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评价

黄文雯

福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福州350009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后在不良情绪的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方面,观察组显然更低P值小于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之后,可发挥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作用,并且也能够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也对这个护理模式持较理想的满意态度,所以值得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患者对于突然的发病,心理状态极不稳定,且介入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1-2]。相关专家指出,常规护理方法单一,实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据此,提出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设想,可深入研究。本次研究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试验,分析综合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7月,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7例、13例,年龄在42~75(59.63±5.33)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在42~75(59.25±4.42)岁。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和认知障碍;合并其他可能够影响本次试验的其他疾病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准备,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术后遵照医嘱科学用药。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治疗前同患者积极交流,通过言语鼓励、亲情激励、过往成功案例介绍等方法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同时配合科学的知识宣教使其了解手术过程,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可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术前准备工作。(2)术中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应保证手术室温度、湿度适中,给予患者保暖护理,同时通过眼神、手势等安慰患者,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3)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康复护理,协助患者平移患肢,调整体位后让患者自主活动侧肢。鼓励患者多饮水,尽快排除造影剂,循序渐进练习练习翻身动作,指导患者进行腹部呼吸练习,最后进行短距离行走训练,此外还要为患者提供健康食谱,叮嘱其遵医嘱配合用药和健康饮食,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降低心脏负荷,始终对患者保持治疗耐心和信心,拉进护患关系,主动关心患者并为其解决困难。

1.4观察指标

①通过焦虑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两表具体评分标准为:SDS评分标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评价标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以上重度焦虑。;②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心绞痛、心律失常、尿潴留、出血)的患者例数,计算比值,并发症发生率越低则护理安全性越理想;③护理满意度的计算中不包括对本次护理方案持不满意态度的患者。

1.5统计学方法

SPSS25.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在不良情绪的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方面,观察组显然更低P值小于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SAS评分

护理后SAS评分

护理前SDS评分

护理后SDS评分

观察组

40

61.48±2.35

46.35±3.48

61.48±2.89

51.43±2.46

对照组

40

61.72±2.63

51.98±3.53

62.03±2.19

54.71±2.75

t

-

0.4304

7.1833

0.9593

5.6222

P

-

0.668

<0.001

0.340

<0.001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值小于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对照组

40

4(10.00)

(2

-

4.2105

P

-

0.0402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值小于0.05。见表3。

表3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21(52.50)

14(35.00)

4(10.0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9(47.50)

6(15.00)

5(12.50)

10(25.00)

30(75.00)

(2

-

-

-

-

-

8.5375

P

-

-

-

-

-

0.0035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心功能造成影响,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大部分的患者身心耐受力比较差,处于情绪的不稳定状态,并且并发症也比较多,会对整个治疗过程和最终疗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4]。相关专家认为,介入治疗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并且配合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应用。

综合护理围绕围手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全面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5-6]。具体来说:术前护理主要为心理疏导和知识宣教,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提升其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术中护理主要是生理护理和环境优化,给予患者舒适、贴心的护理以推动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术后护理最为重要,即立足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科学干预,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病情恢复[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值小于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使其降低疾病恐惧感从而改善不良情绪,且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充分,能够消除由于疾病不了解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而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增加,也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使患者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完成治疗,使心态趋于平稳;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值小于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安全的术中护理方法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并且术后康复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值小于0.05,也表明综合护理的可行性强,其原因在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感受到护士对患者的重视程度,且所接收到的护理服务更为全面,因此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能够让患者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还能够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值得应用。而本次研究也有一定不足,如患者纳入病例过少,研究内容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史贤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06):79-81.

[2]徐丽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06):67-68+71.

[3]郑小玲,陈洁青,阮孙娟.心脏康复护理加正念减压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6):90-93.

[4]曹媛,曹艳,臧海燕.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94-96.

[5]李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2):1499-1502.

[6]孙立荣,靳美玲,吴文静,王丽娟.心功能评估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4):10-13.

[7]于志华.临床路径引导下的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效果[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4(06):467-469.

[8]王玲,蒋春梅,聂冬冬,黄骞.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12):19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