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

王启波

前进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的相关内容,旨在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把控好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并加强对水稻种植的管理,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需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科学种植水稻,做好肥水管理工作,重视病虫害防治,以促进水稻种植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水稻种植产量,保障水稻种植质量,从而推动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后期;田间管理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稻种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产量关系着我国粮食产量,水稻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水稻种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水稻所需要的种植环境有所不同,为使水稻产量增多,水稻籽粒更加饱满,则需要不断地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加强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有利于提升水稻种植水平,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大力发展。

一、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一)优选水稻品种做好整地工作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优选水稻品种。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需要综合考虑种植环境、气候条件和水稻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所选择的水稻品种应当具有高产量和优质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如若是高海拔区域,可以选择早熟品种的水稻种子;如若是中低海拔区域,则可选择中晚熟品种的水稻种子。

在播种水稻的时候,要先做好整地工作。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可通过粗耕、细整等方式来改善土地状况,使之更适合水稻生长,满足水稻种植需求。完成整地之后可选择适宜的方式来进行播种,并控制好稻苗之间的种植距离,做好除草工作[1]

(二)科学播种有效处理种子

在进行水稻播种之前要先对水稻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播种,这是因为这一时间段的平均气温在十二摄氏度左右,适合水稻播种。所有水稻种子都要先消毒浸泡,做好催芽露白工作。可使用无纺布早育秧技术,这有利于降低水稻种植的病虫害发生概率,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重要保障。

播种水稻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同时要符合水稻品种特性,尽量使水稻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平稳度过稻穗分化期。处理种子的时候要先将水稻种子晒干,挑选优质种子进行消毒浸泡,浸泡时间一般在三十六小时左右。完成浸泡之后要对种子纪念性清洗,沥干水分后装入容器中。同时还要包衣处理种子,之后再进行播种。需根据水稻苗的大小来均匀播种,把控好水稻秧苗密度。播种前还应当先对种植区域进行灭虫工作,并使苗床土保持湿润,使用清水浇灌。先在床土上层播撒水稻种子,再利用木板将其压入土中,但要避免损伤种子,控制好力度。压入之后再于水稻种子上覆盖一层土,铲除周围杂草,以保证水稻种子营养充足。如若水稻种植区域的温度较低,那么要覆盖一层地膜,设置搭架后放置无纺布;如若温度较高,则可直接铺设无纺布,出苗后再揭开[2]

(三)重视育苗和移栽管理

为保障水稻种植质量,应当重视育苗和移栽管理。一方面,在制作苗床的时候要确保苗床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需要对苗床进行消毒、施肥处理,使苗床土壤保持松软,确保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符合水稻苗培育标准。在选择苗床地址的时候,尽量选择有机物涵盖丰富的土壤以及具有较好排水性能的床地。所处位置要有充足阳光、最好是背风区域,应当根据实际需求来规划床地面积。可选择天气较好的时间来碎土,控制好开厢宽度、高度,并于周围创建排水渠道,以便于实施有效的税源管理工作。播种前要保证苗床的肥力,可使用沼渣、过磷酸钙来对苗床进行培肥处理,把控好施加量。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配制覆盖土,做好施肥工作。

另一方面,要实施有效的苗床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把控好苗床的湿度、温度。当水稻秧苗出齐之后,要去除其上层薄膜,根据地区的实际温度来通风。播种完水稻种子后,直至出苗阶段都要确保土壤湿度达到种植标准要求,提供充足水分。当水稻秧苗已有两片叶之后,就无需再进行浇水,但要是底水不够则还需要适当补充水分;水稻秧苗有两至三片叶之后,还需要使苗床土保持湿润,避免缺水,防止水稻出现青枯病;水稻秧苗有三叶之后,浇水要视情况而定,移栽之前需要浇透水。除此之外,在管理苗床的时候还需要预防病害发生,可喷洒适宜的药剂来防范常见水稻病害的发生,同时还要将灭虫药剂添加至育肥土中,以防发生虫害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移栽管理工作。当水稻苗生长到五叶一心的时候,便可以开始移栽,水稻秧龄通常在一个月左右。插秧的时候稻田水位要合适,一般需要将水稻秧苗根部覆盖住。插秧之前要施加充足的底肥,可增添适量的化学肥料、生物有机肥。秧苗插入的时候,其根部应当深入土壤中,深度为两厘米,这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成活率。可采用宽窄行移栽方式,做好密植工作。

二、水稻种植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一)加强水肥管理

在水稻种植中后期,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在水稻分蘖期,可使用浅水浇灌法,将水深控制在三厘米左右,当目标穗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后,可排出稻田中的水分,然后晒田控制水稻秧苗,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水稻分化发育期,晾晒稻田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应保持稻田水分充足,以促进水稻生长;水稻抽穗扬花期,则要控制好水分,全天都要保持在深水阶段,这是因为此期间水稻的需水量非常大,水分不够会影响水稻生长;水稻孕穗期得到水位要达到七厘米深度,不可缺水,否则会影响颗粒的饱满性。当水稻温度在十九摄氏度以下时,则要进一步增加水位深度;水稻灌浆结实期间需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

在对水稻进行施肥管理的时候,需要先施足底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来施加适宜的肥料类型,把控好施肥量。比如说,在水稻秧苗移栽后,九小时左右需要追肥。

(二)茎叶管理

在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应当重视茎叶管理。水稻抽穗之后要保证其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以实现水稻高产。为避免水稻出现茎叶早衰问题,则需要加强对水稻叶片的保护,提升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予以水稻充足的氮元素,采用喷雾的方式来进行施肥[3]。同时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控制水稻田的干、湿状态,避免过早断水,否则不利于提升水稻结实率,一般在水稻收割前一周进行断水。

(三)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防治管理是水稻种植中后期田间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需要针对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来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比如说,为预防水稻出现立枯病,应当使用浓度为百分之三十的恶霉灵水剂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还可以使用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来拌种;为预防稻飞虱,则可以使用杀虫灯来进行诱杀,也可以使用百分之四十的乐果乳油来处理稻杆潜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先进种植技术作用,严格把控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田间管理工作,既要合理灌溉、施肥,又要加强茎叶管理,同时还需要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实现水稻种植高产目标,增加农户收入,推动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清江. 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探讨[J]. 种子科技,2023,41(08):66-68.

[2]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 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探析[J]. 智慧农业导刊,2021,1(17):39-41.

[3]刘玉江. 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 农民致富之友,2018,(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