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差异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差异性分析

姜玉敏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方法:将60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病情发展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更容易吸收机体所需营养,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改善。

关键词神经内科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重症患者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因自身病情较重,长伴有意识障碍、球麻痹(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胃动力持续减弱等问题,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及时获取机体所需营养,加之机体应激反应引发全身高代谢状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并引发多种类型的并发症、加重病情。基于此,及时给予患者安全、有效、持续的营养支持护理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分析对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护理效果差异。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性资料

选取20201月至20221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3070岁重症60名。入选标准: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一级护理;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科室内治疗超过20天;患者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至少满足其中一条):患有严重代谢性疾病;患有消化道疾病;患有恶性肿瘤;心理衰竭或合并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不全者。筛选后,平均年龄54.23岁。

(二)研究方法

1.患者分组

6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30名。观察组患者男28名、女2名,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年龄52.37岁;其中脑梗死9例、脑出血10例、脑膜炎6例、重症肌无力5例。对照组男27名、女3名,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6.09岁;其中脑梗死8例、脑出血12例、脑膜炎4例、重症肌无力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例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基础护理,严密检测管道畅通度,每次管道输注完成后,以适量生理盐水全面冲洗,确保管道畅通;管道堵塞,以温水冲洗,必要时直接更换管道。同时,根据营养支持期间患者体征、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注入量。

1)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护理,采取静脉注入全营养混合液的方式,遵循无菌配置原则,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匀速注入患者体内。

2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以鼻饲(鼻肠管或鼻胃管)的方式,缓慢注入全营养混悬液;如无禁忌要求,可抬高床头30°

3.临床指标数据

对比患者进入科室治疗时、治疗3周后指标变化情况。

1)营养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和上臂周径(AC)。

2病情变化指标。并发症类型、次数及发病率;科内治疗平均时长及治疗结果。

(三)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2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数据对比情况

(一)营养指标方面

两组患者ALTTPALBGLUAC等指标在进入科室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部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患者仅ALTALBGLUAC明显升高;两组数据对比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表2

1两组患者指标对比

组别

人数

ALT

TP

ALB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26.4

46.5

69.1

77.3

33.1

38.3

0.05

观察组

30

25.9

75.7

68.9

83.7

32.5

44.8

0.0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

2两组患者指标对比

组别

人数

GLU

AC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10.2

22.7

202

217

0.05

观察组

30

10.3

17.3

206

231

0.05

P

/

0.05

0.05

0.05

0.05

/

(二)病情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病情均较为稳定,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13.33%)远低于对照组(43.33%),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详见表3)。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病情变化表

组别

人数

高血糖

腹泻

便秘

感染

治疗时长

危重症

病亡

对照组

30

4

2

3

4

51

9

2

观察组

30

1

0

2

1

32

6

3

三、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多为严重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变,且病情相对严重,导致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高代谢状态。加之患者吞咽能力受病情影响不断减弱,NICU治疗过程中无法自主及时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且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较短时间内被机体代谢分解。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就变的尤为重要,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保障患者机体所需营养与能量

,加快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当前,NICU患者主要采用肠外营养护理(PN)、肠内营养(EN)护理2种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PN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虽然避免了食物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但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会加重患者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负担,降低患者胃肠道的吸收功能和营养物质代谢能力,并发症发病率较高。EN主要通过鼻饲方式进行,可以能够很好的平衡患者胃肠黏膜稳定性与功能性,进而降低肠道吸收毒素的可能性,改善患者机体营养情况效果更为明显,并发症发病率更低,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文青.肠内营养护理在ICU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3):358-359.

[2] 钱小莉.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J].饮食保健,20216):230.

[3] 杨迎绅.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在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误吸风险中的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