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效果研究

周仁科

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130煤矿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为研究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发展历程,文章归纳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历史演变,并根据近几年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现状,总结分析其在建设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研究表明,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建设效果良好,未来也需要更加完善,煤矿企业应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检查;效果评估

引言

随着国家近年来对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要求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距世界先进产煤国还有差距,煤炭开采行业在我国仍为高风险行业,煤矿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生产系统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使得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任重道远。基于煤矿安全生产特点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现状,针对性的提出煤矿安全生产防控对策,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对煤矿的安全风险防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国作为一个产煤大国,虽然近些年来能源结构不断在调整,但是煤炭始终占据着一次能源70%以上的比例,煤炭对中国的民生生活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煤层赋存条件复杂、采掘难度大,是世界上发生煤矿事故较严重的国家。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研究。随着煤矿开采朝着专业化、安全化、智能化发展,煤矿安全形势虽逐年好转,但仍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煤矿中实施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尽管我国这么多年来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各个企业也在安全生产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十三五”以来,我国还是有很多重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离本质性安全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达到完全安全标准化,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中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提高治理水平。

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问题

1)未形成统一的煤矿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各省煤矿安全生产防控未形成统一的防控体系。矿山安全监察局虽然计划组织推广集团公司所属各矿安全风险防控形成统一的体系,将各矿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标准统一,但是目前各矿井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同样,煤业集团公司也是各做各的,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民营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更是因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偏差及技术人员不足而不开展或者开展效果较差。2)对风险防控的理解和应用不科学,部分煤矿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等同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主要开展的工作为隐患排查治理,检查人员通过巡视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负有整改的责任单位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整改。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防控流程中,对风险源、灾害的辨识,分析能够做到,但是在评估风险大小、量化风险方面做得不够全面,缺乏科学地指导。3)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部分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为薄弱。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在事中发现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制度、责任体系未完全建立,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同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制度;煤矿岗位工责任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发现不了问题,认识不到违章,辨识不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4)未树立煤矿事故可防控的理念。一直以来,煤矿行业从业者均认为“干煤矿肯定是要死人的”,这种观念在管理层及基层作业人员根深蒂固,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生产防控工作的困难性。

3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效果研究

3.1坚持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中心

煤矿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巨大释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易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影响煤炭行业形象,使年轻人不愿进入煤企工作,因此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是必要的。从数据来看,国家着重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政策效果十分显著,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同时减少了整体事故数量。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该政策仍需深入贯彻和落实。

3.2加大对顶板事故的管理和研究

通过对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事故数量最多的是顶板灾害。在部分煤矿是露天生产,不存在顶板问题的情况下,顶板问题依旧成为事故数量最多的灾害,可看出井工煤矿顶板问题的严重性。顶板灾害多为冒顶、煤岩突出和片帮,这类事故普遍征兆小,且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因此难以预防。另一方面,顶板的安全管理不够到位,没有做到对隐患的及时排查预防。为实现煤矿事故数量的整体下降,需要着重防范顶板事故,加大顶板预防研究力度,同时加强矿山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3提高设备机械化程度

虽然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是机械化程度还需要提高,全国大型的煤炭集团达到了100%的机械化采煤。提高煤矿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便可以减少甚至不再需要煤矿工人进入一线工作,因此可以减少人身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事实上煤矿经常出现管理松懈、管理措施不力的现象,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无视安全,出现突击生产、超能力生产、非法生产等生产严重违规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加快制度的建设,使煤矿走向安全健康的良性发展道路。

3.5建立煤矿安全事故预警机制

实时监控煤矿各个方面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偏离安全状态的情况,做到安全生产事故可防可控,把安全事故扼杀在源头。这也是防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最终目标。

3.6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矿山生产也在引入新设备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也意味着对高素质员工的大量需求。需要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人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定向培养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改变矿山企业人才不足的现状。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转变矿井工作人员的思想,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其安全生产思维意识,改善其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进而能够有效减少员工的违章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规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促使员工培养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从源头上提高矿井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斐然,煤炭产能稳步上升,落后产能大量淘汰,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数量与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中国矿山安全形势大幅好转,但依旧不容乐观。加大对灾害的预防治理可以显著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及时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中国矿山生产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铂.浅谈煤炭行业两化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信息化,2014(7):50-51.

[2]王哲.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8):96-97.

[3]陈小林,屈世甲,佘九华,张羽.基于风险管控的煤矿安全综合防控体系[J].工矿自动化,2021,47(8):15-19.

[4]王新梅.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