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3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

陈晨钟1 ,蔡佳莺通讯作者

福州市长乐区医院 药剂科  福建福州 35020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学部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节苷脂(GM)对急性脊髓炎(AM)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AM患者为例,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大剂量MP冲击治疗,干预组另加用GM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独立行走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肢体肌肉恢复>2级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干预组11.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患者采取大剂量MP冲击结合GM治疗,可显著减轻炎症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神经节苷脂;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AM)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表现为髓鞘肿胀、髓鞘脱失等,引起机体可能出现肢体运动、感觉及尿便等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导致机体屈肌张力增高,且少数患者伴有汗出、大小便失禁等,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存在一定影响[1]。AM多见于青壮年人群,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临床治疗多给予糖皮质激素,通过配合丙种球蛋白静滴,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极易引起相关神经功能后遗症的发生,整体治疗效果不佳[2-3]。目前,临床关于大剂量MP冲击治疗结合GM治疗AM患者的研究较少,且指标较单一,本研究选取90例AM患者,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从疗效、炎症反应角度出发,分析其在AM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我院2019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0例AM患者为例,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19-52岁,平均(35.52±3.95)岁,病程时间1-6年,平均(3.51±0.34)年;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9-50岁,平均(35.89±3.07)岁,病程时间1-6年,平均(3.71±0.38)年。2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入选标准:(1)符合《急性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4]的诊断标准: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自主功能障碍等,存在感觉平面;脑脊液检查提示炎性病灶;MRI检查发现脊髓肿胀、钆增强效应;(2)均为初次治疗者;(3)临床资料齐全者;(4)对本品药物无禁忌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被诊断为慢性脊髓炎者;(3)存在精神疾病者;(4)存在严重脑部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大剂量MP冲击治疗,及给予甲泼尼龙琥铂酸钠(国药集团,H20010098)治疗,第0-3d将1000mg注射用甲泼尼龙琥铂酸钠用250ml0.9%氯化钠注射饿将药物稀释后静注,1次/d,第4-6d、7-9d、10-12d剂量分别为500mg、250mg、100mg,第13-15d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H33021207)60mg,第16-18d、19-21d、22-24d、25-27d口服剂量分别为30mg、20mg、10mg、5mg。干预组另加用单唾液酸四乙糖GM(齐鲁制药,H20046213)治疗,将100mgGM加入25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注,1次/d,两组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运动障碍消除,可自行行走、排尿、排便功能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者;有效:运动障碍有所缓解,能借助外物行走,排尿、排便功能基本正常,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2)炎症反应。抽取患者静脉血5ml,经离心处理后,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干预组和对照组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以(±s)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治疗结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干预组

45

33(73.33)

11(24.44)

1(2.22)

44(97.78)

对照组

45

26(57.78)

7(15.56)

12(26.67)

33(73.33)

χ2

10.879

P

0.001

2.2对比两组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s]

组别

例数

CRP(mg/L)

IL-6(ng/L)

TNF-α(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干预组

45

64.52±4.69

33.65±3.65*

26.36±2.02

9.56±1.26*

9.36±0.89

16.20±0.89*

对照组

45

64.89±5.02

43.59±4.06*

26.71±2.17

15.47±1.32*

9.54±0.94

23.69±1.05*

t

0.361

12.213

0.792

21.726

1.345

36.503

P

0.719

<0.001

0.431

<0.001

0.180

<0.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0.0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详见表3。

表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肝功能受损

肾功能损伤

发生率

干预组

45

3(6.67)

1(2.22)

1(2.22)

5(11.11)

对照组

45

2(4.44)

0(0.00)

1(2.22)

3(6.67)

χ2

0.137

P

0.711

2.4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独立行走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肢体肌肉恢复>2级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见表4。

表4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s,d]

组别

例数

独立行走时间

感觉恢复时间

肢体肌肉恢复>2级时间

排尿功能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干预组

45

7.03±1.32

8.26±1.03

6.25±1.25

9.52±0.89

26.32±1.63

对照组

45

10.45±1.05

13.54±1.42

10.41±1.47

12.52±1.71

30.41±1.98

χ2

13.602

20.191

14.462

10.439

10.698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AM的发生多由感染引起,少数患者是由注射疫苗或感染病毒导致,引起患者出现脊髓水肿、充血等[5]。据报道,AM患者中约73%有上呼吸道感染,13%有肠胃炎或全身类流感症状,且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病史,推测发病可能因为神经节中长期潜伏的病毒,在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你行扩散至脊髓发病,或其他部位先感染致病病毒,经血液循环扩散诱发疾病[6]。另外免疫应答失常、病毒感染至血管壁的坏死性炎症反应也是造成本病发作的原因之一。且由于该病的发生部位较为特殊,极易引起患者出现脊髓损伤,使其感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出现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者出现瘫痪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影响。

本研究干预组采取大剂量MP冲击结合GM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独立行走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肢体肌肉恢复>2级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吕艳丽[7]研究结果相一致,认为这一治疗方法可显著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这主要是由于,MP可有效阻碍Ga2+通道过度开放,平衡细胞Ga2+浓度,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兴奋、传导,提高脊髓突触传导及反射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强烈抑制人体免疫,减轻脊髓炎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及脊髓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一定程度上减轻脊髓损伤。

GM是1935年国外学者克伦克在患Tay-sachs病(泰萨氏幼年型黑白痴病)的小儿脑部发现,属于神经生长的信息因子和营养因子,可修复受伤的脑神经组或重建脑神经组织,发挥保护细胞膜和恢复酶活性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这一点表3已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郭辉[8]研究结果相一致,认为这一治疗方法可显著减轻炎症状态。分析原因为:大剂量MP冲击治疗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进而达到诱导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同时还能减轻激素炎症和水肿,改善血液循环。联合GM治疗起到协同作用,从不同靶点机制缓解阻碍了各种免疫异常及病理性的改变,进而加快患者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对AM患者采取大剂量MP冲击结合GM治疗,可显著减轻炎症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可推广。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量少、样本选取不典型、未开展多中心随访研究等,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林军华, 吴永明, 金梅.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 重庆医学, 2021, 50(14):42433-2436.

[2]陈传杰, 朱立娟, 陈佳子,等.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 智慧健康, 2021, 7(36):98-100.

[3]张淼, 张鹏, 田增春,等.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视神经脊髓炎患儿视力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2,39(4):354-357.

[4]高玉兴.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5]易龙, 张利芳, 刘举.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膀胱及肠道功能的疗效[J]. 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17):2977-2980.

[6]张颖奇, 徐莹, 刘琳.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22,28(16):137-139.

[7]吕艳丽.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J]. 医学信息, 2021, 34(10):164-166.

[8]郭辉.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平衡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1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