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填充墙免抹灰砌体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论填充墙免抹灰砌体施工技术的应用

李玮峰 ,葛广乐 ,张善明 ,魏明特 ,李一铭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1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砌体的功能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将砌体作为建筑结构的填充隔断,因此,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在建筑工程中,砌体工程是主要施工环节,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对于工程整体而言十分重要。当前,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严格把控砌体工程技术要点和质量十分重要,其可以保证工程使用寿命及其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业来说,土地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因而,建设工程在垂直方向上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高层、大跨度的建设项目出现。目前已有许多新型结构系统如框架剪力墙、预应力混凝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其作用已从结构受力逐渐转向填充隔墙。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工程实践,但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较大,不同建筑的用途也不尽相同,其施工环境、材料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应用这种技术时,要加大对生产实践的调查,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原料和技术。节能、节约土地、合理使用废弃物、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建筑材料发展的基本方针。采用填充墙砌块是适应我国新一轮墙体材料改造的整体需求,为解决以往大面积使用黏土砖造成耕地破坏的问题提供了依据。填充墙体的主要原料是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粉煤灰、煤矸石、污泥、建筑垃圾等,达到了高掺量(废渣超过50%)、高空隙率(空隙率大于25%),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2填充墙砌体工程技术分析

2.1填充墙砌体工程前期技术

填充墙和承重墙在建筑主体中的作用不同,承重材料的选择——承重墙相对有限。建造的目的是使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由墙体支撑。现代建筑普遍为高层、多层建筑,承重墙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极为重要。填充墙的整体施工面积比较大,不同的材料选择会对工程的整体造价和工程的施工工期产生影响。同时,材料的选择也会对墙体的功能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过度应用上。因此,在项目准备阶段,具体施工材料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为了使材料适合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应用要求、建筑环境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筑材料。在选材上,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试验,确保材料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同时,项目管理相关人员需要妥善安排材料的存放和保管。一般来说,在项目准备阶段,需要对项目场地的功能区域进行规划,材料存放区要能够满足材料的存放要求。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安排好材料的进场时间,防止施工时填充材料来不及填满。现场情况出现。在搬运物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慢。一些墙体砌筑工程专用填充材料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性能变化。如果不注意材料的保护,很容易发生损坏,导致材料成本增加。这种破坏过程在工程实施中也容易出现,应特别注意。此外,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对人员进行资质审查,确保其能够满足填充墙砌筑施工的需要。设备的应用与材料相似,因此要注意对设备的监测和调试,并安排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以应对施工中的各种情况。

2.2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阶段技术

23.2.1定位放线

填充砌体墙不抹灰,需要控制砌筑的填充墙的平面位置与主体结构施工时的剪力墙、梁等协调一致,测量放线时需根据结构尺寸进行墙体局部调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考虑既有剪力墙柱与梁的平面位置,二是考虑房间的净空和方正,可对墙体位置进行微调整,调整范围在5~10mm,即在腻子施工厚度加上允许偏差范围内进行调整。

2.2.2墙体砌筑

(1)为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需提前根据每一面墙的砌筑高度和长度对墙体的砌块进行排砖布置,包括底部打底免烧砖的砌筑高度以及顶部滚砖位置高度的控制,排砖布置完后便可开始墙拉筋植筋位置的放线测量工作,砌体施工前需完成构造柱的植筋以及钢筋制安和绑扎,同时需规划好门窗过梁的位置;

(2)墙体排砖布置时,首先考虑顶部滚砖位置的高度,然后再考虑底部打底免烧砖的高度,保证打底砖为整数块砖的高度模数后可适当调整顶部滚砖的高度,每面墙的排砖布置不仅考虑高度方向的排布还需考虑每层砖的横向控制,上下层搭砌长度不得小于砌块材料尺寸1/3,同时尺寸小于150㎜的砌块不得上墙;

(3)砌体墙砌筑后墙体养护14天方可开始顶部滚砖的施工。

2.2.3构造柱、门过梁施工

砌体施工完成后二至三天左右进行构造柱施工,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构造柱模板浇筑口留设一侧的模板顶部设置浇筑漏斗,以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顶部浇筑口位置的混凝土严实,同时需完成相应位置门过梁的模板支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

2.2.4基层处理及墙体预埋预留

(1)构造柱模板拆除后,需对墙体两侧的平整度进行实测实量,对于明显凹进部分采用水泥基弹性腻子填补,填补厚度不得超过4mm,明显凸出墙体的部分,加气混凝土砌块则采用角磨机打磨,构造柱及门过梁则采用人工打凿;

(2)水电管线的预埋位置必须待墙体构造柱浇筑完成后且砌筑不少于7天后方可,必须采用机械切割方式开槽,严禁人工开槽,所有开槽位置预埋相应管线后,针对深度超过2cm的位置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平整,小于2cm的位置采用1∶2水泥砂浆填实,填塞严实干透后,在开槽位置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每边宽处50cm;

(3)砌体墙与既有剪力墙柱及构造柱门过梁交接位置同样需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须保证玻纤网格布粘贴平整牢固。

2.2.5墙面基层弹性水泥基腻子找平

针对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的位置,以及表面不够平整的位置采用弹性水泥基腻子进行刮涂,同时对墙体进行找平,找平厚度控制在3~5mm内,腻子施工前,墙体基层需提前一至两天喷水湿润,阴、阳角位置采用弹性水泥基腻子粘贴阴、阳角条,便于控制阴、阳角的方正及顺直。打底完成后全面检查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是否方正,顺直。

2.2.6第一遍粗腻子打底

墙体基层找平后便开始第一道底腻子的刮涂,第一道采用粗腻子粉进行打底,厚度需控制在3mm以内,剪力墙与砌体墙同时进行腻子打底,以保证整体的平整度以及颜色均匀。

2.2.7第二遍细腻子精平

第二道腻子则采用细腻子粉对施工过底腻子的墙体进行整体刮涂,墙体整面刮白处理,刮涂完后采用砂布对刮白墙面进行打磨,打磨时采用灯光照射的办法进行控制,高出墙面部分必须打磨到位,以保证墙面平整度,平整度的控制必须在此道施工工序过程中处理完成,不得遗留至后道工序。

2.3砌体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

砌体施工技术在施工初期,需要进行抹灰工作,选择合适比例的灰浆。对于灰浆的状态和比例,有严格的控制。尤其要注意灰浆的稠度。只有稠度满足使用要求,才能充分发挥灰砂浆的粘结作用。此外,还要注意外部环境因素。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下,如不同的湿度条件,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整。目前,在涉及调整范围的问题上,主要依靠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并参考区域内其他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保证使用效果,可进行工程前试验。添加的方块需要与原有的灰色砂浆完全融合。砌块一般采用吊装方式铺设,需要严格控制角度和数量,保证组合的紧密性。吊装完成后,需要采取相应的后续监测手段,确定块体状态,对不能达标的材料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判断它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就能发现问题。要做好施工缝隙的灌浆工作。这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砂浆灌浆,然后用铁质夯棒完成相应的插入和夯实工作,从而有效保证灌浆缝隙的密实度。

3结语

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较为显著,例如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自重较轻、降低施工人员的操作压力、促使墙体具备良好的保温及隔音功能等。在具体运用时,建筑企业应将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便在充分发挥该施工技术的优势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焕,于松.RC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的利弊分析及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

[2]俞燕.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探究[J].装备维修技术,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