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敏

云南新昆华医院 神经内科 云南昆明650301

摘要 目的 探究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境状态量表(POMS)消极和积极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至负重站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能改善患者心境状态,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应用效果

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高达200万例,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病情进展得到有效抑制,但部分遗留肢体障碍,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丧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对患者锻炼依从性、神经功能恢复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引发家庭矛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2]。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价值的一种回归,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护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相契合。其通过富含正能量的言辞来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予其释放压力的正确方法,能有效帮助患者疏解内心负性情绪[3]。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通过收集、分析及评估患者基础资料,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康复锻炼方案,并根据患者恢复效果提高康复锻炼目标来逐步开展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从而有效缩短康复时间[4]。本研究将上述两种干预方式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护理中,探讨其对患者心境状态和康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2~78岁,平均(65.68±6.53)岁;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3~79岁,平均(64.36±7.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成像、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②伴有肢体功能障碍;③沟通功能良好,能够配合完成康复锻炼;④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伴有严重的腹腔黏连、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病史、认知障碍及无法配合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积极心理干预:①通过“一对一”沟通模式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疑虑及痛楚等,评估其心理状态,同时积极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其释放内心负性情绪,激励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②传授正确释放压力的方式: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的悲观情绪,使其内心负能量得到释放,同时组织病友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成功经验。③护理人员在通过图片、健康手册及视频等进行健康宣教时将积极心理干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不断提升患者正能量。(2)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①认知行为干预:向患者耐心讲解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及认知程度,使其进一步了解积极配合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如何应对自身负性情绪,同时介绍循序渐进性康复锻炼计划的流程及康复目标。②肢体功能训练:给予患者电疗、推拿按摩,防止其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肌肉萎缩。根据患者机体恢复状况给予适量肌力训练,协助其进行背伸跖屈及环转足趾屈伸,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协助患者对患肢进行被动式屈膝运动。待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后,可进行适当平衡、拟步态训练,激励患者进行不负重练习,增加直腿抬高训练及站立位平衡训练。

1.3 观察指标

(1)心境状态。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 POMS)评估患者的心境状态,量表包括压抑、疲倦、愤怒、紧张、慌乱、精力、自尊感7个维度,每个条目 0~4 分,5个消极维度评分越低表示心理越健康,2个积极维度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2)康复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至负重站立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消极和积极维度评分(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消极和积极维度评分比较

组别

消极维度评分

积极维度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60)

84.56±3.63

72.83±3.50

13.64±2.57

16.55±3.16

观察组(n=60)

85.13±1.17

61.42±0.76

13.38±2.81

19.13±2.95

t值

-1.158

24.677

0.529

-4.623

p值

0.249

<0.001

0.598

<0.00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P<0.05,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

组别

住院时间

至负重站立时间

对照组(n=60)

12.64±2.57

18.32±2.15

观察组(n=60)

8.38±1.45

13.76±1.24

t值

9.293

14.231

p值

<0.001

<0.001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高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症之一。脑卒中发病后患者躯体变化导致患者心理不平衡,难以接受现实。治疗中对患者心理变化忽视及不能很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容易让患者感到失望、无助,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研究利用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境状态量表(POMS)消极和积极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至负重站立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干预结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能够改善其心境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珍凤,胡琼丹,陈霞,等.基于信息化延续护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39(3): 296-300.

[2]牟杨,邓北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安徽医药,2018,22(11): 2127-2129.

[3]张诗毅,陈伟菊.积极心理学在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3):2023-2026.

[4]聂枫.微创钢板固定技术联合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7,38(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