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心力衰竭吗?得了心力衰竭要注意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你认识心力衰竭吗?得了心力衰竭要注意哪些?

吴鹏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方面心脏结构以及不同功能性疾病引起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下降导致的一种综合症状。该疾病的关键诱因是感染,此外还有心脏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心律失常,而房颤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同时过度劳动或情绪太过激动等,也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二、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可引发心肌结构和功能产生变化,患者时常会出伴有平卧困难、胸腹水和浮肿等症状,心力衰竭临床分型按照发展速度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若依据发生部位来看,则分成左右心与全心衰竭,围绕症状来看往往涉及到无症状与充血性心衰。大部分老年人早期症状会呈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等情况,该疾病住院率高且生存率低,大家必须要认识到此疾病临床表现,并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预防及诊疗。

心力衰竭早期症状如下:1.运动后体力下降,晚间憋醒坐起后不良反应减轻;2.并没有感冒然而却存在心慌憋气等症状;3.严重呼吸困难,咳嗽时会有泡沫痰产生。

心力衰竭必须要落实好护理指导,积极配合进行药物治疗,患者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此外该疾病还会导致低血钾症等并发症,病患要承受足踝肿胀等病症引起的疼痛,这对其自身及家人生活质量将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对此当患者发生相应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去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三、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诊断

(一)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心肌外原因导致心力衰竭,在晚期时常会出现心肌损害,倘若心肌负荷较重,极容易产生心肌肥大,继发泵功能障碍。此外较为严重的心律失衡、心脏外的急性肾炎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病症,都会引发心力衰竭产生。而心力衰竭也会因过于劳累、心率不正常、治疗不恰当等多方面诱发因素影响。

(二)心力衰竭的检查

心力衰竭病理分期主要涉及到ABCD四期,病患往往会滞留在某阶段,无法实现可逆改善,这就应尽早对高危因素实施恰当诊治干预,降低有症状的临床心力衰竭。疾病诊断必须要重视是否有体循环淤血症状,入院后实施肝肾功能检查,围绕临床表现对心力衰竭等级实施判断。该疾病检测方式主要涉及到心电图、超声心电图以及X光等。

四、心力衰竭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

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亡因素,其是现阶段唯一发病率持续增长的心血管疾病,当前我国35~74岁中老年人大约有400万患有该疾病,死亡率接近40%。近些年各种原因的影响致使心力衰竭患病率明显升高,伴随医疗水平逐步提升,这部分患者生存率也得到一定提升。病患在心肌损伤后,将使得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组织器官出现障碍,发生外周水肿等情况。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生理功能不断削弱,时常会出现急性发作,使得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该疾病已变成现阶段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而使发病率逐渐降低,使自身生存期不断延长。

(一)生活中的保健

心力衰竭疾病护理应处在环境干净、空气新鲜的室内进行,并围绕患者真实情况利用恰当护理方法。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应及时借助其科学体位配合治疗,病症严重的患者需通过端坐位降低膈肌使得呼吸困难情况得到缓解。轻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做一些重体力劳动;中度患者需要经常到室外散步,做一些轻活动;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以免引起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

心力衰竭患者实际生活中要应重视饮食及保健,从饮食方面来讲,恰当控制水的用量,使钾的摄入保持平衡,减少摄入热能及蛋白质,增大碳水化合物的引入,以此实现电解质平衡。日常保健应为缓解胃肠道的压力,少食多餐,严格控制进食量,病症较轻的患者应还需限制体力劳动,而较重的患者要多加休息,心功能改善后开展恰当运动,时刻遵循医嘱服药,切勿任意变化药物用量及用法,若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病症,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

(二)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护理

当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时,第一要重视护理休息、降低劳累感染等诱因的产生,并注意改变以往饮食习惯,切勿摄入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食物,应时刻保持低钠盐、低热量、清淡饮食,摄入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对消化道产生负担,禁止暴饮暴食,防止加重心力衰竭。第二,应充分掌握常用药物毒副作用,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重视毒性反应,一旦发生恶心、呕吐、乏力等情况,需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第三,保持大便通畅,形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具有稳定情绪,切勿紧张激动。第四,按时进行自身监测,随时留意脉搏、血压、尿量等情况的变化,心力衰竭治疗并非短期内就能完成,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为此应按时到正规医院门诊接受检查,重视定时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尿素氮等,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并非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事实上其属于大部分类型心脏疾病的最终走向,譬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倘若不对这部分疾病进行第一时间治疗,或治疗不恰当效果不好,最终都会朝着心力衰竭发展。心力衰竭病患治疗必须要结合真实病情表现,借助恰当诊疗方案,可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治疗方法。现在心力衰竭病患的治疗主要涉及到吸氧镇静及应用强心药物,最常见的药物有ACE抑制剂、利尿剂等。中医特色技术在临床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等角度有着极为关键的积极影响,应用最为广泛的特色技术有针灸、刮痧及按摩等。心力衰竭属于中医较为有优势的病种,对中医特色技术使用较多,在心力衰竭预防治疗和养生保健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效果。心力衰竭患者实际生活中应利用中医整体疗法实施保健,其中包含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太极拳等。

总结心力衰竭是因各方面因素导致的心功能下降,左右心衰症状有着一定差异性。然而,临床上患者大部分是两边症状都存在,特别是病情较危急时,应围绕不同病因实施不同治疗方法,以此实现对症下药,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