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科技支撑辽宁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乡村振兴视域下科技支撑辽宁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郭玲玲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辽宁省; 科技支撑; 对策

1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人民福祉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农业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1.1产业兴旺需要农业科技引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供求结构错位的主要矛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依靠科技创新,能够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加快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加中高端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之路。近年来,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科技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食用菌产业的实际需求,学者们以科技角度不断探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措施,在菌种繁育、高效栽培技术、菌株鉴别评价、功能基因的挖掘、菌渣的产业化利用等多个方面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得食用菌生产从最初粗放型的野生采摘、砍花栽培、仿生栽培初步发展到现在的人工栽培和工厂化栽培,成为我国农产品行业为数不多能够进行工业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的品种,食用菌产业也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重要产业。

1.2生态宜居需要农业科技支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趋严峻,部分地区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点源与面源污染并存,生活与工业污染叠加,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投入的力量、资金相对不足,农村生态恶化加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亟待依靠科技创新,尽快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农情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与体系,这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必然要求。

1.3 生活富裕需要农业科技保障

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经济宽裕、衣食无忧是生活富裕的主要特征,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为农村居民步入生活富裕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科技创新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为补齐农业短板、填平贫困洼地提供根本出路。通过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可以加强农民科学意识的培养,加快农业农村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引导农民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科技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的提档升级,缩小农民收入方面的城乡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1. 科技支撑辽宁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1. 辽宁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充分彰显。目前,辽宁省已经成为我国北方食用菌重要产区,生产规模大、优势菇种突出。据辽宁省食用菌协会统计,辽宁省食用菌种植总量已经超过 14 亿袋,仅2020 年 ,食 用 菌 产 量125.52 万 t,在全国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省份中排在第 12 位,产值 100.68 亿元,与 2019 年产量 120.43 万 t、产值 93.83 亿元相比,分别增长 4.23%和 7.3%。全省食用菌生产品种呈动态变化,总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抚顺、丹东、本溪、鞍山、锦州、大连、朝阳、沈阳等地,这些地区食用菌生产原料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技术相对成熟,产业人员聚集程度高。香菇、黑木耳、北虫草、平菇是辽宁省的优势食用菌品种,其中香菇种植总量已经超过 4 亿袋,北虫草栽培规模占全国一半以上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种植总量已经超过 5 000 万 盆( 瓶) ,干品产量约2000 t,沈阳市和辽阳市是辽宁省北虫草生产的主产区,占辽宁省北虫草总产量的 70%以上;鲜菇年产量在 50 万 t 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5%,岫岩县牧牛乡是我国香菇反季节生产最大乡镇; 辽宁省抚顺县是辽宁省黑木耳种植第一县,全县黑木耳种植数量近 5 000 万袋,年产黑木耳近2 500 t,抚顺单片黑木耳被国家农业部颁发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平菇作为传统菇种,栽培方式多样,易于管理,仍是辽宁省食用菌栽培的优势品种,产量约20万t,辽宁省食用菌产业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新品种选育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缺乏自主育种创新和独创性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菌种混乱、种植品种单一、优质菇比例小、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成本高、病虫害严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现代化思维和模式,单位面积产品产量与质量却大相径庭、产品的安全存在隐患、效益低下;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极其有限,基础设施相对简陋落后,环境可控性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精深加工技术落后、品牌意识淡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从业者技术水平不够、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等,严重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食用菌产业是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的辽宁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引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由追求产量转向提升质量,这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形势,依托科技支撑赋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辽宁省而言尤为关键。

2.2 科技支撑辽宁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2.2.1 统筹布局规划,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财政投入的支持,强化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主体的责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种植户规模较小,技术落后,需要通过技术更新和科技扶持,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这些都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如设立省级食用菌产业乡村振兴建设专项资金等,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的建设。二是政策信息的支持,政府需要根据食用菌产业技术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计划;种植户信息来源相对闭塞滞后,管理经验缺乏,相关部门应对食用菌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科学的引导性建议。三是设备更新的支持,

2.2.2 加强新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食用菌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全省整体科研实力,建设一支技术过得硬的科研队伍,搞好技术储备;二是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交流工作,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菌种和栽培技术,加快技术更新;三是抓好重点技术示范区建设。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区,树立食用菌技术样板,引导和辐射周边地区提高技术含量。

2.2.3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部门的技术力量和培训条件,强化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提高现有食用菌产业大军的科技素质,走科技振兴之路。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聚焦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规划等重点任务,以提升农民素质、扶持农民项目、富裕农民为方向,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大户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计划。

2.2.4 建立完善的科技供需体制

在科技需求方面,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咨询调研,对于实际科技需求原汁原味的掌握第一手材料,充分了解帮扶地区现有产业情况,并根据同一区域或同一群体等不同角度的发展目标,分类整合、分析研判,明确需求,对科技需求进行精准把控,因地施策。在科技供给方面,完善现有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民从业者技术人才培养,按需供技,精准帮扶;做好科技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更加简便快捷的科技服务交流平台,加强技术交流和问题探讨,实时了解科技需求对接现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同时也方便各方人员参与。

2.2.5提升产品品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优良新菌种研发及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不断提高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益;二是制定产业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强化产品质量标准,推进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优势三是推进食用菌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规模化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

课题名称: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辽宁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实施乡村振兴视域下科技支撑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编号:2022JH4/1010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