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浅谈化工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黄平平, ,叶宗贇, ,高建峰 ,兰鹏超

杭州那山那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11100  浙江百诺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1100   杭州那山那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11100 杭州江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高,健康生活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土壤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发布以来,保障土壤环境健康、安全,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保障人民“吃的安心,住的放心”成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一些化工行业企业面临腾退搬迁,如何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合理规划后续的开发建设,防治土壤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成为关键。基于此,对化工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引言

我国工业历史悠久、门类众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三废是造成用地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履行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实施自行监测义务,以及时发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土壤和地下水潜在污染因素,在源头上起到防控作用,在已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工作,对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

土壤环境污染和地表水以及环境空气污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污染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隐蔽性与滞后性,通常情况下,土壤污染并不能被人体感官所察觉,而是需要相应的样品分析与检测才可以确定,这也使得很多土壤污染在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被发现。第二是累积性,污染物在土壤内部的扩散和迁移都比较慢,难以转移到其他介质中,这就使其很容易逐渐累计在土壤中,造成更大危害。第三是不均匀性,因土壤内部的污染物迁移速度很慢,且不同区域土壤具有较大差异性,所以其中的污染物分布情况也并不均匀。第四是可逆性差,因为土壤会对其中的污染物形成很强的吸附性,一旦污染物进入其中便很难被移除,尤其是一些重金属污染物,更是很难从土壤中清除,且这些污染物对于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基本都不可逆。第五是土壤污染的治理具有更大难度,一旦土壤被污染,即使是污染源被切断,被污染的土壤也很难恢复,其治理周期将十分漫长,治理难度很大,且需要花费很高的治理成本。

2化工行业的主要隐患

化工行业的主要隐患在有毒有害物质储存、运输及使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区域,其中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通常包括液体储存、散装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货物的储存和运输、生产区、其他活动区等。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通常土壤污染风险较大,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重要布点和采样依据。重点设施设备中的液体存储包括地下储罐、接地储罐和离地储罐等,储罐是发生液体泄漏、渗漏的隐患点,特别是地下储罐,直观无法判断是否产生泄漏,产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较高,是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的重点。造成土壤污染主要有池体老化、裂缝造成的泄漏、渗漏等,液体过多满溢导致的土壤污染。散状液体转运与厂内运输、散状液体物料装卸过程中液体泄漏,出料口的液体滴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包括导淋、传输泵等。货物的储存和传输,散装货物储存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导致货物表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从而导致土壤污染。在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储存和暂存,生产等环节也存在土壤污染风险。

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3.1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程序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地块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地块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或活动;以及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地块内外存在污染源时,进行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程度)和空间分布。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实施,逐步减少调查的不确定性。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 GB 36600 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并且经过不确定性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详细采样分析是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定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

第三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本阶段的调查工作可单独进行,也可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3.2采样方案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等国家相关技术导则,在初步调查阶段,可采用专业判断分区布点法设置采样点,根据调查收集的该地块环评、验收监测资料及环保部门的相关记录,化工行业,因为场地内土地使用功能不同,污染特征会有明显差异可以将化工企业地块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小区,根据小区的面积或污染特征确定布点。场地内土地使用功能的划分一般分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

对于从事精细化工生产的企业地块,如生产过程中未发生污染物泄露及环境污染事件,那么其主要污染源一般集中在生产车间、化工仓库及三废处理站。因此可根据原企业平面布置图在该地块的原化工仓库、生产区、办公区、危废仓库、污水处理站等区域分别设置1个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同时,结合场地现场环境,地块附近设置清洁对照点。

3.3布点原则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在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对于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位,可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阶段性结论间隔一定距离按三角形或四边形至少布置3-4个点位监测判断;地下水监测点位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可在地下水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下水流向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位。

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测点位的数量与采样深度应根据企业地块面积、污染类型及不同使用功能区域等调查阶段性结论确定。

3.4潜在污染源识别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潜在污染区域的判定是调查的重点,主要通过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应当结合化工行业的行业特点,结合化工行业的主要隐患,识别出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清单,作为潜在污染区域,为后续布点提供依据。根据历史调查确认地块是否发生过土壤或地下水污染、化学品泄漏等事故。通过主要的生产工艺、平面布置图、主要的原辅材料及成品三废排放情况等确认主要涉及的污染活动及特征污染物,再对每一个潜在污染区域的面积、边界、污染活动、对应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划分。再结合地块周边的历史使用情况,综合地块水文地质状况,确定本地块的最终潜在污染区域和特征污染物。污染源识别应当以地块历史使用情况为主要依据,并对应最终的潜在污染区域。重点关注疑似污染区、污染介质、特征污染物等分析要准确,才能更好地支撑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布点采样。

3.5土壤环境污染影响预测

第一是预测和评价范围的确定,第二是对预测评价的时间段加以科学确定,因为本次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施工比较简单,施工周期较短,对于土壤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大气沉降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垂直入渗情况。所以在具体的土壤环境污染影响预测中,主要将预测时间确定为该化工企业的运营阶段。第三是对预测情境进行科学设置,按照该化工企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本次预测中,对其预测情境进行了科学设置。

结束语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在开发建设前的一道环境安全防线,对于污染较严重地块,后期管控和修复成本较高。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等工作,提前发现污染隐患,及时整改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减少土壤污染风险,同时减少后期管控成本。目前,国家推出企业用地边生产边管控试点,在降低土壤污染扩散风险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后期土壤修复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更长远的布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糜仁,王园.某化工企业土壤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J].石化技术,2021,28(01):80-81.

[2]郑文新.某疑似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与评估[J].绿色科技,2020(08):85-87.

[3]曹艳妮.某化工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方案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02):57-60.

[4]杨杨,黄琳琳.某化工企业土壤隐患排查及防治措施[J].节能与环保,2019(08):33-34.

[5].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土壤修复呼唤标准化[J].国土资源,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