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刘向霞  廖余红

荣昌区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重庆  402460 

摘要目的探究将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施于脑出血术后患者之疗效。 方法抽选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比较功能恢复和并发症。 结果研究组功能恢复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术后患者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功能恢复;并发症

前言:脑出血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颅脑内血管破裂、出血,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造成血管病变是最主要的致病因[1]。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症状,但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神经、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并存在一定偏瘫风险。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康复护理模式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脑出血患者开展研究,以自愿原则划分组别:参照组(n=30)、研究组(n=30)。参照组:男性/女性=18:12;年龄44~58(均龄49.35±3.33)岁。研究组:参照组:男性/女性=17:13;年龄45~59(均龄49.37±3.35)岁。经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具较高可比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保持病房卫生,给病房消毒;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给患者合理安排膳食。

研究组:给予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①视觉刺激。在距患者清晰可见物20厘米处悬挂黑白两色卡片、黄色小球,护理人员移动卡片、小球,患者跟随卡片和小球向上、下、左、右移动视线,每次训练6分钟,训练结束后休息4分钟,然后在每天的早6点和晚10点,用手电筒光反复刺激患者瞳孔,每次照射4分钟,每天照射4次。②听觉刺激。根据患者喜好为其挑选4支乐曲,将乐曲音量调整到20~30分贝后,给患者戴上耳机收听乐曲,每次收听12分钟,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反复收听3次,每次9分钟。同时护理人员要一边给患者清洁口腔、擦拭身体、注射药物、监测体征,一边与患者交流脑出血相关知识。③语言刺激。指导患者以最大幅度伸展舌头,保持4秒后收回,用舌尖轻触脸颊内部;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吸吮、深呼吸训练;让患者读出图片上笔画简单的汉字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读字时唇齿、舌的位置及嘴型进行观察和纠正,读字熟练后,可过渡到词、短语、句子。④运动刺激。手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被动功能训练,训练部位从下至上依次为趾关节、踝关节、下肢、膝关节、髋关节、指关节、腕肘关节、肩关节(每次25~30分钟,每天2~3次)。待肌肉功能和运动耐力逐渐恢复后进行创伤桥式运动。脚心贴于床铺,膝关节弯曲90度,小腿垂直于床铺,收紧臀部和腹部肌肉,离开床铺15~20厘米,保持8~10秒后慢慢回落,同时臀部和腹部肌肉放松(每组15次,每天3~4组)。

1.3观察指标及标准判定

1.3.1功能恢复

用CRS-R(昏迷恢复量表)从视觉、听觉、言语、交流、运动、觉醒水平6个维度测评患者,满分23分,分数越高,表明恢复越好。

1.3.2并发症

从4个维度(肺部感染、呛咳、跌倒、静脉血栓形成)测评两组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呛咳+跌倒+静脉血栓形成)例数/30×100%。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资料t检验、x2检验,对应表示(±s)、(n,%)。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软件SPSS25.0为工具。

2结果

2.1功能恢复

研究组护理后的CRS-R评分较参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表1 两组CRS-R评分对比[(±s),分]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n=30)

12.53±1.25

16.51±1.25

研究组(n=30)

12.51±1.27

18.33±1.27

t

5.594

P

0.001

2.2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肺部感染

呛咳

跌倒

静脉血栓形成

总发生率

参照组

30

1(3.33)

1(3.33)

1(3.33)

1(3.33)

4(13.33)

研究组

30

0

0

0

0

0(0.00)

x2

4.286

P

0.038

3讨论

经济发展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作息习惯和膳食结构,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逐年递增[2]。脑出血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极高,患者术后会出现肢体、神经、语言等功能障碍及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生存质量。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各部分机体进行视、听、触等刺激,使患者恢复意识,临床效果十分理想[3-4]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CRS-R评分更高,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通过追踪色彩鲜明的卡片和小球可促进视觉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视觉模糊情况;患者收听音量适中的乐曲,可激发颞叶区及皮层、海马、下丘脑等声学感知器官,以及周围镜像神经元系统,使情感处理、感觉认知运动、躯体运动调节等功能得到恢复,更好地接收外界声音,并做出反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舌、咽部训练,可提升咽部冲动信号的反应能力,进而提高舌咽肌群的协调性以及进食时吞咽功能的灵敏性,减少呛咳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摄入更多营养,提高免疫力;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四肢及各关节锻炼,可促进外周静脉血液流通,改善肢体知觉功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总之,将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使机体功能更好地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剑,付成沙.MRI-DWI联合SWI序列对老年脑出血的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09):2076-2079.

[2]黄燕芳,张燕,吴梦珏.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8):86-89.

[3]李秀银,姚小芳. 感知觉促进在高危儿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2021,10(12):192.

[4]李惠平,杜雅明,卢鸿基,等.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J]. 广东医学,2023,44(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