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宝宝肠胃究竟如何调理!?

/ 2

科普!宝宝肠胃究竟如何调理!?

                          钟毓佳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钦州 535099

小儿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十分常见,这是由于宝宝的肠胃功能发育尚不完全所致。而且,宝宝正处于各方面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的时期,对于能量及营养的需求量也较大,但是其消化及吸收功能较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或是消化紊乱的情况。因此应该细心调理宝宝的肠胃,才能让宝宝更茁壮、健康的成长。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宝宝肠胃调理的知识。

1、宝宝肠胃功能不好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①大便中或是呕吐物中有不消化物,气味较臭。

②宝宝食欲不振,饮食量照平常明显下降,日常喜欢吃的食物也无法引起宝宝的兴趣。

③睡眠不安稳,睡觉时眼睛漏缝儿,或是喜欢趴着睡,或者睡觉时磨牙或咬牙。

④舌苔白、厚,闻其口气有酸腐的味道,还有的宝宝表现为地图舌。⑤腹痛或腹胀。

⑥面色发黄、眼白部分有蓝斑、手脚心发热、精神状态萎靡、易怒、好哭闹。⑦鼻翼两侧以及口唇周围颜色隐隐发青,头发形如麦穗。

⑧皮肤干燥、粗糙、黯淡、有皱纹、有色素沉积或是有斑疹,中医认为小儿慢性湿疹是脾胃不和的外在表现之一。

如果宝宝出现了上述症状时,家长们就应该注意宝宝肠胃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2、宝宝肠胃不好时应如何调理?

从生活及饮食方面

宝宝的饮食完全依赖于家长,如果家长们不了解宝宝的肠胃特点,喂养不当则会宝宝的肠胃造成较大影响。要想调理宝宝的肠胃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喂奶时要适量,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多喝奶好呀,喝奶多才会更健康,其实不然,喝奶过量也会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在喂奶时在参考正常标准量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宝宝的个体情况为其适当增减喂奶量。

②科学添加辅食,要根据宝宝的月龄循序渐进的添加辅食,从纯母乳或奶粉喂养逐渐过度到半流质食物喂养和固体食物喂养。刚开始添加辅助食时一定要注意制作的要软烂,避免宝宝消化不良。

③不要给宝宝吃零食,而且也不要喂宝宝喝含糖饮料,尤其是在进餐前半小时更不应该吃零食、喝饮料,避免造成宝宝不肯好好进餐,也不可以喂宝宝吃冷饮。

④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注意不可以冷热食物夹杂着进食,比如在进餐时喝冷饮。

⑤在宝宝生病时不要迫不及待的为宝宝进补,中医中有一个词叫做虚不受补,在宝宝生病时身体最为虚弱,这个时进补往往会增加肠胃负担,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加重。

⑥养成宝宝定时、定量进餐的好习惯,还应该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餐原则,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宝宝边玩儿边吃饭,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⑦注意食物安全问题,预防病从口入,比如水果一定要反复清洗后再让宝宝吃,餐具也应该定期消毒。

调理肠胃的食疗方法

药补不如食补,一些食疗方法有较好的调理宝宝脾胃的作用,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①如果宝宝吃多了或是吃的过杂引起消化不良时,除了要及时吃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药物以外,还可以煮一些薏仁水给宝宝喝,薏仁健脾、利湿,具有较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而且也能给宝宝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此外,还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大米汤。

②糖炒山楂,先取红量适量用小火炒化后加入适量水,并放入3-5枚去核的山楂片继续炒,直到闻到酸甜的味道以后就可以,在餐后让宝宝服用可以改善因吃肉过多所引起的积食。

③白萝卜汤,取白萝卜半个切成片后加水煮半小时,让宝宝喝汤、吃萝卜,可起到健胃之功效,而且此汤还有开胸顺气之功效,可改善消化不良所致的腹胀。  

④山药粥,取山药、大米各100克,大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加适量水共同煮成山药粥,可加少许白糖调味,山药可健脾胃、滋阴养液,对于肠胃功能不好、食欲不振、消瘦、经常腹泻的宝宝大有益处。

④南瓜粥,将南瓜去皮洗净后切成小块,加适量大米共同煮成粥;还可以用料理机将其制作成米糊更加方便宝宝食用。

中医调理宝宝肠胃功能的方法

捏脊法

又称作捏积法,通过捏拿宝宝的脊背来促进宝宝的气血运行,调动阳气、治疗疾病的目的。此方法对于改善小儿消化不良、厌食、腹泻以及脾胃不和、情绪急躁等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如此,常为宝宝捏脊还可以使宝宝精神充足、有助于促进宝宝智力发育;捏脊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准备工作,首先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关门窗,避免宝宝着凉;让宝宝取俯卧位(趴在床上)或是半俯卧位,使其后背部皮肤保持舒展状态,家长站在宝宝足侧,先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从宝宝的背部自上至下的轻轻按摩2-3遍,让宝宝的肌肉放松、气血流通。

②基本手势,家长两手保持空拳状,除大拇指以外,其他4指自然弯曲。

③操作方法,双手捏住长强穴处皮肤(位于尾椎及肛门之间),稍稍提起皮肤,自长强穴开始向上一点一点的捏起、放下宝宝脊背皮肤,直至颈部大椎穴处结束,再返回至长强穴处重新操作,如此反复3-5次。

捏脊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宝宝,一般情况下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捏脊1次即可。在早晨或是上午操作效果更好,要注意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操作,避免引起宝宝不适。还要注意的是应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如果室内温度过低时不宜进行捏脊,避免造成宝宝着凉感冒。如果宝宝后背皮肤有破损,或是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发充不全、心脏病的宝宝都不适合捏脊。

揉腹法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将其肚子露出来,不用将衣服拉的太往上,避免宝宝着凉,将双手搓热后放在宝宝的肚子上,以顺时针的方向为宝宝揉肚子,每次揉1-3分钟即可。然后用双手拇指依次对上脘穴、中脘穴和下脘穴进行按揉,这三个穴位都位于任脉,上脘穴位于脐部正中上五寸处,此穴位具有健脾、和胃、降逆、利水的作用;中脘穴位于脐部正中上四寸处,此穴位具有舒肝、养胃、消食、导滞之功效;下脘穴位中脐部正中上两寸处,此穴位具有改善腹痛、腹痛及呃逆的作用。分别对这三个穴位以顺时针的方向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3分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肠胃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宝宝多活动,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强宝宝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