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防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

包彤丽

科尓沁右翼中旗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   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摘要:自人类出现以来,灾害从未间断。灾害是绝对的,防灾减灾是相对的。近几年,我国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展和成绩,很多都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既有实效、又管长远,值得肯定。然而,现阶段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等技术仍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减灾能力相对薄弱,技术发展偏慢且有效应用偏少,对实际工程减灾指导效果有限,并缺少综合化、集成化与系统化的减灾科技平台建设的优势,通过分析、模拟、监控等手段提升减灾技术,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灾害管理能力,增强城市整体减灾水平。本文在介绍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阐释了标准构建的工作及思路。

关键词:减灾救灾;综合性应急管;标准体系

前言:应急管理标准化是新时期应急管理的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要求:加大政策标准供给力度,健全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发展、培训考核、指挥调派、任务保障、救援费用、奖励激励等制度机制和标准规范。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发展、运行管理、培训考核、科技支撑、任务保障、职业保障、荣誉激励等政策制度、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健全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装备配备标准。

  1. 减灾救灾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设想

1.1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用活数据信息,连接各级系统无法互连互通的“信息孤岛",打通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全过程信息链路,不间断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梳理和归类,形成应急核心数据,形成随遇接人、全维感知、信息融合、可视指挥、智能协同等能力,为应急辅助决策提供分析依据,实现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围绕标准化工作的全要素、全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构建而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可作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救灾减灾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

1.1.1顶层设计,协同规划

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数字化改革一体化、全方位推进要求,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着力构建科学系统、开放协调、迭代创新的减灾救灾数字化标准体系。形成多元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带动减灾救灾各层级各部门各领域之间以及与经济、社会领域之间的系统协调。

1.1.2需求牵引,急重先行

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找准减灾救灾生态短板和工作实际,从基础规范、建设指南、系统建设、典型应用、绩效评价等领域提出一批数字化应用亟需标准。坚持结合趋势和需求适时调整、动态提升,统筹推进减灾救灾标准化,确保优质均衡。

1.1.3迭代提升,注重实效

按照反复迭代、螺旋上升的要求,通过完善和强化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减灾救灾数字化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运行系统,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2构建思路

1.2.1标准体系结构

依据《“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中“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由9个子体系构成,分别为:基础通用标准、风险监测和管控标准、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标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标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标准、应急装备标准、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救灾和物资标准、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一是子体系内容。各子体系内容主要依据“十四五”应急管理相关规划中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和《“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中“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领域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确定。《“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适应应急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要求:制修订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普查评估、灾害信息共享、灾情统计、应急物资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标准规范,强化各层级标准的应用实施和宣传培训。推进基层社区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卫星应急综合应用业务模式、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十四五”103灾害应急管理标104震灾害应急救援标准105质灾害应急救援标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要求:推进地震专业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开展救援队伍能力分级测评。规范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推进地震现场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要求: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法律法规、预案和标准体系。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物资保障相关标准,完善应急物资分类、生产、采购、储备、装卸、运输、回收、报废和补充等相关管理规范。开展应急物资保障标准研制、推广和应用示范,推动应急物资保障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标准体系。修订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和编码标准。研制和完善储备库建设标准、仓储管理标准、物资技术标准、救援物资配备标准、重要应急物资生产制造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等。

1.2.2编制标准明细表和统计表

编制标准明细表,即需要收集整理本领域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出近期和将来拟规划、拟制定的标准需求,谋划“十四五”标准制修订安排。常见的标准明细表的表头,可以包含序号、子标准体系名称、标准名称、拟定级别、标准代号(如已发布)、现行状态(预研究、制定中、已发布)、发布时间(建议制修订时间/发布时间、备注等)。标准统计表是为了量化现有和未来标准制修订工作而做的统计,表头一般包括统计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其他、共计)、应有标准数量(个)、现有标准数量(个)、现有标准数量/应有标准数量(%)。

  1. 体系实施建议

2.1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标准发展

成立减灾救灾数字化标准工作组,广泛吸纳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组织、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平台软件开发企业等单位。统筹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布局,补充空白标准,修订落后标准,实现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总体布局的全面、科学和平衡。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推进,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宣贯推广、实施评估等工作,形成标准化合力。

2.2强化人才培养,夯实技术力量

加强数字化减灾救灾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一方面重视对标准化工作者理论指导,努力提升其能力素养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宣贯等方式,让更多掌握减灾救灾数字化专业知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工作,加强数字化减灾救灾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力量。完善适于标准工作特点的协调、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利益方的积极性,为更高水平的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建立联动机制,研制重点标准

依托减灾救灾领域相关部门、标准化主管机构,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减灾救灾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和完善减灾救灾数字化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减灾救灾数字化需求,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围绕基础规范、建设指南、系统建设、典型应用、绩效评价等领域开展重点急需标准的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研制计划,加快组织有关力量,分批次推动急需制定的重点标准任务的研制、应用和推广。

2.4开展绩效评估,助力标准提质

通过实施效果评判标准价值,从技术指标、实施情况、实施效益等角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通过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为标准的迭代更新提供依据,对使用率高、认可度好的标准进一步进行转换提升。通过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推动减灾救灾质量提升,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靖岩,李引擎,王图亚,等.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建设多灾害防御技术体系构建[几建筑科学,2018(9):120-124.

[2]赵阿兴.论标准化体系在减灾中的作用一从灾害事件损失的原因说开去[J].风险治理,20180:34-40.

[3]侯月丽,王加倩.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2(10):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