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中职支教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数学游戏在中职支教教学中的应用

吴维扬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28

摘要: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期间,发现支教的职校学生有强烈学习意愿。结合学生特点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数学课堂游戏,让他们参与课堂,并实现数学学习由外部动机的必须学到自己愿意学,喜欢学的转变。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游戏,支教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中高职衔接越来越受重视,笔者支教的职高学生也渴望通过高考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本科继续深造。结合支教期间当地教学目标和学生状态,普通的教学方法不能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运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调动感官,让支教课堂充满活力并达到预期目标,是促使支教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重点问题。

一、支教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职校生数学学习不自信

支教地区大部分中职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家庭孩子较多,缺乏启蒙教育,艰苦的生活条件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由于数学基础薄弱,数学知识片面化,导致学习数学出现困难,长此以往出现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情绪。中考失利后来到职校,对自我评价过低,在学习上消极怠工,不能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体验,更加惧怕学习数学,遇到难的问题,还未思考先想放弃,认为自己只能学会简单知识。

  1. 教师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薄弱的数学基础使中职生的数学学习面临更大困难和压力。中职学校数学教师仍用传统的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堂课的教学方式,依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必然不能吸引中职生注意力,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效果欠佳。

课堂要有效率,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针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中职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

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教育的引导者,指导者,而不是中心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中职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动性。

3.教学方式单一

学校在国家扶持下已有较完善的教学配套设备设施,用多媒体教学,既要丰富的教学素材资源,还要老师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制作多媒体课件,会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部分信息化教学需要学生用手机配合,有的中职生没有手机,不能保证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在线信息交互。现代化教学装备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结合支教学校学生特点,设计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游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调动学习兴致以及想要参与课堂的意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老师加以表扬,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差异性,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游戏、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提高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数学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刚升入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小学、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面对新的数学知识多数中职生有畏难情绪,厌恶甚至放弃学习数学。但如果中职生能发现数学好玩的地方,设计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活动,让学习变得有趣,将大任务分解为小块,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完成任务,就能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并获得成功感。

1.扑克牌中的数学游戏

扑克牌是常见的纸牌类游戏道具,课堂使用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好奇、愉悦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发散思维。准备两副扑克牌共108张,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27张牌,每人至少有2张牌。在集合、不等式章节使用扑克牌提高学习趣味性,增强互动。

(1)集合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习集合概念的知识后,每个小组成员自愿拿牌出来放在一起,小组间互相点评能否构成集合,一组4个不同花色牌中有重复数字3故不能构成集合。加深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在讲解集合关系时,要求后一组比前一组多选一张牌,观察不同小组间牌面数字关系,有无相同数字,感受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第一行梅花2,第二行方片2与4,第三行梅花2、4和8,观察发现第二行数字包含第一行数字2,第三行数字包含第二行数字2,4。

集合的运算也可以用出牌解决。使用扑克牌激励上课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2)实数的大小

在讲授比较两实数大小时,可以在小组之间派代表抽一张牌互相比较大小。如果抽出牌不看数字,分别用代替,由老师告知两组牌之间的差值,即作差法比较大小。

2.拼图游戏

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时需要有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基础,但是由于初中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未能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从二次函数讲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再到一元二次不等式,增加了数学知识学习量,加重学生现阶段数学学习负担。

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需要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教师可以先打印一些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纸上,比如:开口向上的函数

和开口向下的函数,打印4份后把图片拆成部分,将它们掩盖或翻面。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将纸片翻过来并尝试将每对函数图像配对,在限定的时间内配对成功且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图3所示开口向上的函数都经过坐标原点(0,0),但是顶点不同,要拼出函数图像还需要判断顶点位置。

还可以观察配对函数的特点,二次项系数时图像的开口方向,及图像上点的纵坐标对应的的取值范围。

3.角色扮演

在讲授函数单元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可以扮演一个函数的角色,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让学生在讲台展示自己代表函数的特点和性质。如一次函数可以用直线的形式表示,表现出恒定的增长率;二次函数可以用二次曲线的形式展示,表现出顶点和对称轴等特征。通过表演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以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组学生可以输入数字,由代表函数的同学模拟函数的运算过程计算输出结果。并互相交流,看看每个函数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函数的特征。

4.剪纸游戏

为了更好理解三角函数中角度概念,可以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好直角坐标系,然后在坐标原点位置用图钉固定两个长条形纸板,充当角的两边,旋转纸板使其呈现出不同角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角度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

在讲解度数和弧度制转换时,也可以让学生剪一个圆形,并为它制作一个刻度盘,然后在刻度盘上标出不同角度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角度的单位转换。

通过制作剪纸来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也是很好的数学游戏。例如制作正弦函数图像,可以让学生先制作一个坐标系,用黄色的剪纸表示横轴,用红色的剪纸表示纵轴。学生可以将不同长度的纸片组合成波形,然后将它们贴在坐标系上,形成正弦函数的图像,加深了解三角函数图像的形状和特点。

三角函数剪纸游戏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加深对三角函数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三、结语

在中职支教教学上设计数学游戏,不仅活跃气氛也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思考和计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分小组合作互相激励也锻炼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明新.农村支教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论坛,2019(47):008.

[2]彭迷娜,孙露.数学游戏在小学支教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育,2021(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