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研究

白永梅

通辽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028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发展迅速。相比于传统新闻的编辑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并摸索出全新的工作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研究

引言

在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潮流的过程中,新闻编辑应当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在拓宽传统新闻编辑内容范围的同时,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不断深入基层,贴近民众生活,一方面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在选稿、剪辑、评论等多方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及时将真实、准确的新闻内容传达给广大群众,尽可能地保障新闻编辑工作的质量。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如果广播电视台依然采用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那么就会产生很多弊端。因此,广播电视台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提升新闻的质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广播电视台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然而新闻播出的好坏主要依赖于编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与多样化能力。编辑工作者不仅需要在新闻选题策划过程中别出心裁,更是需要深度挖掘每一个社会事件背后的原因与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呈现出更加优质的内容。创新是生产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多元化放置在发展的第一位置上。不同的时代下群众会对新闻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新闻行业也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因此,广播电视台只有不断寻求突破,才能够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2.1泛娱乐化倾向损害新闻公信力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主流媒体,对报道内容的选择必须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基础上的。随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节奏持续加快,听众普遍追求短暂快速的视听享受,这种需求促使许多娱乐性新闻以“噱头”“热点”吸引听众。为了适应听众的快餐式视听需求和娱乐化倾向,一些广播新闻节目在调整自己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使新闻节目趋向浅显化和泛娱乐化,广播新闻陷入“娱乐至死”的怪圈,进而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给广播新闻传播带来不利影响。

2.2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新闻内容的审核

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中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新闻内容虽然能够丰富群众的阅读面,但是其真实性与客观性却无法保障。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人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曝光度与点击量,会刻意使用夸大性词汇进行表达,这样虽然能够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却对舆论造成误导。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一些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者也受到诱惑,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失去了新闻内容原本的官方、权威特征,最终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不仅如此,一些编辑工作者为了给广播电视台带来更多收益,会在新闻放送中插播大量广告,这不仅会影响群众的观感,更是不利于新闻内容的传播。

3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研究策略

3.1注重新闻传播方式创新

在融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途径增加,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而新闻的传播方式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度。众多类型的新闻App凭借其丰富的资讯资源、实时的信息推送和方便的社交互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众多网络流行元素的影响下,新闻编辑可以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优势,拓宽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从而提高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采用不同的新闻传播方式,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快速地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能够进一步促进编辑工作的创新。在融媒体时代的驱动和引导下,能够为新闻编辑开展编辑工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例如电视读报节目,便是将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结合,创新新闻编辑制作模式,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让新闻报道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因此,创新新闻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提供更多创新元素,提高新闻编辑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2坚守新闻底线,坚持内容为王

广播电视台是传统的主流媒体,其是维护大众权益的强力工具,是广大人民的发声筒,也是党和国家的传声筒,是维系党和人民的情感纽带,是连接政府和大众的中间桥梁。广电媒体始终承担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揭露社会不公现象的重要责任。广播电视台在编辑创作新闻节目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守新闻底线,坚持“帮忙不添乱,疏通不添堵”的原则,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坚持体现新闻的价值与内涵。此外,新闻编辑要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要及时学习国家推出的民生政策、法律规章和制度理念,要积极将这些内容融入新闻中,保障新闻内容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新闻编辑还要树立全局思维和创新意识,要善于对节目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善于从节目发展、节目影响、思想格局立意、事件现象本质等多方面来报道,积极向大众科普一些健康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广电节目“内容为王”的创作原则,体现出广播电视台的正向传播价值。

3.3有效把控新闻内容

实际上,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需要不断丰富作品内容之外,更要对新闻内容的质量进行把关。相比于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的普通群众,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就是为群众带来准确且价值观正确的新闻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每天都会受到海量信息轰炸,如何能够让群众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就取决于新闻编辑的审核能力与政治素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通过对网络中的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以及群众的阅读需求,并将这些要素与新闻内容相结合,实现新媒体与新闻编辑的充分融合。

3.4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只有在理论+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编辑不同类型的新闻,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为提高广播电视编辑质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在开展编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合理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受众可以通过新闻信息的获取完善文化知识的学习,如广播电视台可以利用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新闻媒体应该始终坚持以文化自信为目标,提高对文化交流及文化合理保护的重视,尽量避免媒体炒作及错误的舆论传播。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不仅要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提高道德修养,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新闻媒体应该为工作人员创造更多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新闻编辑不仅要熟练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让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编辑工作者只有紧紧把握住机会,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样化革新,对工作形式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才能够有效提升新闻内容质量,进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的新定位[J].传播力研究,2018,6(18):118-120.

[2]李军峰.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实践原则与方法[J].采写编,2018(2):74-75.

[3]关子祥.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J].记者摇篮,2018(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