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张婉婷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了60名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接受PDCA循环法护理,包括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药物治疗、心电监测、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急性心梗护理。观察指标包括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和医院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P < 0.05)。此外,医院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明显缩短(P < 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能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缩短医院住院时间。

【关键字】PDCA循环法;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严重心脏疾病[1]。它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胸痛、气短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可以迅速威胁患者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心梗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2]。尽管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在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创新方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当今医学领域,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推动了心脏疾病领域的巨大发展。然而,心梗(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仍然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着巨大威胁。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新的护理方法,即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深入了解PDCA循环法对心梗患者的护理是否能够带来显著的改善,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心梗这一重要的临床挑战。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急性心梗患者,研究时间跨足了2020年至2021年。研究地点位于我院。为了进行有效的对比,我们招募了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和3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中,有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范围在45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在实验组中,也有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范围和平均年龄与对照组相似。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其他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样可以确保比较的可靠性。

1.2 方法

1.2.1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了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性心梗护理,这一方法涵盖了以下关键步骤:

1、计划(Plan): 针对每位实验组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这一计划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特殊需求进行制定的。治疗计划的制定是基于充分的临床评估和医疗团队的共同讨论,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方案。

2、执行(Do): 实施治疗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等,以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

心电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康复性物理治疗,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身体功能。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心梗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3、检查(Check): 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仔细的监测和评估。这些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疗团队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根据需要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4、行动(Act): 根据检查的结果,医疗团队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进一步改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药物剂量、修改康复计划、提供更强大的心理支持等。行动的目标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展。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传统的急性心梗护理方案,这包括以下关键方面:

1、急救措施: 对照组患者在发生急性心梗时,首先接受了标准的急救措施,包括CPR(心肺复苏)和氧气供应等紧急处理,以确保维持心脏和呼吸功能。

2、药物治疗: 患者接受了传统的药物治疗,这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镇痛药等,以控制心梗症状和减轻心脏负担。

3、心电监测: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的心电监测,以监测心脏电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4、常规护理和康复计划: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标准的护理和康复计划。这可能包括定期的临床评估、药物管理、营养支持、康复性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康复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逐渐康复并准备出院。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2、医院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心脏功能指标

实验组

50%±6%

对照组

42%±4%

t

5.46

P

<0.05

2.2医院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医院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医院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医院住院时间

实验组

7.5±1.2天

对照组

9.8±1.5天

t

3.68

P

<0.05

3 讨论

心梗不仅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和长期的健康问题。尽管冠状动脉狭窄是心梗的主要诱因之一,但患者的护理远不止于此。在急性心梗的情况下,时间至关重要,因为迅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损伤[3]

本研究旨在评估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别关注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和医院住院时间这两个重要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应用PDCA循环法的护理方法在心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实验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脏相关的风险。这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是一项重大的临床成就。其次,我们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的医院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这表明应用PDCA循环法的护理方法不仅有助于康复,还有助于降低医疗资源的使用和医疗费用。这对于医疗系统和患者都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管理效益。尽管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PDCA循环法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团队协作,以制定和执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可能在某些医疗机构或护理团队中存在挑战。其次,本研究的样本容量相对较小,限制了一些深入分析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以更全面地评估PDCA循环法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方向:了解PDCA循环法如何影响心脏功能恢复和康复过程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机制。这可以帮助揭示其工作原理,并优化护理方案。进行更长期的随访研究,以评估PDCA循环法的持续效果,包括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如何更广泛地将PDCA循环法引入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并制定培训计划,以确保护理团队能够有效地执行该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改善心梗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其机制、拓展其应用范围,并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心梗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东雪.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5):3.

[2] 杨学玲.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11):2.

[3] 陈锦凤.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观察研究[J].智慧健康, 2022,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