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策略

黄泽柳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近些年,国家大力倡导创建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创建引入“五位一体”之中。文章基于十九大会议精神强调的生态文明发展引出的当前世界和国家生态文明创建背景,提出生态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策略。由转换城乡规划观念、产业结构调节与完善城乡空间构造等方面展开分析,探究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源供不应求、人口过剩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很多城市的运作模式投入成本很高,但是效率却非常低,这不仅会导致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严重打击和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使我国城乡规划同时具有实质性和完善性,就要在规划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此外,还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积极落实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使我国生态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

1生态文明的含义

文明,是历史的沉淀,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适合人类精神追求、可以被大部分人类认可以及接受的一种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而当在它前面加上生态两个字,就成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和阶段,是人类为了取个更好的物质、精神目标,而遵守的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总和。其总之就是实现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生态文明更多的是说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们为了保护环境,和建立更加美好家园,以及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会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取得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和状态。

2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乡生态现状

2.1生态自然问题

近些年,为加速经济发展速度,城乡规划往往忽略了生态问题的严峻性,而且在城市化建设与转型阶段,不惜以污染生态自然为代价来开展城市建设。所以,针对我国社会情况来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结果,除经济迅速发展,整体国力提高与转型传统社会模式之外,更多的就是破坏生态自然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矛盾,我国目前的生态现状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峻及资源短缺。

2.2资源匮乏

我国是人口稠密的国家,土地少、人口多使资源供应问题逐渐显现。对于土地资源的运用,应着重考量农业占地的比率,不合理的土地资源使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对于水资源问题,虽然我国的含水总量较大,但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未能及早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导致我国的淡水资源受到影响,可供人使用的淡水资源较为紧缺。实践证明,城乡规划的推进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科学的城乡规划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对生态资源的耗损程度加深,城乡交通环境出现拥挤、堵塞问题,一系列的影响表明目前的生态环境急需治理从城乡规划开始便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2.3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其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有太湖的“蓝藻爆发”、松花江的环境污染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大小河涌水质污染严重,酸雨形成的频率很高,酸性程度也很高,灰霾天气经常出现,某些月份甚至一半以上是灰霾天;而西部地区则由于生态脆弱,环境容量相对较小,对外界扰动的承受能力差,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的环境污染已对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构成了严峻威胁。

在环境污染源中,交通污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大幅度增加,全国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巨大,城市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超过公交车,快速增加的汽车保有量不但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加剧了能源消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调控策略

3.1产业结构调控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使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能够尽量的减少,从而使生态环境受到最小影响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地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同时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还要坚持绿色环保,从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产业结构以及空间格局能够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原则。此外,绿色生产方式也要加快推进和实施,从而使城市的发展能够以科技为主导,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并将传统的产业向生态化方向推进,具体来说就是在传统产业中应用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从而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利用节约环保意识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可以绿色安全的开发各种资源。最后要将新兴产业向高端化方向推进,使其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的转化运用能够得到强化,最终使其引领带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2加强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力度

对于因为区域内各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做的就是加强建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力度,同时,要加强推广工作,让各个部门都意识到城乡规划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细化,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具体的问题分配到具体的部门,使各个部门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避免因为责任、问题不明,而造成被搁置和推卸责任。

3.3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因为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所以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上应该尽量遵循适度紧凑的原则,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另外城市空间的结构规划要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以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结构进行优化,最好城市的污染处理系统以及清洁方案,比如对于城市的污水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处理,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实现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表明了在城乡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因此可以采用设置空间区分线的方式,来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中比较脆弱的敏感区。同时在城乡规划各个设计方案的编制上,要都以实现城乡规划生态化、绿色化、以及适宜人类居住为原则,为人类提供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3.4强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基础设施具有生态属性,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与构建阶段,应着重强化其生态属性,最大化降低城市化水准的提升与地区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协同进行,城市的生态污染整治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紧密联系,这说明城市的基础设施不仅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份城市名片。

结语

自然生态逐渐恶化,不只是我国正面临这种问题,其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因为生态被破坏引起的南北极冰雪融化,全球升温现象不能忽略。所以,为全面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必要严格保护自然环境。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对环境有较大污染,且诸多部门对此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城乡规划中,需要对生态环保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让人类自觉地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陈仪.试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J].城市建筑,2017(9):18-18.

[2]彭文英,戴劲.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乡生态关系探析[J].生态经济(文版),2015,v.31;No.296(8):173-177.

[3]张江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分析[J].科技风,2017(13):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