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让心衰患者恢复“心”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让心衰患者恢复“心”动力

周涛  

南部县中医医院

心脏是我们身体上最为重要的器官,它生病了,就会给身体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尤其是老年人,患有心脏疾病的概率非常高,当症状严重时,就会发生心衰,进而危及生命。在治疗方面,仅仅采用单一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心衰患者的需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才会更加显著,让心衰不再“衰”,让心衰恢复“心”动力。1

什么是心衰?

心衰的全称就是心力衰竭,是由于在多种因素下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不能将静脉内回血量充分排出心脏,致使血液长期堆积在静脉内,进而引发心脏出现循环障碍。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患者的心脏发生问题,并不能供应出充足的养分来给予各个器官,导致身体代谢功能异常,发生代谢缓慢,常常会出现胸闷、气短、水肿等不适症状。若情况严重,没有足够血液循环量供给体内,就会发生呼吸困难、乏力等,甚至会威胁生命。

心衰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患者在早上起床或久坐,小腿就会明显感觉到浮肿,在起身活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这属于轻微现象,假如长时间存在浮肿,这也许就是心力衰竭所致,当心肺功能受损,就会容易发生水肿。

2.日常生活中并无不良饮食习惯,而且经常锻炼,但体重会莫名的增高,并且还会伴有腹痛、腹胀等问题;甚至在运动后,会感觉异常疲倦,简单的家务活也会气喘吁吁,呼吸不顺畅;此外,还经常想睡觉,即便是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还是嗜睡,这些都是心衰的表现,血液供应减少,就会引发脑供血不足。

3.心力衰竭患者食欲会突然下降,对任何食物都提不起兴趣,经常会有恶心、想吐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便秘。或者在少量进食后会有明显的饱腹感,由于患者吃的少就会导致大量的毒素沉淀,因此感觉强烈。

2

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及优势?

(一)西医治疗

心衰患者可选西药对其治疗,例如呋塞米片、沙库巴曲缬沙坦片、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恩格列净片、硝酸甘油片等,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利钠利尿、抑制心肌细胞纤维化、抑制细胞肥大增生,患者可根据心脏情况以及身体素质选择对症药物,便于缓解心力衰竭,从而改善心血管病死和心衰住院风险,提高生存概率。

(二)中医治疗

可选择中药对其治疗,常选药材为白术、黄芪、当归等,水煎服,有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等功效,可加减丹参、甘草等中药调理体内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也可采用中医温阳法对其改善,主要治疗目的是为温正元阳,可以附子作为主药,干姜、桂枝为辅药,煎服饮用即可。

以上在用药时都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在医生正确指导下进行用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也不可擅自停药,在用药后需观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加重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可以充分利用中西医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实现多重治疗方向,一则是可以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康复,二则可结合中医治疗方案,全面解决心力衰竭的不同临床问题。

另外通过两种药物相互协作,中药可起到补益作用,有效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可起到降压作用,让心脏所承受的负担有所减轻,中西药协同合作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心衰的发生?

1.心衰患者首要任务就是在平日里多多休息,尽量少走动,适度活动即可,不要提取重物或剧烈跑动,这样很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若要外出活动需家人陪伴,不建议长期卧床,避免发生褥疮。

2.饮食上也要格外注意,心衰者最忌讳高盐、高脂的食物,应以低盐、低脂、清淡为主,防止水分滞留在身体当中,加重心血管疾病,出现水肿现象。可食用多种维生素,水果和蔬菜,按时吃饭,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增加心血管压力。

3.多关注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注意增减衣物,这样可以防止上呼吸道发生感染,降低一切发病因素。

总结

通过上述介绍,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措施,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避免心衰发生,且通过中西药共同协作,对患者症状差异进行针对性治疗,让心脏恢复原有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