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化学实验新课程体系探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医学化学实验新课程体系探究与实践

何建荣     ,张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0039

摘要:医学化学是医学新生入学后最先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现代高等医学院校中,基础医学教育不可或缺。作为医学生第一学年必修的科学课程,医学化学能够为医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对于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医学基本理论、掌握医学基本知识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医学化学实验新课程体系探究与实践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化学;课程思政;实验教学;

1“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前学生预习不充分

通常,在上“医学化学”实验课之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预习。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学生就必须对实验的原理、试剂与仪器、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有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单招或者高考失意的学生,学生基础差别较大。真正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因未能做到充分预习,导致实验过程中频繁出错,从而丧失了将实验进行下去的动力。

1.2学生对实验重视度较低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被应用到教学之中。教师在上完“医学化学”理论课之后,针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储备,选择适合的实验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就不重视实验的预习,预习报告字迹潦草,并且仅仅只是将课本上的实验内容原文誊写下来,有的甚至为了简写而省去重要实验步骤。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随意调配试剂,马马虎虎,甚至拿着玻璃仪器打闹。实验结束后上交的实验报告照抄预习报告内容,数据记录不规范,数据处理方式不正确,实验合格率较低。

1.3教师实验课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然后再让学生来完成实验,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实验操作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另外,在实验课上,教师只是机械地讲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较少,认为这些思想上的问题应该由政治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政教育。

2医学化学实验新课程体系探究

2.1依托教材的重组与创新

教材是系统反映学科内容和实施教学环节的基本载体之一,是满足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为提高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在医学院校化学课程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本教研室联合空军军医大学主编,山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参编的《医学化学实验》教材已正式出版使用。该教材在框架结构、内容体系及紧密联系医学药学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创新。该教材研究了医学化学实验新课程内容体系,打破了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程分段式实验教学的界线和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与创新,减少了验证性实验,按照基础性探索性设计性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整合了医学化学实验内容。教材按照医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等模块进行划分,且每一模块都融合了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实验,这为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不仅如此,就具体内容而论,教材在原有经典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增添了更体现医学特色的内容。例如:基础性实验中的葡萄糖酸钙含量的测定、商品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阿司匹林的制备,综合性实验中的维生素C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治疗癫痫的药物苯妥英的制备,设计性实验中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药物中间体扁桃酸的制备等,均与医学、药学等密不可分。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热情,以教材建设为基石,推动医学院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2线上虚拟仿真实验的创建与融入

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环节,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将数字化资源融入线下实验学习,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大胆质疑精神的塑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创建虚拟仿真实验并将其运用于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医药学基础理论、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发掘学生主动思考动力及创造性潜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线上实验教学需求,同时解决污染性高、毒性大或需要大型仪器辅助的实验难以在线下教学中实现的问题,教研室组织建设了适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高效实用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搭建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目前正在使用运行的虚拟仿真实验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纯溶剂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剧毒试剂氰化物的检测、二元体系沸点组成相图的绘制、低沸点易燃品乙醚的蒸馏操作以及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和纯化。这些内容包含了大型仪器的设计原理及操作规范、医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流程、药物的合成提纯、数据处理等实验环节的各个方面。线上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预习实验、模拟练习操作、熟悉实验规范等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线上素材。线下实验教学融入线上仿真实验,充分利用电子资源的信息技术优势,突破实验室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实验室的运行成本,提升学生实验的体验感以及探究和创新能力,为医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助力。

2.3实验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智慧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普遍[4]。根据本校医学化学实验课程的特色,教学团队着力进行了微课建设的探索。已经设计制作的六个实验微课包括旋光仪三分视场的那些事、解密天气瓶-重结晶、慧眼识‘氢’、溶胶的颜色、电导率及葡萄糖酸钙的配位滴定。另外,四个物质熔点的测定、维C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溶胶的性质实验及弯曲液面怎么回事也正在开发制作过程中。作为微时代学习的重要资源,融合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和医药学的医学化学微课,不仅满足了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需求,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学团队在微课的设计开发上发力,逐步讨论理清思路,增加设计细节,实现前后知识点的有效连贯过渡,使微课内容饱满实用。更重要的是,团队还将这些微课素材积极探索应用于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实验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传统课堂上,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而实验微课的线上融入将教学转化成“一对一”模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微课的制作应用推广,为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微课中及时跟进的围绕某知识点的医学应用、前沿进展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体现了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衷。

3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历练,化学教研室对医学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在逐步推进开展,一定程度上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内容固定陈旧,实验过程中学生按部就班、照单抓药,完全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机械地操作,缺乏思考。有些学生甚至为达到与其他学生一样的结果,生怕出现任何异常状况。这就失去了实验本身探索的乐趣。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极其不利。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深入彻底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整合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多样化的更灵活的医学化学实验,真正提高医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华文,何炜.医学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57-160.

[2]仲晶晶,李伟.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0):81-83.

[3]张敏,文福安,刘俊波.高质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内涵和特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