满意度、再次献血率。结果:试验组指标明显较优,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和护理无偿献血;效果

    为确保每种血型的充足,我国很早便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制度,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改变,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不断增加[1]。由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是安全血液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服务与护理,从而确保其安全,提升其满意度[2]。当前护理人员开始积极采取人性化服务和护理,不仅能够为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可在较大程度上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安全,最终使医院获得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2023年1月到2023年7月参加无偿献血的6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确定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男、女性人员数量比时,分别将32:28、33:27作为比值,在确定两组的平均年龄时,将(29.2±0.3)岁、(29.5±1.3)岁作为规定平均值。

1.2纳入标准:①均参加无偿献血;②护理方案需要确保所有无偿献血者完全知晓。

1.3排除标准:①存在传染疾病;②患有血液统疾病。

1.4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服务,按照一般流程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护理与指导。

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服务和护理:(1)对献血者实施强化宣教:献血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为献血者介绍无偿献血的能够,包括政策、献血指征等。告知献血者全血半年献血1次、成分血每2周献血1次是是科学献血的频次。(2)献血前的准备: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前3d禁止服用任何药物,女性在月经前后3d可献血,献血前1d及献血当日禁止饮酒、禁食油腻食物,并确保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填表程序进行简化,以便使献血时间得以有效节省。(3)心理护理:对于初次献血者,护理人员需要对其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以避免其产生负性心理。(4)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不论是在我站还是献血车献血,护理人员均需要为献血者营造清洁、干燥、安静的环境,并且还需要做好患者的隐私保护工作,以防止献血者的隐私暴露;(5)提供高质量的采血服务:确保所有采血人员均拥有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并且在全部的采血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选择粗大且具有良好弹好的静脉,并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以避免因反复穿刺而导致献血者出现紧张害怕的负性心理。在对穿刺部位实施消毒时,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鼓励与安慰,以使其保持镇定,且在进针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献血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告知其将头偏向一侧,尽量避免直视采血过程。(6)不良反应的预防。若献血者出现不良反时,需要及时停止采血,并及时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与干预,例如将采血椅放平,以使其保持足高头低位,以促进血液回流,增加脑部供血;若发生恶心呕吐情况,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顺畅。(7)强化采血后的护理。①采血结束后,告知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时间为10min,若有必要,需要为其使用弹性绷带,以防止出现血肿。②告知献血者下相关注意事项:献血后需要留观,若未发生不适情况,方可离开;献血后当日需要加强对穿刺针眼的卫生的注意,避免发生感染;献血后需要多饮水,且正常进食即可;24h内禁止进行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③献血后,若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准确的登记,在献血后当日或次日实施电话回访。定期为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便能够对献血者的意见、建议、需求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有效的调整护理措施,最终使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1.5观察指标

①献血者满意度情况,为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②再次献血率。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观察对比两组的献血者满意度

试验组指标明显较优,P<0.05,见表1。

表 1 观察对比两组的献血者满意度[n(%)]

组别

献血方便程度

献血环境

仪表着装

服务态度

采血技术

献血后服务

对照组(n=60)

50

(83.33)

51

(85.00)

51

(85.00)

50

(83.33)

49

(81.67)

48

(80.00)

试验组(n=60)

58

(96.67)

59

(98.33)

59

(98.33)

59

(98.33)

59

(98.33)

58

(96.67)

x2

5.926

6.982

6.982

8.107

9.259

8.086

P

0.015

0.008

0.008

0.004

0.002

0.004

2.2再次献血率比较

    试验组的再次献血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存在显著差异(x2=8.086,P=0.004)。

3.讨论

血液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对人体健康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能够有效的促进造血机制的造成工作,特别是对于发生失血过多情况的患者,通过及时输血,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确保其生命安全,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我国在较早时候便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制度,经观察可知,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即为保证血液的安全,为血库提供更多的血液资源,从而能够更好的救治患者,确保其安全。然而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诸多献血者缺少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即便能够进行无偿献血活动,但仍然存在疑虑及负性心理[4]。中青年是无偿献血的主要群体,因缺少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因此当其决定无偿献血后,便需要对其予以良好的护理与服务,从而确保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完善,并加强对献血者的保护。过去护理人员多运用传统的护理服务,因缺少对献血知识的讲述,加之未能够深入全面的告知献血者相关事项,导致献血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最终也无法从根本上确保献血者的安全,也正是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无偿献血者的数量较少。为有效的应对上述情况,则需要改变传统护理服务模式,对各项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

当前诸多护理人员开始积极采取人性化服务和护理模式。该种模式包括强化宣教、献血前的准备、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提供高质量的采血服务、不良反应的预防、强化采血后的护理等内容,且该种模式主要是将献血者作为服务中心,围绕献血者的实际身心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关系,提升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与理解,并促进献血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按照护理人员的指令进行全部的采血工作,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献血者拥有愉悦的心情,最终保证全部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5]。通过结果可知,试验组的献血者满意度与再次献血率均明显较高,提示人性化服务和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效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种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献血者的各方面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提升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被视为首选的护理服务模式,但依然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护理方案内容,以便使献血工作的管理获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蓬,翟培聪,刘艳.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60-61.

[2]陈梅,王素红,吴龙妹.人性化服务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521-522.

[3]刘英.人性化服务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04):184-185.

[4]黎艳秋.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1):182-183.

[5]李娟,欠晓春,党晓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3):490-491. 

姓名:简桂枚(1981.11-),女,汉,籍贯:福建龙岩,大专,目前职称: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工作:采供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