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工程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建筑机电工程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孟庆国

身份证号:37092319860116251X

摘要:在暖通空调系统中,最常用的就是蓄冷技术,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冷热源存储技术,进行节能控制和能量控制等等。以上几种技术在应用时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从应用 CFD技术、保持水力平衡、实现自动调节、完善新能源预处理系统等方面来发展暖通空调新技术。

关键词:建筑机电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1暖通空调新技术的优势

新型暖通技术具有更高的能耗利用率;暖通空调的施工是一项比较基本而又比较关键的工作,它的施工与运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相对于常规工艺,新型暖通工艺能使项目的实施达到最大限度,达到期望的施工效果。在同样的能源消耗下,新型暖通空调技术比常规技术具有更好的调温性能。随着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开发,有关部门降低了热能消耗,提高了中央空调的智能化和效率。相比于已有的常规能量,新型暖通空调技术更能激发新能量的使用热情,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负荷与损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同时,新型的暖通系统也有更多的种类,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建筑机械施工的需要。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客户将会对暖通空调系统产生多种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将极大地促进各类新技术的涌现,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实施。这些新型技术也反过来服务于建筑机电工程,在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方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2建筑机电工程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一种技术,在实践中能够有效保障再生能源的转换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少量的电能,将较低的热能逐步转换为较高的热能,并通过改变已有的供热方式,来实现节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是目前节能降耗的一项主要技术,其智能化程度也很高。在秋季和冬季,采用智能地源热泵技术,能够与目前温度相结合,为室内供热;但是,在春、夏季节时,智能地源热泵技术能够与现有的热能相结合,将热能转移到地下进行消耗,进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暖通空调的使用优势,为住户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2.2蓄冷技术

由于全国能源紧缺,以及不同时段之间的价格差异,使得蓄冷式制冷系统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峰谷电势差异,在夜晚存储,白天释放的冷量,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因为蓄冷技术利用了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段中对电能价格进行设置的差异性,所以,蓄冷技术和冰蓄冷系统具有较大的节约效益,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在蓄冷技术中,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成本比常规的电制冷空调系统要高,但其长期运行的效益更好。冰蓄冷空调在电力低谷时存储冰,在电力高峰时释放冰,以较低的电力成本、较低的能耗取得较好的制冷效果。该蓄冷技术以水为媒质,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3太阳能技术

巨大性、普遍性和长效性是太阳能源技术的优点和特性。太阳能资源丰富,又容易采集,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对资源的开采会加剧对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对于非再生类的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不但会导致环境损害,还会加剧环境污染的危险。与当前的情况相联系,清洁能源在能源应用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公司更加重视,特别是在太阳能替代电能方面,它的应用更加广泛。

2.4冷、热源存储技术

冷、热源存储技术是我国建筑机械与电气技术发展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具有比较显著的、具有重大的时代性特点,对暖通空调的应用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在传统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缺乏对空气的有效调控,不能给人以最好的体验与使用感觉。冷热源蓄冷技术是通过蓄冷的热源来实现对室温的实时调控,在室温过高的情况下,将蓄冷的蓄冷气体在室温下进行蓄冷;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就可以对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就可以达到对温度进行调整和控制。冷热源存储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效能,减少了对空调系统的负荷,使其对风、温的调控更为科学、合理。降低了传统的社会能耗,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利用效率和效益。

3建筑机电工程中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3.1保持水力平衡

水力平衡是暖通工程新技术开发与革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与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缺乏水力均衡设计,不仅影响了空调装置的品质与效能,而且还会带来额外的能耗,给生态环境与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水力平衡是新型暖通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通过对水力平衡问题的分析,可以确保系统的流动平顺,从而避免了过多或过少的现象,提高了系统的平衡性。对水力平衡装置进行科学的设计,并进行合理的使用,可以确保空调在动态和静态两种工作模式下都能达到水力平衡,从而达到节能、降低能耗,为用户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3.2新能源的应用

传统的空气调节装置以煤、电为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环境污染。近几年,随着暖通空调的大量使用,能耗压力不断增大,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中,有关部门应把能源消费重心从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风力等,以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天然气具有价格低廉,便于储存,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的优点,可以通过对暖通空调技术的研究,来为暖通空调系统提供洁净的能量,达到生态、经济、效益之间的均衡与双赢。天然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用于暖通空调系统中。

3.3设计可调式暖通系统,保证系统的自动化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人口较多,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增强,空调已逐渐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出于气候变化和节能的考虑,暖通空调并不能一年都用,必须根据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功率。与此同时,在暖通空调功率调整过程中,要将其设定为自动模式,以避免能量的浪费,达到降低企业和居民成本支出的目的,并利用自我调节等方式,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3.4CFD技术在制冷工程中的应用

综合考虑了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和温度等因素,并根据具体的需要,设计出具有较高舒适性和节能效果的空气调节系统。而 CFD技术正是针对这种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在现实生活中, CFD是一种模拟仿真技术,它被广泛地运用在暖通空调领域,它的作用是对室内和室外的空气和流动换热进行模拟和预测。CFD在实践中能够满足对建筑物外部环境的分析与设计需求,通过对建筑物外部环境进行模拟与分析,能够强化暖通空调内部的风量分配,能够利用 CFD技术对室内的风量分配进行精细的模拟与预报,从而强化对设计的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暖通空调是建筑机械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改善人类工作、居住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国内的暖通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1]高定刚.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16.

[2]肖娜.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50.

[3]郭胜英.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0(09):109.

[4]张静鑫.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0(08):198-199.

[5]郑夏飞.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创新[J].价值工程,2020,39(07):131-132.

[6]李政.浅析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20,34(02):80-81+101.