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

崔仕红    ,陈莉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分析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选取时间:2020.12-2022.12,选择例数:102例;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均实施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利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概率。

关键词:床旁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前言:医学在不断发展,纤维支气管镜被广泛应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因此床旁纤支镜经鼻气管插管应用更为广泛,被用于危重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此种方式具有较高成功率,由于插管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同时插管时间较短,容易固定,因此患者承受能力会提升[1-2]。即使患者清醒,也不会影响患者进食。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解决解剖异常、烦躁等导致的气管插管困难问题。但是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文章选择我院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索优质护理在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2020.12-2022.12,在我院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如下:

表1基线资料

组别(51例)

年龄

性别

体重

观察组

34-80(岁)

男性:26例,女性:25例

47-60千克

对照组

35-81(岁)

男性:24例,女性:27例

46-61千克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之前为患者准备各种器械,给予患者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如果患者保持意识清醒,则向患者交代插管的重要意义。告知患者插管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告知患者采用乐观角度面对治疗。为患者准备合适体位,去枕仰卧位,同时需要约束患者双手,避免患者自己拔管。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站在患者头部后方,护理人员可以站在患者右侧,为患者实施高流量氧气护理。护理人员使用无菌石蜡油纱布润滑患者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套在纤支镜外侧。检查患者咽喉和气道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固定导管,一般情况下,导管下端距隆突上方大约在4厘米左右,距离鼻孔在26厘米左右。导管外漏4厘米,帮助患者退出纤支镜,做好导管外漏标记。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发生异常,则需要告诉护理人员在插管阶段,避免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同时尽量避免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

为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在手术之后告诉患者检查很成功,鼓励患者合理排痰,促使患者短时间内康复。叮嘱患者在手术之后禁止饮水和饮食,避免出现误吸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如果患者无法言语,告知患者采用手势等方法,尽量满足患者基础需求。在置管之后,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心率降低到操作水平。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在手术之后,根据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对所有使用物品和设备进行消毒,将使用过的纤支镜用水进行清洗,之后消毒。消毒后需要再次清洗,完成之后将纤支镜内水分冲干,放置在干燥阴凉部位保管。注意将镜身保持垂直状态,避免与其他硬物相碰。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占比。

1.4统计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软件:SPSS26.0;计量资料:[n(%)]。检验:卡方;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

表2分析不良反应概率[n(%)]

组别

n

护理效果

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

患者出现肺复张

不良反应占比

观察组

51

0(0.00)

1(1.96)

1(1.96)

对照组

51

3(5.88)

6(11.76)

9(17.65)

t

-

-

-

7.096

P

-

-

-

0.008

3讨论

早期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能够促使患者保持气道通畅,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部分。应用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方式,有利于上述抢救方案实施[3-4]

在检查阶段,护理最为重要,主要操作需要包含以下几点:在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患者紧张、恐惧、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提升依从性,检查成功概率以及安全性均得到提升[5]。为患者实施高浓度给氧方法,避免患者由于气道加重引发阻塞和缺氧,在操作期间需要将供氧流量加大,必要情况下可以为患者实施面罩吸入纯氧方式。只有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0.95以上,才能够实施上述操作。在操作期间要保持高流量吸氧。如果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0.88,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停止操作,同时为患者实施面罩吸氧。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完成操作后,将纤支镜严格清洗消毒,可以避免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由于检查患者均属于危重症患者,因此在操作期间,需要重视患者缺氧和出血等并发症情况,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检查只能在患者床旁实施。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病情有所了解,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以及药品,做好医生助手,便于观察,可以保证手术更为顺利。为促使缺氧情况得到减少,避免其对危重症患者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最好在4分钟之内完成。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应用在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中,有利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琳,陈丹.经鼻腔由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护理体会[J].大众科技,2022,24(12):103-106.

[2]祁鹏飞,邝静.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老年重症哮喘气管插管患者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39(06):499-502.

[3]张嘉斌,贾书迪,柳晶楠,等.强化护理策略在R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05):598-601.

[4]王娟,钱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干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9):2273-2277.

[5]高可心.集束化护理对气管插管致鼻面部压疮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