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纪阳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电力分公司    029200

摘要: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相比,风能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给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针对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的可行性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风电场;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可行性

一、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特点

(一)风电场的优势

风电场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发电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风电场是一种清洁能源,不像传统电力系统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电力那样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由于风电利用的是天然风能,其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其次,风电场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由于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建设风电场的潜力很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发电。此外,风力发电机组的模块化设计使得风电场的安装和业务扩展相对简单,方便进行适应不同规模需求的扩大。第三,风电场的成本较低。在风电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情况下,其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风能是一种免费的资源,只需投资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和维护即可,相对来说更加经济实惠。

(二)传统电力系统的优势

传统电力系统是目前主流的电力供应方式,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传统电力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由于传统电力系统是基于可控能源的发电方式,其能够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传统电力系统采用的发电厂包括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这些能源具有稳定的供应,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用电需求。其次,传统电力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传统电力系统具有强大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调整电力输出。传统电力系统通过调度中心监控和管理电力供应,确保电力的稳定输出,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下的需求。最后,传统电力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调度性。传统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多样化,包括火力发电、水电和核能等多种能源。这种多样化的能源结构使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和需求进行灵活调节,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优化利用。

(三)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的可行性

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优势互补,它们在可再生能源和稳定供电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协调风电场和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方面,必须考虑到相互之间的特点和优势。首先,需要确保风电场和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平衡。由于风电场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其发电产量会有波动性。因此,在协调运行中,需要通过合理的调度和规划,确保风电场的波动性不会对传统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需要确保风电场的接入和融入传统电力系统。风电场的接入需要依据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调度,确保风电场的发电能够合理地注入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输电网络的扩建和升级,以提高风电场的接入能力和传输效率。最后,需要建立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配合机制。通过实时监测风电场发电情况和电力系统负荷需求,以及及时共享数据和信息,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协调和配合。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手段,引导风电场和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二、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挑战

(一)风电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

1.不稳定的发电量

风电场的发电量受风速的影响,随着风速的变化,风力发电量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这使得风电场的发电量无法像传统火力发电站一样保持稳定,给电网的负荷平衡带来了困难。在高风速情况下,风电场的发电量可能超出电网的负荷需求,而在低风速或风停的情况下,风电场的发电量可能无法满足电网的需求。这不稳定的发电量对于电网的运行和稳定供电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预测不确定性

由于风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因素,准确预测风电场的发电量也变得十分困难。虽然可以借助气象数据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实时监测来进行预测,但是由于气象预报的不确定性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响应时间等因素,预测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预测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带来了挑战。如果预测错误,电网可能会面临供电过剩或供电不足的风险,影响到用户的供电质量。

(二)输电和储能技术需求

1.远距离输电

由于风资源分布不均匀,优质的风资源通常位于偏远地区。因此,输送风电需要通过远距离的输电线路。然而,远距离输电会面临电力损耗和线路容量限制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降低输电损耗并提高输电线路的容量。

2.大规模储能设施

为了弥补风电波动性带来的不稳定性,大规模储能设施可以起到平衡电网负荷的作用。储能设施可以在风电产生过剩电力时进行储存,然后在需求高峰时释放被储存的电能。目前,常用的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电池储能和氢能储能等。通过合理布局和利用这些储能设施,可以提高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能力。

(三)电力市场的适应性

1.考虑风电需求和实际供给

传统电力市场通常以基础负荷和峰值负荷为导向进行规划和运营。然而,由于风电场的发电量受风速的影响,其供给并不稳定。因此,需要在电力市场中考虑到风电场的需求和实际供给情况,灵活调整电力资源的配置,以保证电网的平衡供电。

2.市场定价机制的调整

传统电力市场的定价机制多以基于燃料成本或边际成本的方式进行。然而,风电场的燃料成本为零,且存在一定的预测不确定性,这使得传统的定价机制难以适应风电场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励风电发展并提供合理的报酬,需要对电力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反映风电场的特点和风电发电的可再生性。可能的调整包括通过补贴或奖励机制来促进风电发展。

三、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解决方案与技术创新

(一)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同规划

1.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智能电网技术基于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精确监测、快速响应和有效控制。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电网操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风电场的发电情况、系统负载和能源需求,从而做出准确的供电调度。此外,智能电网技术还可以实现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运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多能互补系统建设

在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同规划中,多能互补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多能互补系统通过将风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等)进行协同利用,实现能源的多样化供应和互补输出。多能互补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还可以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多能互补系统,可以更好地解决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行问题。

(二)风能预测与调度优化

1.高精度风能预测技术

风能预测是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的关键。目前,随着气象学、数值模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高精度风能预测技术得以应用。高精度风能预测技术可以通过对气象数据、风速变化、地形和风电场状态等多因素进行分析和建模,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能发电量。这样,在电力系统的调度过程中,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灵活的供电安排,避免风电波动对供电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2.电力系统的动态调度策略

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需要灵活的调度策略。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度主要基于供需平衡和稳定性考虑,但对于风电场这种不可控因素较大的能源,需要采用更加动态的调度策略。动态调度策略可以根据实际风能输出情况、负荷需求和系统运行状态等因素,及时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以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动态调度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电场的发电潜力,并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

(三)电力存储技术的创新

1.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储能技术在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储能技术可以将风能转化为储备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以满足系统的负荷需求。目前,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水泵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储能技术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储能服务,为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提供灵活的调度和备用能源支持,进一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风电场与储能系统的协同运行

风电场与储能系统的协同运行是实现风电和传统电力系统协调的关键。通过将风电场与储能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可以实现风能的储存和释放,用于供应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协同运行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和优化算法,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以及储能系统的状态,实现风电场和储能系统之间的高效配合。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减少供电周期中的风电波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还可以提供灵活备用能源,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协调运行的可行性研究是当今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目标。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风电场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同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清洁、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参考文献:

[1]马明,杜婉琳,陶然,等.基于鲁棒优化的风电场分层电压优化控制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2021,54(12):1309-1316.

[2]于一潇,杨佳峻,杨明,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风电场储能系统预测决策一体化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132-140.

[3]赵雪珺,刘天琪,何川,等.考虑不确定性和无功需求的风电场群接入系统协调规划方法[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21,42(4):31-40.

[4]杨博闻,占颖,谢小荣,等.双馈风电场接入串补输电系统引发次同步谐振的研究模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48(8):120-126.

[5]张志文,彭政,王卿卿,等.风电场下储能式高功率型DVR优化补偿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48(18):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