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设备维修与调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电气电子设备维修与调试分析

孙昊

身份证号码:220822199207010411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电子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生产质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电气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寿命过长、运行环境不佳等因素,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此时,需要专业人员来维修和调试电气和电子设备。电气电子设备的调试不仅是维修后的调试,而且是安装时的调试。本文的目的是分析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维护和调试。

关键词:电气电子设备;维修;调试

引言

电气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和调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对电气电子设备进行维修和调试,必须保证维修人员和调试人员的专业水平,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不仅电气电子设备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和调试,但也可能导致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其他故障。维护和调试工作是电气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电气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我们应该做好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电气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安全、顺利地运行。

1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维护和调试原则

为了避免在维修中走弯路,应遵循以下原则:

1.1设备前供电

设备的维护要从电源开始,电源是所有设备的能量来源。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证电源的正常运行。

1.2先外后内

所谓“外部”是指设备外部的组件,如面板、插件组件等;所谓“内”,就是设备的内部部分,也就是设备的“心脏”。之所以采用这种维护顺序,是因为外部故障容易发现和检查;另一方面,外接开关旋钮也是一个操作频繁的地方,是一个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如果设备可以通过外部检查进行维修,则无需打开设备,内部结构复杂,避免拆卸,缩短维修时间。

1.3 先静后动

“静态”指设备未通电检查;“动态”指设备通电检查。当然检查过程中,要“静”“动”结合。在检修不明故障的设备时,首先进行静态检查,这是每个修理者必须遵守的原则,可确保人机安全、防止故障扩大,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1.4 先易后难

先修复容易出现的故障,再修复其他故障。由于一个设备的元件数量众多,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导致其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遵循这一原则可大大提高检查速度。往往修理时间很长的设备,一般都是由很简单的故障引起的。

2 电气电子设备维修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 设备维修工作的存在感较低,维修人员水平不高

实际上,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从事电气电子设备维修的员工,都没有把设备维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目前,相关行业仍无法从整体角度建立系统的维修管理体系。电气电子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从事工作之前,未能够对所从事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提前熟悉,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达不到相关要求,缺乏工作责任感。现阶段,技术不断转型升级,电气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复杂多样,如果维修人员不能够及时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为自己进行充电,将会导致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很难正常进行下去。

2.2 维修技术没有得到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气电子设备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为了配合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发展,维修技术也应该进行优化和创新,但是就现实情况来说,当前的维修技术水平仍然在原有状态下停滞不前。维修过程中没有给工作人员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很有可能导致维修人员无法就设备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使得维修工作进展不顺利。

2.3 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为了确保电气电子设备维修人员能够遵守维修工作的相关程序和规定,相关部门需要提供维修管理制度,以规范和限制员工的操作行为。但是从目前来看,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造成执行过程中阻碍颇多。维修人员自身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过程中行为过于散漫,从而无法保证电气电子设备经过维修之后能够恢复正常,给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3 电气电子设备维修与调试对策

3.1 通电观察

在维护、通电和调试之前,必须对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电源和地线。此外,必须检查焊点是否有毛刺,以及设备是否正确连接。另外还要检查和清理印刷线路板,确保不会污染到板面,以及由此所导致出现的短路现象。对印刷线路板的牢靠与否进行检查,避免在维修调试过程中铜箔脱离线路板基的情况。当电路检查之后就需要检查供电电源。一般情况下,设备中的电源包括三部分,即整流和滤波以及稳压电路,由此向设备输送直流稳压电源。在维修调试前要将所有的电源都关闭,然后接入相应的模拟载荷,接着需要连通电源和电路,在确保供电电源输出电压以及电源极性满足设计的要求后,然后才与主电路相连接,最终完成连通调试。如果由电池来为电子设备供电,那么也需要对极性安装的正确与否进行检查,还要检查电池容量与设备需求是否匹配。当电路和电源检查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就具备了通电观察的基本条件。此时无需对数据进行测试,而是要观察电路板是否正常,比如是否会产生异味等,电路板是否出现发烫的问题等等,如果存在以上问题,就要断开电源,待处理好故障点之后再测量各个元器件等,从而为各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提供充分保障。

3.2 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

维修工作能够达到相关标准与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个阶段,各种新技术和新理论层出不穷。为了使电气电子设备的维修人员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及时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传授给维修人员,技术指导将帮助维修人员增强技能。同时,企业还需要做好人才计划。通过优化薪酬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电气电子设备维修工作,为企业的未来走向奠定坚实基础。此外,电气电子设备维修工作的优化并不只是技术人员自身的事情,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运用高超的管理手段,引导维修人员依据相关程序规定开展维修作业。

3.3 分析原因、检查压缩

根据掌握的故障现象,结合电路原理,综合分析故障原因,并运用维修原理和方法进行压缩验证。判断、压缩、验证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多次循环,最终才能找到故障点。压缩故障通常按照部、级、路、点的顺序来进行。部,就整套设备而言的;如液晶显示器就可分为电源部分、液晶屏部分、高压部分、MCU等部分;就常见的电源而言,又可以分为整流,滤波及控制部分;收音机可分为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辅助电路等。因此一定要根据故障现象,确定其所属的最大故障范围。级,一般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电路为一级。在确定故障部位是哪一部分后,要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发生在哪一级。路,一般可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或耦合电路,在确定故障级后,要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故障发生在哪一路上。点,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必须找出故障点。一级的故障点不外乎晶体管与阻容原件、导线、焊点、接插件和开关等。

3.4 提升维修工作的精准度

一般情况下,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维护只能在其无法正常工作时才能开始。为了优化维修质量,应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维修工作的准确性。此外,除故障后的维修外,当电气电子设备未发现安全隐患时,还应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对电气电子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扼杀安全隐患。在正式运行电气电子设备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各个零部件的性能正常。此外,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电气电子设备运行情况,还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就电气电子设备的运行,进行细节上面的优化改进。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生产过程中离不开机械化设备的生产劳作,而电气电子设备又是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做好电子设备的维修调试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维修人员共同努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电气电子设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降低成本支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唐东.电子设备的维修调试方法及其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8):79-80.

[2]荀月奎.电气电子设备维修与调试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5):60-62.

[3]郑磊青.关于建立全国电子设备维修服务系统的必要性[J].侨园,202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