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过程当中实施循证护理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4
/ 2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过程当中实施循证护理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田琴芹  彭朦  李香艳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心血管内科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科护理带教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同期在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人数共计64名,对于常规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结果常规组理论成绩为76.32±1.23,实际操作成绩为75.64±2.13。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5.44±2.10,实际操作成绩为84.63±2.14,观察组实际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在心血管科护理带教中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整体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循证护理教学 带教

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在根据循证护理基础上,由带教老师对学生通过进行循证方法的应用而取得的科研结论,并根据该证据实施护理对策的教学方法。心内科患者较多,且病情相对严重,护理需求较大。临床护理教学作为医学专业、护理专业所必需的要经历的阶段,通过开展相关护理教学,在传统传、帮、带的基础上更新教学模式,采用循证护理教学随后进行探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同期在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人数共计64名,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比较效果。常规组中共计男性、女性各8名、24名,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各计7名、25名。对于心血管科护理带教老师纳入标准:第一,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应保证在6年以上。第二,具有带教经验。第三,本科学历。心血管科带教老师共8人,1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高年资护师。通过对两组心血管科实习护生进行资料比较,差异不大。

1.2方法

对于常规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即为传统的一带多方式带教。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首先以创新方式进行带教,并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等相关差异,并保证整体融洽,同时增进师生了解[2]。第一周,根据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查阅等方式寻找相关证据,以此获取循证支持,通过鼓励,引导护生搜索文献、查阅相关内容,实践循证护理概念。加强护生对心血管科常见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应确定带教团队的队名、口号,并选择合适的实习模式,并选择实习内容学习。对于第二周来说,护理人员应知晓带教老师的特点以及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随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第三周,应针对科室的理论、技术等了解自己的实习内容做好归纳工作,制定相关方案。对于护理实习生来说,通过进行阶段培训,联合情景模拟,随后进行综合实践。对于这些课程来说,由团队内人员进行角色扮演,随后进行急症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做好相关辅导工作。除此之外,团队内的带教老师对观察组学生进行培训。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学生组织一个临床护理教学小组进行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专题的讲座,对临床护理教案的写作、临床护理实习计划的制定进行讲解;对临床护理教育理论知识的进行授课;与护理实习生进行护理技巧的沟通;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临床示范、查房示范,然后让实习生进行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计划[3]。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定期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护理基础技能,教学质量,护理基础知识的考察;组织护理学习生作为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作为学生进行讲座。通过讲座和考察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临床学习计划。

1.3观察指标

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实习生的查房,包括护理基础技能操作,护理基础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常规组理论成绩为76.32±1.23,实际操作成绩为75.64±2.13。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5.44±2.10,实际操作成绩为84.63±2.14。

表1  常规组和观察组学生成绩分析对比

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

实际操作

常规组

32

      76.32±1.23

     75.64±2.13

观察组

32

      85.44±2.10

     84.63±2.14

2.2通过对常规组和观察组学生满意度分析,其中观察组学生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

表2  常规组和观察组学生满意度分析[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常规组

32

    12(37.5)

18(56.25)

2(6.25)

观察组

32

    20(62.5)

11(37.38)

1(3.12)

3.讨论

临床实习是临床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医学专业学生毕业的重要考察标准。循证护理教学通过将综合培训方法进行融入,可有效帮助护士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并有效加强护理人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可最大程度上解决临床与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同时以团队为模式,主要以促进成员间良性竞争为主,同时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全面掌握了解心血管科知识,从而更好的进行规范操作[4];建立健全规范的实习生带教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计划;对护理实习生进行严格的带教质量考核

[4]。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经过不同方式的1年时间带教授课,观察组的护理实习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操作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水平高。考核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理论成绩为76.32±1.23,实际操作成绩为75.64±2.13。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5.44±2.10,实际操作成绩为84.63±2.14。在团体活动的不断进行中,护生信心明显增强,同时彼此之间明显信任,同时工作态度等明显转变,在提升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能力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护生压力,效果明显[5]。综上所述,所以要对心血管科临床护理实习生进行责任化护理管理模式,提高实习生的带教掌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循证护理+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12):106+126.

[2]刘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过程当中实施循证护理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151-152+155.

[3]张珺,王波,李丹琳等.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5):117-121.

[4]谭晶晶,程丽楠,金英花.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生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38(03):207-209.

[5]高维杰,靳英辉,孙玫.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34):3179-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