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如何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

华道林

32102319700118043X

摘要: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多目标的综合性工作,它对于保证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保证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这一现状,论文从设备管理制度、设备选用、设备使用、设备更新等四个角度,对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培训,做好设备的维修,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来探讨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备管理;使用效益;影响因素

引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已经成为建设施工企业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实现管理理念的优化和转型,从而对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产生了片面的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缺乏了有效的保障。为此,必须对“强化机械管理,提升机械利用率”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机械的科学、可持续利用,使机械的作用价值最大化。

一、机械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在选择机械时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装备的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仍在采用落后的机械装备及相关技术,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实力及产品质量。另外,由于缺乏对设备的科学挑选能力,也就把眼光放到产业上,以“跟风”方式来决定装备的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机械装备难以适应企业的研发及工程应用需要,因而不能使装备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

(二)机械设备的应用

目前,在企业中,大量的机械设备操作员没有经过全面的、正规的岗前培训,这导致了设备的使用意识很不规范。因此,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部分操作者为追求工期,使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长时间运转的状态,从而造成设备的严重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三)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当前,许多企业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理及技术人员较多地关注工程的短期效益及生产经营,而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关注。由此,机械装备的维修与安全管理难以全面反映在工作体系中,造成“特殊管理”失效,机械装备的基础档案与使用记录不能正确地执行,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装备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陷入被动与落后的局面。

(四)替换设备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施工中,为避免短时间的高投资,对技术落后、零部件老化的设备不能及时进行更新。这样,一方面,将极大地降低公司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公司的行业竞争能力逐步下降,从而使公司的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因为老设备的功能得不到保障,这就更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给建筑工人的安全以及企业的经营稳定带来了隐患,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二、加强机械管理,提高机械利用率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做好机械装备的维修

在施工单位使用机械设备时,除要做好基础的检修工作之外,更要做到“未雨绸缪”,做好机械设备的科学检修工作。特别是,机械的维修工作以机械的老化引起的零件磨损为重点。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对机械的易磨损件进行经常性的润滑,以降低运转时的摩擦应力。对于严重磨损和表面结构受损的设备部件,有关人员应该及时进行替换,并且尽可能地改善部件的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等品质,从而将机械装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同时,有关工作人员也要提高对润滑油的实际特性的判断与选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润滑油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设备和物料的表面粗糙度,工作强度,工作温度,以及设备工作环境的洁净度,温湿度等。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同一机械的不同部分,其润滑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工业上普遍使用的机械维护润滑油有:高速润滑油,主轴油,仪表油,编织油,汽轮机油,冷冻油,气缸油,齿轮油等。有关人员应根据特定的机械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型。在购买的时候,工作人员还要根据粘度、油性、闪点、冰点、极压等指标,对比同一种类型的不同润滑剂产品,从而选出具备优良的流动阻力、表面吸附能力、温度适应性、氧化稳定性、耐高压等特性的润滑剂产品。

(二)对机械故障的及时处理

机械设备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实际生产中,因故障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对整个装置的效能有较大或较小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最初阶段,如果没有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使其影响不断扩大,使“小故障”演变为“大事故”,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强化对机械设备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

为了保证机械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必须提高机械的操作与管理的科学性,也就是让机械的操作者与使用者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更加安全。一般情况下,每一种机械装置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范和载荷等级。若操作者不具备高效的科技应用知识,会造成机械的强制开闭、设备的过载和过载等不当行为,进而造成机械设备的内部电路和部件过热、磨损和绝缘破坏,降低设备的总体使用效率。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在引入了一批新的机械设备之后,一定要对操作者进行一次全方位、仔细的技术学习,把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控制模式、参数标准、风险问题、紧急情况下的处理等一系列的知识内容都融入到了培训系统中,并设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练习,让培训变得更有说服力。这样既能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又能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机械损伤。

其次,施工单位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教育力度;相对于技术知识、工作规范等客观性品质与能力,主观性品质对于操作者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更大。如果操作者在工作中存在着机会主义、随机应变等不当操作,不仅给机械的正常运转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而且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运营和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在此基础上,有关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法律法规、传统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结合,来对经营者进行一系列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出现过度劳累和忽略工作的情况。

最后,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除了对操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控制和管理之外,企业还需要做出一定的外部监督管理手段,也就是组建一支专业化、日常化的设备监督团队。所以,要保证监理团队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以及操作者的行为偏差,就必须对监理人员展开全方位的培训,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这两种工作方式的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到设备空转、过载运行等现象,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结语

总之,对施工企业进行科学、全面的机械设备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向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文章指出,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修,以确保施工机械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建金.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5):134-136.

[2]黄志高.试论铁路机电设备在应用中的常见故障与诊断[J].中国设备工程,2023(10):193-195.

[3]隋福海.港口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14):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