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韩维豪

210105199305074615

辽宁力康职业卫生与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建筑项目多样化以及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给我国建筑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过程,涉及多个工种和各种不同的设备,因此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以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相对比,建筑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许多安全生产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阻碍了建筑业的有序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包括工程量大、危险系数较高、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伤亡,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因此,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究迫在眉睫。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人员而言,既可以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风险,帮助施工人员规避可能产生的经济与生命损失,也可以通过为其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来保障其工作效率。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良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体现着其品牌形象,更少的安全事故记录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是建筑施工行业以此履行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责任的重要手段,更是用以维护全社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合法利益,助推行业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当前建筑施工中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

2.1施工环境复杂造成安全风险

从内部环境的角度来说,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之下,建筑施工的规模愈发庞大,同时高层建筑需求更为频繁,意味着将大量的工程项目实施所需人员、设备、材料在有限场地中进行调度和组织,造成单位面积之内需要管控的元素密度大为提高,由此产生了远超传统的现场环境复杂性,进而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并加剧了因为狭窄空间导致的设备的移动和操作受限,以及因高温、高噪等施工环境恶化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从外部环境而言,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位于户外,甚至地处人口密集区,或者由于施工阶段的不同需要组织在不同场地施工,这就提高了施工现场的临时性与多变性,由此既需要考虑项目本身产生的外部影响如噪声、污染、坠物等,也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向内产生的干涉,建筑施工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需求。

2.2难以避免的不规范或疲劳操作

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依然以人工为主,无论是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还是机械设备操作,在诸多工艺流程都需要涉及大量的人工操作。而人工操作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员的技能、经验和精神状态,具体到建筑施工强度较大、工期较长的特征和作业的危险性,更容易因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或疲劳操作等现象造成严重后果。以设备操作为例,操作员在使用电气设备时未按规定进行接地保护,那么可能导致触电,而在装载或搬运重物时未按规定进行固定,则可能会导致物体坠落或者人员伤亡。另外,现代建筑施工的工艺流程具有高度复杂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也就面临着多个专业领域的安全风险,这就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与扎实的施工知识与技能,辅以明确清晰的规范,作为提高安全管理成效的保障。

2.3调度协调机制不畅引起管理漏洞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有效的重要前提在于能够全面覆盖到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而在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组织协调要求高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调度协调机制不畅,往往会产生管理漏洞,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但在工程实际中,对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组织协调,对大规模人员资金和材料等资源的调度往往存在不及时或混乱的情况,导致重要资源浪费或短缺、关键岗位人手不足、应急响应机制滞后等情况,既会增加安全风险点,也将加大及时处置风险隐患的难度,造成或扩大不必要的损失。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3.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从上向下逐层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共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建立项目部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第二层级是成立专业施工现场管理部门,第三层级是安排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人员要求:服从公司管理,工作积极努力,有责任感,掌握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知识,具有丰富的安全施工管理经验,身体健康。

人员任职条件:拥有建筑企业主管部门或国家颁发的技能岗位证书,并通过企业考核,掌握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基本技能和素养。

3.2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教育是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措施。第一,建立全面的安全教育计划,明确教育内容、培训形式和时间安排。第二,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普及、事故案例分享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示,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还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第三,倡导和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使安全成为每个施工人员的自觉行为。鼓励施工人员主动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3.3施工期间控制重大危险源

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应采用以下步骤:第一,在高空作业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搭设防护网、安装安全扶手和脚手架等。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第二,在使用施工器械的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配备合格的机械操作人员,设立机械作业区域。第三,在施工现场设立合理的交通指示标志和标线,规划临时交通路线,减少与公共交通的交叉和冲突。第四,对施工材料进行分类储存和标识,避免混淆和误用。确保储存区域的通道畅通,防止材料堆放过高或过于密集。第五,进行土地勘察和土壤工程评估,确保施工场地的稳定性,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撑结构。

3.4规范起重吊装作业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把起重吊装机械设备运送到施工现场重新完成组装后,需进行验收、功能测试,随后签字确认。保证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均符合相关要求,包括力矩限制器、臂杆幅度指示器、吊钩保险装置等。在起重吊装机械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结构变形、有死弯、绳芯挤出、钢丝绳锈蚀等状况,需停止使用并报废处理。在起重吊装机械使用过程中,司机与指挥人员之间要保持信号传递的通畅性。在进行初次操作或物体重量改变时,需先将物体吊离距地面2m~3m处停住,查验设备工作状况,保证安全稳定后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结语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策略是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的成功执行还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通过共同的意识和行动,可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海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8):106-108.

[2]蒋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优化探讨[J].居舍,2021(01):112-113+117.

[3]陈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0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