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繁殖及种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黄精的繁殖及种植技术研究

蓝学智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

摘要:黄精被认为是一种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的植物,它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显著。本文详细介绍了黄精的适宜种植地区,并介绍了3种繁殖方式和两种种植模式,从育苗、整地与移栽、除草与修剪、遮阳与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6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黄精的人工种植技术,为黄精种植户提供了科学的种植指导,也为进一步开展黄精繁殖和种植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黄精;繁殖技术;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1引言

《名医别录》中首次记录了黄精,道教将其列入“仙草”,它具有滋补元阳、调和脾胃、滋润肺部、增强肾脏的作用,从古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2002年,国家卫健委正式将黄精列入药食同源的名录,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原料,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ChP》2020版中记录的黄精包括:黄精、多花黄精以及滇黄精等多个品种。最新的研究发现,黄精中富含多种成分,包括皂苷、生物碱和蒽 醌类化合物,它们能够显著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并且还能抵御肿瘤的侵袭,以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1]

2繁殖与育苗技术黄精的繁殖方式

通过人工授粉、播种以及组织培养等多种技术,根茎授粉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2.1根茎繁殖

10月份,正值黄精的凋谢季节,因此,应该从1~2年生的健康根茎中挑选出最佳的尖端,将它们分割为3~4个节,将切口处轻轻擦拭,然后将其涂抹上草木灰,或者将其放入1∶800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45 min,最后撒上生根粉,便可以进行播种。在一些地区,为了种植黄精,首先要挖出根茎,然后将其与湿润的细土和细沙混合,以1∶1的比例集中排列,放置在湿润、避风、隐蔽的地方,以便越冬育苗,并破除初生根茎的休眠状态。在播种前25~30天,取出留种根茎,挑选健壮的种根,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内、温室或大棚内的地上,催芽至1 cm左右时,再切芽播种。根据行距20~25 cm和株距10~20 cm,挖掘一个穴,穴深3~10 cm,每个穴放置一株植物,用土将其覆盖,然后给植物浇上一次水,以此来保证植物的生长。黄精的根部最佳生长季节是春末3月下旬,秋季10月,如果是秋季,应该在土壤表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草叶或麦秆,以增加温度。黄精的生长速度非常迅速,1年内就能长成壮实的植株[2]

2.2种子繁殖

由于黄精的休眠期很长,因此它们的萌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通常,在黄精植物8月果实期结束后,将其成熟的种子以1∶3的比例混合,然后将其放置在30 cm深的阴凉处,以保证其完全发育。将筛选出的种子按照12~15 cm的间隔撒播,覆盖上薄薄的土壤,并定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建议在播种前先用清水冲洗一下,这样才能保证黄精的良好发芽。如果发芽了,可以在泥土表面撒上一些稻草或地膜来帮助它们发芽。在苗期间,适当控制植株密度,1年后再移植。由于黄精的生长周期短,它的种子只能存活两年,并且会进入休眠状态,因此它的萌发率很低[3]

由于这个原因,目前种子繁殖并未成为广泛应用于黄精的主要方法。种子休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表明,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时,它们会失去生命力,从而无法正常发芽。通过突破种子的休眠状态,可以大大提升黄精的萌发率,从而实现高效的育苗。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种子都处于形态上的休眠状态,而黄精的种子则处于生理上的休眠状态[4]。由于黄精种子胚乳细胞壁的加厚,使得外壁变得极其坚硬,这可能是导致休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5℃的沙藏条件下,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种子可以正常萌发,但是由于它们的上胚轴具有休眠特性,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低温来打破休眠状态,才能使它们萌发出苗来。经过激素、多层次积层、超声波处理、温水浸泡以及外源生长物质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黄精种子的休眠状态[5]

3种植技术

3.1种植模式

3.1.1大田栽培

为了提高黄精的生长效率,在遮阳条件较差的田地上,可以通过建造人工遮阳棚或种植非百合科作物来改善环境。在大田里种植桃树和猕猴桃,或者与其他高秆作物,如玉米混合种植[6]

3.1.2林下栽培

中国华中、西南等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这些地区进行林下种植可以节约土地,因此成为了生态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黄精的生长特征,在森林中种植它已经成为当前最常见的栽培方法。黄精对潮湿环境非常敏感,但在生长过程中,它们也需要适当的阳光。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森林内部的气候变化,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从而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研究发现,当黄精接受适当的遮阳时,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和PSⅡ光学活性都会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如果太阳直射,就会导致光合作用的能量被转移到植物的根系,从而减少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植株的生长受阻,以及植株中的多糖含量的减少。在毛竹林中种植多花黄精,当郁闭度在0.6~0.8之间时,它的各项生长指标都明显优于在0.4~0.6和0.8之间的植物,特别是在与有效成分紧密相关的根茎方面。

3.2田间管理

黄精的生长周期可以概括为萌芽、发育、开花、结果和衰老,而田间管理也会随着它们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3.2.1整地与移栽

在进行播种和移植之前,应该将土壤进行翻晒,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并能够抵御外界的寒冷,从而使其变得更加疏松,有利于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害虫以及杂草,从而为后期的黄精植物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生长条件。为了保证大田的良好生长,建议多次深耕除草,并在第一次耕作时使用50%多菌灵溶液进行土壤消毒。此外,还建议在耕作过程中施用6000 kg/667 m2的农家肥。在地面上开垦出1.2 m宽的平地或高地,并在两边挖出宽约50 cm的沟渠,以便排水和便于行走。在山坡、河岸、山谷、道路旁、住宅周围等地方,可以通过挖洞来种植作物。洞的大小为60 cm×60 cm,然后在洞中施加基础肥料,并将土壤挖松,然后混合肥料。在移植时,应立即挖掘并种植,在挖掘时不要把泥土抖掉。每个植株应种植1株,并用土壤压实。每隔3~5天浇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湿润。

3.2.2除草与修剪

夏季和秋季是黄精的最佳种植季节,但是为了保证其正确的生长,必须正确地使用除草剂,以防止对黄精苗的根系造成不良的损害。在幼苗期,杂草生长迅速,特别是在雨季,土壤容易板结。因此,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并经常培土以促进有机肥的腐烂,以防止根茎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风吹或见光。在夏季,可以在土壤表面覆盖草、麦秆等植物,以阻止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营养。由于黄精的数量众多,开放时间较长,导致其中的营养物质被过度消耗,从而阻碍了其生长。在3—4月,植物开始开花,此时应该修剪黄精的花蕾,以提高它的产量。

4结语

通过对黄精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这项技术可以为黄精种植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启示。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合的繁殖方式,以提高黄精的种植成功率。通过对田间管理的全面考量,包括整地、移植、除草和修剪,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操作流程,以确保黄精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茁壮成长。除此之外,为了满足黄精的各种生长需求,我们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种植技术,例如,在开花的早期,及时摘除花芽,可以大大提高根部的收获量。研究黄精的繁殖和种植技术对于提升黄精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这一点不容置疑。采用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我们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种植黄精,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农村的经济增长,还能够更好地利用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我们期望通过这项研究,为黄精种植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促进黄精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慧智,刘君昂. 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J]. 种子科技,2023,40(09):46-48.

[2]刘前萍,杜书仲. 黄精种植加工技术初探[J]. 中国农技推广,2023,38(03):69-70.

[3]缪璐琳,谢艳,刘森,肖开春,高宇明. 黄精的繁殖及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种子科技,2022,40(02):70-72.

[4]汪明德. 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及林下种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2,(13):89-90.

[5]王国伟. 黄精林下种植技术[J]. 河南林业科技,2021,40(03):56.

[6]芮龙燕,黄亚玲. 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及杉木林下种植技术的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2021,41(0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