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都有哪几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小儿急腹症都有哪几种

唐会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616650

急腹症是幼儿的常见病,小儿急腹症俗称“肚子疼”,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捂着肚子喊“疼”,一定会非常着急、担心。从严格的医学意义上来说,小儿急腹症并不是一种正式的疾病,而是多种腹部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小儿急腹症分好几种,它们具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向各位育有子女的读者朋友介绍这方面的临床知识。

一、小儿肠梗阻

小儿肠梗阻是指小宝宝的肠道发生了阻塞,导致食物、液体和气体不能正常通过肠道。肠梗阻可以发生在小儿的任何部位,包括小肠、大肠,或者同时发生小肠、大肠。新生儿、婴儿易发生小儿肠梗阻。先天性肠道异常、肠扭转、肠狭窄等多种原因均可能引起小儿肠梗阻。小儿肠梗阻发作后,患儿出现呕吐、腹胀、便秘、腹痛等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腹腔感染,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患儿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儿需要进行恢复性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等。

二、小儿肠套迭

小儿肠套迭是指小儿的肠道发生了套叠,即肠道的一部分被另一部分套进去,导致肠道阻塞。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小儿的肠道发育不完全或者存在其他异常情况时。6个月的婴儿至3岁的幼儿,易发生小儿肠套迭。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小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发生异常。至于肠套迭的具体原因,目前医学界仍未能完全查明。有些研究认为,肠道内的炎症、感染有可能导致肠道壁肿胀,从而引发肠套迭。

小儿肠套迭发生后,患儿常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便血等临床表现。腹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并且呈阵发性,疼痛会引起孩子的哭闹和不安。由于肠道阻塞导致胃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患儿易出现呕吐。由于肠道套迭导致肠道黏膜损伤,患儿可能发生便血。如果不及时治疗,肠套迭可能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肠坏死是指肠道组织因缺血而坏死,穿孔是指肠道壁破裂,导致肠内容物外溢。

治疗小儿肠套迭,也要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解除肠套迭,恢复肠道通畅。手术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在手术后,医生给予孩子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三、小儿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是指小儿阑尾发生了炎症,通常是由于阑尾腔内的细菌感染引起的。阑尾是盲端结肠的一部分,食物残渣、粪石、寄生虫阻塞阑尾,可导致阑尾管腔内黏液积聚,造成阑尾管腔内压力上升,并诱发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反应。5岁以上的孩子易发生小儿阑尾炎。小儿阑尾炎发生后,患儿腹部出现明显的反跳痛。反跳痛是指在轻轻按压腹部,然后突然松手时患儿出现明显的疼痛感。阑尾炎的疼痛点通常位于右下腹部,且保持不变。患儿还会出现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低热、发热、腹泻、便秘等症状。

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腹腔感染。阑尾穿孔是阑尾炎的严重并发症,阑尾穿孔发生时,阑尾内的细菌和炎症物质会进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可能导致腹腔脓肿的形成,甚至导致全身性感染引起腹膜炎或败血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小儿阑尾炎确诊后,必须立即通过手术,切除患儿的阑尾。

小儿阑尾炎手术,过去多采用开腹手术,现在常使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只须在患儿身上制造三、四个较小的切口,再建立气腹,便可顺利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较小,患儿预后良好。

四、小儿肠痉挛

小儿肠痉挛是指小儿的肠道发生了痉挛,即肠道的平滑肌异常收缩。肠道平滑肌组织通过蠕动,推动食物通过消化道。肠道平滑肌发生异常收缩,可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小儿肠痉挛通常是肠道神经调节异常引起的,小儿肠痉挛发生后,患儿出现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2岁以下的幼儿易发生小儿肠痉挛。

小儿肠痉挛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的区别在于:该病症状的持续时间较短,并且没有明显的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发热等症状。小儿肠痉挛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腹痛,伴有腹部胀气和腹泻。

在治疗小儿肠痉挛时,可以使用一些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以对患儿使用改善肠道功能的药物,如丙吡胺和山莨菪碱。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肠道平滑肌的痉挛,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腹痛和腹泻症状。

五、小儿坎顿

小儿坎顿疝是指小儿的腹腔内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腹壁的缺陷突出到腹股沟区域。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或者存在腹壁缺陷引起的,小儿坎顿疝发生后,患儿出现腹股沟突出、肿块等症状。

新生儿和婴儿易发生小儿坎顿疝,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治疗小儿坎顿疝,需要进行手术。

六、小儿腹膜炎

小儿腹膜炎是指小儿腹腔内的腹膜发生了炎症,通常是由于腹腔内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是覆盖在腹腔内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膜,当腹膜发炎时,会出现腹痛、发热、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儿腹膜炎好发年龄段通常是5岁以上,小儿腹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腹腔感染扩散等。治疗方式通常是抗生素治疗。

七、小儿肠炎

小儿肠炎是指小儿的肠道发生炎症,小儿肠炎通常是由于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炎可以导致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小儿肠炎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内会有所缓解或恢复。而其他急腹症如阑尾炎、肠梗阻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小儿肠炎发生后,患儿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程度较轻,而其他急腹症常伴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小儿肠炎常伴有发热,但患儿一般体温不会过高,通常在38℃以下。而其他急腹症如阑尾炎等常伴有较高的发热。小儿肠炎发生抂,患儿常发生腹泻,排出水样便或黏液样的大便。

治疗小儿肠炎,需要为孩子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在腹泻期间,患儿不能再食用米饭,要换成米汤、面汤等流质饮食。大多数小儿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小儿肠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可以遵医嘱为患儿使用止泻药物。

以上是小儿急腹症的小常识,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认识、了解小儿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