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工程风险与分析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煤矿机电工程风险与分析方法

杨超

身份证号码:142423199005203617

摘要:煤矿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手工作业到先进技术应用的阶段,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具有明显的高适应性、大功率、大型化等优势,为煤矿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煤矿机电工程中,保持良好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益。本文分析了煤矿机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机电;风险;分析方法

引言

中国煤矿的发展依赖于机电技术的重要推动,机电工程在煤矿中的应用提高了产量和生产率,显著提高了自动化和综合机械化水平。现代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对煤矿的管理十分重要,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要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加强煤矿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煤矿工程项目中,机电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煤矿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工程对工程质量和设备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

1煤矿机电工程风险

1.1 煤矿机电人员问题

无论什么工程机械设备电器,最终的实施者都是各类操作人员。因此,人员问题是煤矿机电工程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矿山机电工程的成败。然而,煤矿机电人才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煤矿现场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机电设备的操作要求高于普通工程机电设备,相应的专业操作人员技术含量较低。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煤矿机电工程技术强,技术含量高,需要一批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煤矿工作的高风险和艰险性,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机电队伍的技术素质无法跟上煤矿发展的要求。

二是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机电操作人员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未能做好规范岗位和规范工作。还有机电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工作中麻痹大意,“三违”现象时有发生[1]。

三是机电人员的培训不到位,针对性不强,往往脱离实际,使其操作方法和技术水平不能及时提高,与时俱进。

1.2 机电设备存在许多隐患

机电设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使用的技术范围广泛,机电设备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隐患。

一是由于更换新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多煤矿难以承受,因此,煤矿内的机电设备普遍存在老化、老旧、过载等弊端,而且配套的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够健全。

二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不规范,日常维护不全面,定时和定期维护不及时不到位,不仅制约了生产能力,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未来维护的成本,而且在生产安全上埋下了很多隐患。

三是机电设备配件规格混杂,质量差。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设备配件标准和要求,又缺乏大型、有序的配件生产企业,使得机电设备配件的规格难以匹配,质量难以提高。

1.3机电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机电管理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是降低煤矿机电工程风险,实现机电工程安全实施的重要途径。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机电管理部门职能的缺失是造成矿山机电工程风险的重要原因。

一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矿企业的管理逐渐从传统的封闭、简单的生产型向现代的开放式生产经营型转变。在煤矿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机电工程管理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机电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缺乏系统的控制思维模式,无法实现动态监控和全面管理。

二是目前中国煤矿设立的机电管理部门普遍是双重的,即既承担生产职能,又承担管理职能。然而,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生产任务的压力下,部门往往只注重生产,而忽视了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是从整个煤矿企业的背景来看,机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机电管理部门往往被视为辅助生产区,管理职能被削弱,无形中成为机电管理部门职能发挥的障碍[2]。

2避免煤矿机电工程风险的方法分析

2.1提升煤矿机电人员整体水平

煤矿企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根本上对机电相关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首先要重视对机电设备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加大机电设备方面的相关投入,对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在积极引进的同时,要适当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待遇,从而达到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进行富有成效的培训,要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对机电设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视企业实际情况,尽量将相关考核内容与绩效制度挂钩,从而使机电设备相关人员充分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另外培训教育的内容也要结合煤矿工程的特点与实际案例,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易于接受。

2.2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针对机电设备本身所出现的风险隐患,同样要从几个方面对机电设备进行高效管理。首先,在煤矿机电设备进入现场以后,要预先编制出机电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配备专业人员专门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负责,并落实机电设备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其次要根据所制定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日常保养,杜绝机电设备带病上岗,对于发生问题的机电设备严禁其投入生产运营,同时做好相关的机电设备检查与保养的相关日志,对于需要维修的机电设备要严格统一其更换的零部件的规格,避免出现因机电设备的零部件不匹配的问题造成的机电设备风险隐患,最终通过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2.3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并同时结合现代化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机电设备工程管理规章制度。首先从企业管理决策层就要开始对煤矿机电设备加以足够的重视,配合各专业部门分别编制有针对性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并落实执行[3];其次要建立专职的机电设备管理队伍,使煤矿现场的机电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进行实时地监督,并做好相关记录,使得机电设备的管理岗位职能得到最大地发挥。

2.4引入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开始越来越广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中也应适当取其精华,将适用于煤矿现场机电设备特点的管理制度借鉴引用。精细化管理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所提倡的就是将煤矿现场机电设备从制度到设备再到人员将其分解成能够进行量化的细小分项,并对其进行逐一管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将机电设备的风险扑灭于其萌芽状态,从而使煤矿机电设备的风险降到最低直至避免其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现场机电设备工程的风险对于煤矿的作业安全与生产效率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煤矿机电设备传统管理方式的限制,使得煤矿机电设备存在着众多风险,这就要求机电设备管理与操作人员的思想必须打破传统工作思想的桎梏,在加强对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结合相应的先进管理方法,设立激励制度等多种举措:在设上制定严格的维护与保养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最后以完善的机电设备体制作为机电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工程全过程。通过上述这些方面的分析,从而有效避免煤矿机电设备所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喜银.浅析煤矿机电工程风险与分析方法[J].工业.2014,17(8):211-212.

[2]刘思超.关于煤矿机电工程风险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6,17(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