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石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论电石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杨旭红  李延山  冯静

  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 新疆阜康市 831500

摘要:加强重点岗位及危险点的管理,是稳定整体安全生产的基础、加大对重点岗位及危险点的监控、使其在可控范围内、是保证长期安全生产稳定的重要措施。因此,针对电石行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设备及人员的特点,确定重点岗位及危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通过加大日常的落实、监督和考核,确保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到达电石生产的整体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电石炉

引言 :安全生产对于我们电石行业每个岗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员工要增强风险辨识的能力和风险种类,有应对、有防护的去完成工作才能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将电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问题进行论述:

1 出炉岗位

1.1危险描述

电石炉出炉设施以牵引车和卷扬机为主,其附件有轨道、钢丝绳、出炉小车、滚筒、地轮、在牵引车和卷扬机运行过程中、如出炉小车轮因故障出现脱轨、掉道。容易发生翻锅现象,钢丝绳卡在地轮、轨道道岔口、钢丝卡子使用不规范、钢丝绳压死反绕、钢丝绳磨烧损严重等情况下,可能出现钢丝绳断裂。

1.2造成的危害

灼伤和机械伤害

1.3防范措施

出炉前必须安排专人对牵引车和卷扬机的配套设施及安全附件进行检查,出炉时相关人员应与轨道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同时严禁跨越钢丝绳行走,如需要观察其运行情况。现场人员不得站在轨道外侧当出炉小车轮因故障出现脱轨,在控制好电石流速后,应立即将牵引车和卷扬机停下。在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复使用,当钢丝绳卡在地轮或压死反绕时不得强拉、应立即停车处理,严禁任何人员从炉舌下面通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现场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

2 出炉

2.1危险描述

出炉过程中,因炉舌质量问题、原料含铁及杂质过大造成铁水过多、都会导致炉舌和循环水管烧穿、从而引发电石遇水爆炸,在炉眼不好打开时,要采用吹氧的方式辅助开炉眼,如防范措施不到位。同样会引发事故。

2.2造成的危害

爆炸和人员灼烫

2.3防范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采用吹氧的方式开炉眼时,首先。操作人员要按要求佩戴防护面具,必须穿全套隔热服将挡火门关闭到位,在安装或更换炉舌时必须认真对炉舌的质量进行有效确认,在出炉前必须对炉舌的完好程度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明显的烧埙漏水现象必须更换,出炉前必须认直检查炉舌通水钢管的完好程度,并对循环水阀门的完好情况进行确认,观察出炉情况的操作人员应与电石锅保持一定的距离、禁止长时间停留在观察区域。出炉过程中如发现炉舌有严重烧损现象、必须将通水阀门关闭,当在出炉过程中发现炉舌烧穿、并伴有漏水时,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切断水源,其他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立即指挥智能机器人操作工进行封堵炉眼,如果在出炉前期、应将电极提起。谨防大量电石流出造成其他事故。

3 电极压放

3.1危险描述

电极在压放过程中。尤其是带电压放电极,如出现违章操作、或电极糊质量问题、或液压系统失压,或抱紧系统故障,或蓬糊、都有可能导致电极下滑和漏糊事故的发生。

3.2造成的危害

灼伤、触电

3.3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电极安全操作规程》。按要求做好液压、抱紧系统的巡检和检查工作压放电极必须有当班负责人指挥完成,三楼半区域必须巡检工到达后,做好压放刻度,根据季节变化提前做好调整电极糊柱添加高度准备工作(未经车间主管领导的同意,不得随意调整电极糊柱高度的工艺指标),电极糊加装完些后,中控人员合理调控加热元件温度,不得出现忽高忽低现象,保持恒温,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温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4 炉内设备漏水

4.1危险描述

电石炉内大量漏水是引发电石炉群伤群死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电石生产是一和高温冶炼过程,为了确保设备的完好程度和延长使用寿命部分接触高温运行的设备均通过水进行冷却、比如,炉舌、炉体、通水炉墙、炉盖板、密封环、底环、接触元件、铜瓦、水环梁、护屏、通水电缆等。电石炉在生产过程中,炉内将产生大量的液体电石、当设备出现故障、设备出现漏水进入炉瞠,尤其是三角区。水与电石迅速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遇火发生强烈的爆炸。爆炸所产生的火焰和高温炉料从加料口喷出、导致炉面操作人员灼伤。

4.2造成的危害

灼伤、爆炸

4.3防范措施

(1)加大对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力度。发现炉内设备有严重漏水现象,氢含量上涨迅速,超出工艺指标,应立即采取紧急停电处理措施

(2)判定设备的使用周期。如设备老化严重、漏水部位较多,在时间范围内应计划及时进行更换,

(3)在设计通水设备的水路时,应科学、合理,以确保循环水在一定压力下均匀、畅通地循环,严禁水路短路和产生死角。

(4)加强炉面工艺操作管理,确保电极的入炉深度、持续关注料面温度(T4温度控制在850℃以内),超出工艺指标,应进行降档出炉处理料面,严禁杜绝明弧操作和干烧、避免塌料现象

(5)严格控制入炉原料的水份和粉未率、当料面出现料面板结时、现场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处理,确保料面的透气性良好。

(6)由于炉内烟气过大。无法观察其设备的运行情况时,不得凭感觉和经验经验操作,应将料面压好后再将进行细致观察。必要时可及时上报公司相关部门,可采取其他方式、使设备的运行情况在掌控中。

(7)人员在钎测电极、处理料面、电石炉炉体正常巡检作业期间必须穿全套隔热服,确保自身安全。

5 上料

5.1危险描述

30000KVA的电石炉,(将原料通过长斜皮带设备输送至电石炉四楼,经环形加料机下至炉面)、上料人员与中控人员沟通不畅,如在操作过程出现故障未在检修期间未断电,中控人员私自启动动设备上料作业,或在不能及时排除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或违章操作,电石炉塌料烟气上窜等均会给现场操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造成伤害。

5.2造成的危害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与窒息

5.3防范措施

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操作人员对危险的认知度和白我防范能力;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认真落实起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前后应按提示警铃,加大对环形加料机、皮带机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相关的安全附件。不得带病作业,巡检人员在岗期间必须佩戴一氧化碳检测仪,有毒气体出现超标时,人员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6 料面处理

6.1危险描述

30000KVA电石炉属密闭型,在加料过程中容易出现加料不均现象、30000KVA电石炉受原料影响可能出现蓬料和料面结壳现象、要通过人工进行处理,在处理此问题过中。如出现组织不到位、误操作等因素,均会导致现场操作人员受到伤害。

6.2造成的危害

灼伤、物体打击

6.3防范措施

在处理30000 KVA电石炉料面前,应采用降负荷措,电石炉档位降至最低档,配电工通知巡检工将二楼人员撤离后,开始活动电极,净化工提升风机频率至15Hz以上,保证炉压为(-100Pa);确认炉压为最大负压后,按照自动炉门操作方法打开离净气烟道最远的炉门;炉门打开后由作业人员对炉内漏水进行检查,确认炉内没有漏水点后方可开始处理料面,处理料面时由车间值班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穿全套隔热服操作处理料面机器人,由另外一人进行开炉门及辅助拉线操作,其余无关人员在处理料面过程中不得进入黄线范围内,处理料面过程中,禁止进行其他无关作业。

结束语

认真落实双重预防机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岗位,确定不同的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推动由点及面,结合掌握的风险点、危险源情况,绘制各岗位整体区域“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全面建立安全标准化作业规范,从操作行为、现场管控、设备运行状态等方面逐一进行专项检查整治监督,努力打造“大数据、大支撑、大安全”的信息平台;健全完善决策支持系统,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实现行业风险防控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实现风险管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目标。

参考文献 :

[1]冯召海.电石炉岗位安全操作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